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末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借鉴和吸收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工具和研究方法.可以将其归为两种融合方向:一种是通过使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和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古典化;另一种是与西方异端经济学融合,在保持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同时实现对演化经济学的创造性综合.两种方向的出现与马克思的经济学本身同时具有牛顿主义经济学和达尔文主义经济学两种研究传统密切相关.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应当从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借鉴和吸收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工具和研究方法。可将其归纳为两种融合方向:通过使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和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古典化;与西方异端经济学融合,在保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同时实现对演化经济学的创造性综合。这两种方向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同时具有牛顿主义经济学和达尔文主义经济学两种研究传统密切相关,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应从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3.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也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有区别的,但是"把西方经济学专指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提法又是不妥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主要存在于二者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分析经济问题的层次等方面.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大胆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中于我们有利的方面.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原因,除了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外,也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服务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而西方经济学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为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服务,是具有辩护性的、非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6.
边际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价值概念上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一直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体系,一般认为,价值的起源是分辨两大理论的依据,而笔者认为,价值是二者的核心,对价值起源的探索,遵循着同样的逻辑过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言,劳动是抽象的劳动,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抽象,而对边学派而言,效用也是一种抽象,是资源稀缺性条件下的表现。二者均是对社会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过时的、不应再“坚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制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割裂与对立的理论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邓小平理论等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一脉相承的源与流的关系,是继承、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否定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应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都不能照搬照套,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导,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更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挤压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问题上陷入乱的原因,是弄错了意识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体系,而不是所库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主题。西方经济学学者研究公共物品理论以唯心主义"理性人"为假设前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唯物主义的"社会人"假定展开分析。对公共物品的这两种思想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把握公共物品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的内涵、特征和本质,明确其范围和供给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把马克思学说称为"马克思新世界观"是合文理且恰当的。恩格斯从方法论范畴把它阐释为"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阐释形式作了另一番阐释,不仅形成了源于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功能"的实践论、葛兰西"实践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阐释范式,而且涌现出一系列新论断,在不同侧面推进了这一领域。这两个"阐释"形式尽管在马克思本人的著述中有一定根据,但不是马克思文本中的直接术语;尽管体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方法论层面,但与马克思新世界观系统存在层次上的区分。应该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诸多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研究论点与学术结论,但不要简单移植或模仿他们的现成结论,更不要有意无意地受其暗示。  相似文献   

11.
财政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其管理的范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二战以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对财政的发展影响很大,从而奠定了公共财政的基础。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财政方面的管理经验,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古代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期的社会演变和历史进程中,中西方思想史上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素材.在特定历史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志趣各异而又相通相融的和谐思想灼见.对中西方古代的和谐思想资源进行研讨,揭示中西方古代和谐思想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致和之道,勤于挖掘,赋予时代的新意,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和谐经济思想经历了从重农主义到后凯恩斯主义的演变历程,主要沿着市场和政府两条路径演进,一般具有人本主义色彩、市场体制主导、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特点。西方和谐经济思想表明:建设和谐社会要力图使经济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第二国际时期,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实证化理解,将马克思主义解读成庸俗经济决定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对此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他们强调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阐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批判了第二国际的庸俗经济决定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削减了实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侵蚀,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健康发展。当今,经济决定论并没有消失,正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其影响有增无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经济决定论的否定和颠覆。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企业契约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企业契约理论在理论的范式基础、理论内在的逻辑矛盾以及理论与历史、现实的冲突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正在和平崛起,但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较低。中华民族需要复兴,但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的指导。西方经济学有其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它维护私有制而反对公有制,承认差别而不主张共同富裕,主张自由竞争而反对政府调控,维护发达国家利益而无视发展中国家利益,更无解决“三农”问题之策,等等。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当然还需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可取之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城乡关系、地区关系、政企关系、官民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进一步作出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7.
总结西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我们发现一些基本共识和共性问题,就共同观点而言,都强调现代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国家治理方式的合作性、国家治理过程的互动性和国家治理工具的多样化;就共性问题而言,主要包括间接民主的内在困难、后官僚制的内在困难和合作共识的内在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和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动派遣的政策已呈现出放松规制的迹象。西方国家是在严格规制的原有基础上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市场环境中,在劳动派遣作为典型雇佣关系补充形式且以雇佣型劳动派遣为主的情形下,在严格控制派遣机构资格并有社会合作伙伴广泛参与监管的同时,对劳动派遣放松规制,这也是强化与放松并存的结构性规制。我国劳动派遣业的发展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背景,虽然也应当强化规制与放松规制并举,但现阶段应当侧重强化规制;并且,应当基于我国国情,就从严规制和从宽规制的事项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9.
耕地制度与耕地规模经营之中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村民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耕地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规模经营问题,法国、德国、日本在小块耕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规模经营问题,因此,变村民集体所有制为农民个人所有制或者实行村民集体所有、农户“永包制”的改革意见,解决不了中国的耕地规模经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