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小额信贷存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故本文首先基于效率-公平模型探讨了在小额信贷商业化的新时期下,农户收入水平的分化及在该种情况下对小颠信贷机构的选择,而后通过对高、低收入两类农户与小额信贷机构的预期收益的分析,探究小额信贷是否存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文章的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小额信贷项目整体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农村家庭经营的分化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年前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变革 ,确定了农村家庭经营的历史地位。改革的大潮使农户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农户家庭经营不断在发展中分化 ,又在分化中发展。客观地分析并科学地引导农户家庭经营的分化与发展 ,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一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 ,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 ,就是一个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不断增加 ,第一产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因此 ,对于一个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据绝大群体的中国来说 ,农户家庭经营不可能是一个稳定的经营群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必然发生分化 ,并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影响农村客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利益分化问题.而农村利益的分化既可能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也可能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本文认为,为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通过增进正相关、降低负相关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对深化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国家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中唯一国家级贫困县安徽金寨县608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农村公共设施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公共设施指数,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设施、农户分化对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公共设施越不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概率越大,且公共设施中道路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对农村公共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农业经营增强了农村公共设施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负向影响。[结论]为推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居民住房保障问题,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兴建农村集中安置区并加强其公共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农户分化背景下宅基地退出方式选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农户分化背景下,非农收入越高和非农就业越多的农户更愿意选择完全退出进城居住方式;宅基地完全退出激励政策、令农户满意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以及有效的土地流转政策明显会提高其完全退出的意愿;农户对宅基地持有期限的预期和对产权安全的认知与其选择完全退出方式正相关,而是否愿意改变农民身份对于农户选择宅基地退出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为有序引导农户完全退出宅基地进城居住,应根据农户需求的差异性,合理引导不同分化程度的农户选择合适的宅基地退出方式;制定合理的相关激励措施,促进已具有进城意愿和条件、分化程度高的农户完全退出宅基地;加强土地流转工作,有效解决进城农户土地流转担忧。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2021,(6):112-119
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需主体出现双重分化,形成了分散需求—分散供给、规模需求—规模供给、分散需求—规模供给以及规模需求—分散供给四种供需关系。其中,后两种供需关系均存在"供非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小农户难以与规模服务主体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分散的个体农机手也无法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服务交易的本质是嵌入社会关系中的合约关系,而服务供需双方合约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非同构性是当前服务供需关系失衡的根源。因此,要改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矛盾,应着力平衡服务供需双方的社会关系与合约关系。对于"小农户—规模服务主体"的供需矛盾,应当继续鼓励分散的小农户通过自主联合、村集体整合、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组织化水平,推动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有效衔接;而对于"规模经营主体—个体农机手"的供需矛盾,则需鼓励分散的个体农机手通过自我组织、带机入社等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化服务主体,满足规模农户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组织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农村组织分化对村庄治理与和谐村庄建设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规范和引导农村组织充分合理分化,打击各种非法组织等对策,发挥农村组织分化对村庄治理与和谐村庄建设的积极影响,抑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利用宁夏、陕西、河南3个省份1440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以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例,基于社会信任视角,实证分析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意愿虽然较低,但大多数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水平较高。社会信任对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意愿及水平均有显著正影响,但不同类型社会信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一般信任与制度信任均对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意愿及水平有显著正影响,而特殊信任仅对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水平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户分化趋势,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经济》1996,(6):33-37
该文论述了山西农户家庭经营在农户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农户经营分化的趋势、特点及原因,指出了农户分化是产业分化的基础,兼业农户是农户分化的主体,盲目的非农化会引起农户收入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更新农民传统观念,建立现代文化价值观念,推进城市化由量变向质变跨越。本文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民观念二元结构分化,源于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根深蒂固、城乡居民社会资本模式的本质差异、文化堕距现象不可避免、人的现代性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性,提出提升农民观念适应加速城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最低收购价调整是当前粮食支持政策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农户生产行为对该政策的响应决定了政策效能的作用空间。本文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将农户类型差异纳入分析框架,通过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农户微观数据,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下调和取消等不同情境下农户的生产行为选择。结果表明,最低收购价提高时,兼业农户的生产行为选择不发生变化,农业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增加土地经营规模,且相较小规模农户,大规模、中等规模、一般规模农户均倾向于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减少非农劳动时间;最低收购价下调时,兼业农户更倾向于增加非农劳动时间,农业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越不会选择增加非农劳动时间,且相较小规模农户,中等规模和一般规模农户均倾向于减少土地经营规模、增加非农劳动时间,而大规模农户的生产行为选择不发生变化;最低收购价取消后,兼业农户更倾向于增加非农劳动时间,农业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越不会选择减少土地经营规模、增加非农劳动时间,且相较小规模农户,中等规模农户和一般规模农户倾向于减少土地经营规模、增加非农劳动时间,而大规模农户只倾向于减少土地经营规模、不会选择增加非农劳动时间。因此,本文认为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的支...  相似文献   

15.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户发生了显著分化,影响了农村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如何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使其对差异化凸显且不断分化的异质性农户产生积极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户分化过程中,家庭承包制改革对农户理性的释放构成了分化的基础,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带动的劳动力流动及土地流转为分化创造了条件,城镇化及工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为分化提供了途径。改革以来农户分化呈现纯农户比重下降、兼业农户及非农户比重上升的态势。在现有分化条件下,纯农户及兼业户向非农户转化缓慢、兼业农户将持续占据较大比重,应当结合农户分化特点作出针对性政策安排,以避免对农业生产及城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是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因,这一行为还取决于被调查者自身和家庭禀赋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产权安全感知差异。研究结论:应该充分考虑异质化农户的行为差异,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并将就业能力提升、农地流转、住房保障、权益保护与宅基地退出制度安排有效匹配,从而进一步促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破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与地权固化、土地"碎片化"之间的困境。[方法]基于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山东省东平县H村土地改革实践、效果、经验并提炼理论启示。[结果](1)由于就业能力等差异,导致农户群体产生分化,进而形成了"中青年务工经商,老年人留村务农"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社会功能结构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农户兼业化"社会成员地位结构;(2)对于部分就业能力较弱等农户而言,为了降低城镇生活成本,会将农业生产的产品输入到城镇,形成了"农村供养城镇"的城乡关系模式;(3)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及经济作物种植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潜在可能,但社会结构变迁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交互作用对土地流转有抑制性。[结论]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为特征的"虚拟土地"制度有助于维护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增进农户土地收益、强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时代发展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近几年凸显。传统养老方式随着子女的外出而显示出其功能的落后性,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养老方式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问题。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机构养老和保险养老等方式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养老问题得到解决,使农村老年人得到幸福的生活,我在这里对农村老龄化人口所适合的养老方式进行分析,找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农村老龄化人口进行正确的养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新一轮改革的起点——农村税费改革具有超越减轻农民负担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了对乡镇基层政府组织的财政紧约束而迫使乡镇基层政府通过机构改革,撤并乡镇来缩小政府规模,缩减政府职能,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的林地流转行为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指出了目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一些特征:农户林地流转的发生率还较低,但林改后较林改前有显著提高;农户林地流转尚未达到一定规模,距离真正的林业规模经营还相距甚远;农户林地流转的范围主要局限在本村村组内部,但林改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林地流转的期限比较确定,林改后租赁期限明显较林改前租赁期限长。该文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林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