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普遍提升,民族文化旅游越来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为带动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吉利省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满族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潜在的旅游市场非常广阔。但是由于满族文化旅游市场没有充分挖掘其文化底蕴,加之在开发规模和开发手段上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吉林省的满族文化旅游没有做到全面发展,目前开展的旅游项目只是涉及了服饰和饮食层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满足旅客的多方位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吉林省满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促进吉林省满族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重点是研究如何有效规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通过深入研究当前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了解当前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对策,以此规范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双赢的关系。文章就睢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商丘市睢县在小城镇建设中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对促进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动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也将以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为例,探讨民俗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让民俗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满族民俗文化。但是,近年来随着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专业人才、辽宁省缺乏知名旅游品牌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对策:培养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对不同市场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等对策,从而促进辽宁省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前台、帷幕、后台”模式是由杨振之教授提出的,因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模式,但该模式尚未受到重视。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深入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旅游界必须重视“前台、帷幕、后台”模式。笔者以旅游业已经较为成熟的X村和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Y村为例,阐述“前台、帷幕、后台”模式下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问题,并针对案例村寨的旅游发展状况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其他村寨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融入乡村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希望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3  
马晓京 《旅游学刊》2000,15(5):50-54
随着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本文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消极影响,探讨了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文化自信建设与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然后分析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五点不足,分别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缺乏创新性、开发保护力度不足、红色教育效果不佳、景区职员素养有待提高;再次,给出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希望借此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新宾满族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在其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旅游者参与度低、缺乏整体性等现象。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和实地调研,设计并阐释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与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不仅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而且也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同时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古建筑保护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指出古建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从而推动我国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业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商业产品之一,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承当地本土民族文化,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传播当地本土民族文化。随着旅游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许多旅游者所追求的是文化的娱乐性,而对民族文化的原形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这就使得文化商品在过度片面化发展之中可能会导致本土民族文化真实性的逐渐消失。要进一步处理好本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旅游工艺品对本土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问题。因此,在对旅游工艺品进行开发探究的同时,就要将文化保护作为重要原则贯穿于旅游工艺品开发和研究的整个过程。要在保护本土民族文化的视角下使得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商品充分地融合,并使二者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待任何事物,都应采取科学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针对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凸显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内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遭遇诸多困难,直到近几年,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才日渐得到重视。其中,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组合,是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渠道。通过非遗项目的开发,可以为旅游业增添新的盈利点;而旅游业同样能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添砖加瓦"。本文以延安非遗项目为例,结合其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延安非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纵向开发非遗资源、整合非遗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探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进行有所侧重地开发,推动当地非遗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接着梳理其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发展下,遗留下来大量的古建筑,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强古建筑保护是必然选择。但是,纵观当前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受到旅游开发所影响,导致大量的古建筑被破坏,众多珍贵文化流失,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古建筑保护展开分析,客观阐述古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深层次剖析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要义是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态化开发和文化旅游产品的生态化保护。文章研究了绍兴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绍兴旅游业的战略选择,分析了绍兴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绍兴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兴城古城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尝试分析兴城古城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的提升与改进对策。在研究中发现:兴城古城旅游发展存在着城内不规范商业活动影响游客体验;城内场景演出质量有待提升;城内建筑保护力度有待加大;古城文化内涵有待挖掘;古城旅游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最后从规范城内商业活动;提升城内场景演出质量;加大城内建筑保护力度;挖掘古城文化;提升古城旅游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欣 《西部旅游》2022,(10):26-28
贵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经过合理、适当的开发,就能转变为有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文化景观的保护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在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将文化保护放在首位,文化资源的旅游包装应得当,应注重文化旅游体验形式的创新,同时依托交通设施的完善,多点联合,优化旅游线路,力争使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互补,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朱桃杏  陆林 《旅游学刊》2005,20(6):82-88
论文通过对国外《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及国内《旅游学刊》3大期刊近10年来发表的有关文化旅游的82篇文献进行研究方法的分类和分析讨论,从概念与综述、文化旅游地景观厦其形象研究、文化旅游者厦市场研究、文化旅游赍源厦开发研究、文化旅游环境与保护研究、文化旅游管理研究、文化旅游理论与方法研究7个方面对文化旅游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井对近年朱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重点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