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砚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产物,它以其优雅的实用性、恒久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青睐。本文试着探讨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儒、道、佛对砚文化的影响,论述了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氏书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根据陈氏书院的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外观、外部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本文中介绍到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书院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准。书院融合了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在创作手法上将民间的各种雕刻艺术包括木、石、灰等雕刻手法与铸造和绘画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创作出内容丰富、栩栩如生的装饰艺术,是岭南建筑的典范,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陈氏书院作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于搜集整理、保藏研究、宣传展览广东历代民间工艺品,也是广州市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  相似文献   

3.
墙绘艺术结合了欧美的涂鸦艺术和立体绘画艺术,同时融入中国壁画艺术后用于现代家居文化设计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家居风格。本文通过墙绘设计主题的分析,试图突破传统装饰的约束,体现出自由、浪漫、环保和新颖的个性化设计意境。同时分析墙绘艺术的独创性、多样的艺术表现性,彰显现代设计的个性和时尚,体现娱乐氛围构成了墙绘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奇石发烧友     
玩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到河流滩涂中去寻找到急流险滩山林丛莽深谷幽洞中去搜寻或到旷野石农家中去选石购石爬山涉水、奔波劳累不发烧行吗桂林风光早已驰名中外,现在又以它神奇瑰丽多姿多彩的奇石再次引人注目。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遍布高山深谷幽洞暗河,兼南方雨量充沛,滩多岸长,水流或清或浊或疾或缓,原石经过亿万年翻滚冲磨,才形成独特的浑圆多姿、色彩美观、石纹丰富的奇石,现经众人多年发掘而为桂林旅游增添又一特色!大桂林旅游区,山脉纵横,水流交织,既是风景名胜处,又是奇石资源的盛产区。此…  相似文献   

5.
"玉"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这个筛选过程极为漫长,  相似文献   

6.
在漫漫历史岁月长河中,人们为了方便对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制作了艺术档案以此对文化进行记录。当然对于艺术档案的管理与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化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做着巨大贡献,艺术档案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助力,大大提高了对文档管理的便捷性。本文就是通过信息化的视角对艺术档案的创新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各种各样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艺术以及艺术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财产,是我国艺术文化的外在彰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凝集着不同民族的智慧。这些技术充分的显示了我国民间工艺的艺术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民间工艺的传承调查分析与研究,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形式特征,对我国的艺术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与演艺产业结合后让更多人在旅行中感受到了西北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甘肃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艺术品质、培养演艺队伍、把握市场需求、驱动运营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五十六个民族用独特的文化艺术组成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民族服饰能深刻了解背后的文化价值,对该地区的纺织技艺和宗教风俗研究有重要意义。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好的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体现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人们的设计符合时代特色且具有新意的服装。在服装设计课上融合进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的符号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益于服装设计的创新。基于此背景,笔者对中国民族传统服装符号早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特有的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四宝”之中的砚又有“四大名砚”,即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临洮的洮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因前三者皆为石质砚,唯澄泥砚为陶砚,所以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之中的姣姣者,砚中极品。  相似文献   

11.
孙志远 《当代旅游》2013,(10):62-62
针对新课改对传统绘画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传统绘画.中国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且经数千年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它独特的艺术精神和表现手法已成为东方艺术之代表,其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且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内涵。自从唐代以后,茶叶文化就被升级为为重点国家文化艺术种类,并认为茶文化在自我修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社会,茶文化教育功能进一步发展。除了应用身体素质保健,娱乐文化,社会化和自我修养等功能外,茶文化的教育功也逐渐应用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13.
门匾是传统民居建筑中院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晋东南地区几乎每个传统民居的院门上都有门匾,这些门匾体现着院主的文化涵养、价值取向、社会地位及价值追求,形成了独特的门匾文化。  相似文献   

14.
柳氏民居     
《旅游时代》2015,(3):30-3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柳氏民居系我国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后裔于明清时期所建,位于历山舜王坪自然风景区腹地的沁水县西文兴村,为一进十三院的文人府邸,也是北方唯一同祖血缘世代聚居地,迄今传承40余代。柳氏民居是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民居艺术绝妙品,从院宅、祠堂、庙宇、楼台到木石雕刻、匾碣墓铭,无不蕴含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柳氏家族人生礼俗,是目前最典型的家族式庆典、祭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江冰婷  朱竑 《旅游学刊》2017,(10):28-38
视觉研究方法对旅游地空间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结构认识和旅游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遗产作为转型期独特而新兴的旅游地,其视觉空间文化意义如何被塑造传达和被感知尤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游客自助摄影、照片评定和眼动轨迹追踪等方法对广州红专厂这一工业遗产旅游地空间感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州红专厂空间结构取决于工业文化和艺术创意这两个属性,游客对艺术创意景观的空间感知强于工业文化景观,而工业文化功能区在游客的感知中趋于模糊;游客对艺术创意景观的感知主要集中在名称等符号标识系统之中.眼动仪等视觉研究新方法的使用将会对工业遗产地的改造等工作提供新的佐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汉代漆器是我国漆文化的鼎盛时期,对我国漆艺术后期发展具有极大地影响。色彩语言作为一种最为独特的表达形式,在汉代漆器及中国漆艺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漆器红黑二色鲜明的形式感之美为汉代漆器美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世界上一种用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它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上来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表现。从精神、艺术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书法艺术具有超越实用书写的价值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扩张,我国的公共艺术也进入了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公共艺术传播和展示的独特载体,在传递城市历史文化信息、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营造人性化的艺术文化交流共享空间,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使命感、幸福感及自豪感。形成了对外交流的开放信息平台,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性、文化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增进人与艺术的互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彰显城市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物质载体反映了隐藏在艺术表现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最为传统的文化艺术。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创造者,也是民间艺术的继承者和使用者。民间艺术相结合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具有实用、完善,通用性、随意性的艺术特征,抽象化和程式化。在教育部调整的学科目录中,美术已经上升为美术学科,随着学科的调整,所以有必要把民间美术的艺术上升到两个学科,成为一门完整的民间艺术学科,这就需要对概念的界定,以及一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与传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代表,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其它艺术门类创作的源泉,在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动画设计的创作中逐渐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认同和喜爱,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的符号。文章基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中的内涵及包含的元素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对动画设计中的意义和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方式,从而更好的研究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