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碳经济背景下,传统制造产业集群亟需向创新型现代产业集群、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集群技术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集群低成本竞争优势向差异化竞争优势嬗变的主要动力。基于浙江传统制造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现状和路径选择,以产业技术创新为视角,分析了依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并由此得出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政府通过创造扶植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氛围,做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等措施,以促  相似文献   

3.
分析临港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税收贡献等方面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从税收角度对临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实证研究,建议加快临港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税收格局调整,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策略选择。同时,必须克服产业集群内部自身存在的缺陷。为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集群风险中预防与干预作用,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推动地方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保持要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的稳定增长,更要注重其质量和结构的提升,以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水平产业发展则可以有效促进高质量外资流入。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0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检验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能够显著促进所在城市的FDI流入,其中存在试点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促进FDI流入的机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成本低城市的FDI流入,但会抑制劳动力成本高城市的FDI流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FDI流入促进效应在财政实力较强的城市更加明显;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对FDI影响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可以通过促进FDI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创新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继续扩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充分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国经济转型升级经验及对嘉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与中国都是东亚国家,民族文化也很相近.其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经验,对面临发展动力、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和发展方式四大任务的嘉兴而言具有重要启示.嘉兴要正确把握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紧密结合嘉兴经济社会实际,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推进嘉兴品牌建设;把产业升级转型、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创新转型和生态经济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培育嘉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一是滨海沿江发展轴,二是沪杭高铁嘉兴段的四个站点开发区,三是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形成的临时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对厦门港口物流与临港产业集群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主要利用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厦门港口物流与各临港产业集群的耦合关联系数,结果显示两者的综合耦合关联度均在0.65至0.85的范围内,表明厦门港口物流与各临港产业集群间的耦合作用是较强的,但各产业之间的差距也较明显。厦门市政府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临港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助推其与港口物流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现代生产和流通手段的迅猛发展,针对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聚集发展,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竞争优势较强的产业集群.而创新型产业集群则是一种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传统型产业集群不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外部性更加显著,因此,创新型集群具有更加强烈的公共政策诉求,以平衡集群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集群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长株潭为例,探讨旅游产业集群的影响因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量化各因子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关联度,从而为旅游产业集群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智 《大众商务》2022,(10):197-199
促进区域品牌发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这也是区域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经 之路。因此这就需要加强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分析工作,这样才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而充分发挥品牌价值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将对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应根据目标选择政策工具,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以及培育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耦合联动机理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从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其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共进.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耦合联动,从外在形式看,是生产与流通产业集群的融合,是产业集群范围的拓展;从内在机理看,是生产与流通产业集群互动共进的过程,是生产与流通产业集群融合循环累积不断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两大产业部门应当从区位、经济、社会、行政和人力等影响因素着手,遵循市场主导、互动性、优势主导、创新性、效益统一、纵横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链、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品牌化和人才培养战略等对策来推动两大产业的互动合作,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庆的城市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因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同类企业的集聚,也提升了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的外部性;同时,大中小企业通过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迅速地扩大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降低了交易费用.应进一步强化重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做大做强重庆城市产业集群,才能提高重庆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在1995年至2005年间呈现出地理集聚加速的状态,并且偏向东部地区集聚。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工业过度向东部地区集聚将导致中西部地区工业"空心化",造成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当前产业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打造时尚之都"应该首先抓产业发展.要扶持发展创意产业,为传统产业装上"创意引擎";以服装服饰产业为核心,培育时尚产业链;发展新型服务业,建立形式迥异的服务平台;进而以创意产业、时尚产业、新型服务业三大产业为支撑,带动聚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若干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推出时尚原创.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根据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文章总结了影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金融因素、科技因素、产业因素、一般因素。阐述了各关键因素在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现状,提出了政府引导下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关键在于引导研发力量集聚、培育创业环境以及导入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部特色产业发展与产业集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东部产业集群现象对西部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发展西部特色产业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特色产业进行组织创新、发挥集群资源竞争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成为西部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走向国际化的基础。都市工业不仅能吸纳大量劳动力,还能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都市型工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并未出现蓬勃发展景象。近年来,伴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向园区集中,城市工业“空心化”现象日益明显。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西部中心城市成都的都市工业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虽然从成都全市范围看,成都工业经济成绩突出,但中心五城区的都市型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城市的都市工业竞争力较弱。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升都市工业竞争力的对策,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坚持错位发展、专注于“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