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扩张,我国的公共艺术也进入了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公共艺术传播和展示的独特载体,在传递城市历史文化信息、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营造人性化的艺术文化交流共享空间,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使命感、幸福感及自豪感。形成了对外交流的开放信息平台,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性、文化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增进人与艺术的互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彰显城市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同时也为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抽象雕塑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抽象艺术具备传统艺术中没有的视觉冲击力的条件,抽象艺术能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抽象雕塑艺术走进城市公共艺术也被大众认为是对城市整体环境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当今社会中的城市人们来说,抽象艺术能够更容易打开人们的思路,同时也能体现时代发展的独特魅力。抽象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融入使城市环境更优美,同时也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是环境设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走进城市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回归书本了解中国公共艺术历史知识和设计实践中寻求两大平衡三大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些年正加快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并向着大型城市群体系进行升级。城市在进行发展与建设中,要确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能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年代的不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其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简单居住地与交易场所向现在更加全面的服务、绿色、休闲的城市综合体发展,传统的城市结构主要是以水泥钢筋铸造,随处可见的汽车、霓虹灯、噪音,随时对我们生存环境造成着破坏,为此人们更渴求绿色环保在城市当中兴起,近几年一些大型绿色环保型社区的建设、城市环保建设、城市环境禁令一个个城市新规定、新方案被逐一实施,其目的就是为了我们懒以生存的环境能够向环保绿色方向发展,并满足市民日常的生活与公共空间的需求,让城市居民能够更加健康且在无污染、舒适的环境中生存,进而带给城市建设更多的生命力,为此对城市的建设与改造应该以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保护、人文艺术等核心目标为出发点,借此城市环境公共艺术的重要作用便不言而喻了~[1]。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基于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组合形式及秩序基本理论的浅析,探讨廊坊燕郊行宫集贸市场的项目设计规划。目的在于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同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秩序性。本文在探讨公共空间的相关设计原则及理论后以廊坊燕郊行宫为例,充分阐述公共空间组合的秩序性、规则化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再利用以及空间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公共游憩是国家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公民游憩权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央政府和城市政府主导的游憩供给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游憩需求,游憩公共供给从普遍性供给转向面向弱势群体的供给,形成了由城市政府负责的城市游憩供给、由中央政府负责的国家公园公共游憩供给,由公共部门提供基础性游憩服务、由私人部门提供高端多样化的游憩服务的格局.本文阐述了西方学者对公共游憩供给与社会政策的思辨过程,探索中国公共游憩供给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社会议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现状,详细分析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措施,希望可以更好的指导高校艺术教育实践,充分发挥其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印象的窗口,地铁的内部空间设计在展示城市形象和体现城市的文化气质以及精神内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地铁内部空间的视觉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兰州的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树立城市形象,一举两得[1]。  相似文献   

9.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着文化传播、立德树人等功能,但由于师资结构及课程体系不完善和育人理念模糊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代转型的现实依据。分析客观需求与教育主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时代的思想理念,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走出新时代影响下所遇到的发展困境,确保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稳定发展,充分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节事活动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节事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场所,而城市节事活动则能极大的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发展,并赋予其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城市节事活动因为积极演绎城市共享空间的价值而成为一个美好城市的核心肌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式各样的城市广场的出现,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最具有都市气氛和地域气息的公共开放场所,它不仅仅是城市风貌的集中展现,还是城市历史文化与居民生活方式的展示空间。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城市广场空间的设计原则与要点,探索了城市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乡公共教育一体化是在公共教育领域追求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帮助乡村有机会共享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公共教育的束缚,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优化城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手段,实现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流动,在最大限度内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在巴黎     
游览巴黎市容,以乘坐四通八达的地铁最省时省钱,又免受交通堵塞之苦。巴黎的地铁由1900年开通至今,已有13条线路近300个车站,分布在城内各个地方,站与站之间平均距离在1公里左右。故在市内只需花十几分钟,就可找到地铁,非常方便。巴黎城市大,街道很多,岔路也多,若初次到这里,很容易迷路。而乘地铁,以地铁站定位,是除去打车外既快又省钱的办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伦敦——欧洲最大的城市,不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是各种潮流,包括时装、戏剧趋势的领导者。在这样一个充满流行色彩,又富有历史意义的城市中游览,也可以不需要花费太多。在伦敦游览,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乘坐伦敦特有的红色双层公交车。如果想乘坐网络广布的地铁,只花3英镑你就可以在先进的地铁中来去自由。伦敦有许多景点,不管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地铁施工中地下连续墙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作业中钢筋笼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忽视安全就有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本文将从地铁施工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的常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夜间经济作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是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是丰富居民生活、展现城市文化底蕴的新平台。同时,这也将会对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体系形成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广场舞休闲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出现的以广场舞为代表的集体性休闲现象,文章以广州为案例地对其出现的机理与空间行为进行了探究.通过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并运用文本分析工具(ROST content mining)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公共空间的稀缺性、休闲场所的商业化、城市生活的疏离化、个体在城市中的无意义感等现状与社会民众的健身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交往需求和填补空虚的需求等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断裂,而城市公共空间的非商业性和开放性,广场舞休闲所具有的低门槛、集体主义情怀以及狂欢色彩等特征则较好地弥合了以上断裂.在广州市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量社会民众选择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从事广场舞休闲并进行自我表述与寻求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剪纸艺术是我国本原文化和文化符号的传承,庄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庄河先民世代相传、口传心投而来的智慧的结晶,是通过经验逐渐积累的方式,以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活态化的状态呈现的文化遗产。本文从民俗剪纸的基本发展概况入手,研究现代公共艺术与剪纸的镂空表达艺术的关系,通过分析剪纸艺术的手法并结合现代工艺和审美情趣,将现代观念与传统技法相结合,研究镂空剪纸手法在当代大小公共艺术的应用问题。从而推动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进行保护性开发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前略性。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全域旅游"概念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大范围地掀起建设一体化旅游大环境的热潮。全域旅游要求合理配置和使用社会公共资源,使旅游与城市、社区有关,与市民、公共文化空间有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景区。以河南省洛阳市来看,洛龙区作为洛阳市进入21世纪以来着力建设的城市区域,已成为城市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以此为出发点,本文聚焦于城市变迁过程中洛阳市洛龙区公共文化空间社区文化建设情况,对该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全域旅游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回顾了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历史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大连音乐主题公园发展的现状为例展开设计分析。首先,应划分了人群的侧重点,成年人和青少年应作为主要的设计群体,为了满足这类人群在繁忙的都市生活、工作、学习中能有一个休闲、娱乐、可释放性的公共空间,从而打造一个现代城市地标性的音乐主题公园,提高城市的魅力,带来旅游商业的机遇,感受到音乐带给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