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建立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水平的CSCD-GRNN评价模型,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方法,可对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水平的评价开展研究。该模型采用决策试验与实验评估方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讨论,按照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的思路确定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水平评价GRNN网络的输出值,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水平提供合理的方法。同时,以该模型对北京市2005—2014年期间的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水平情况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构建了城市配送系统需求与经济因素影响关系模型,并根据我国110个城市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经济因素对城市配送系统的需求总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对城市配送系统需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产业转移和比较利益有关理论,建立一个寻找城市衰退、新兴产业的数理模型,使用该模型能够对我国核心城市培育新兴产业,转移夕阳产业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利用模型并结合辽宁核心城市未来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给出了促进辽宁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内各区域商业活动特别是零售业的关系十分密切。文章运用新经济地理学潜力模型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影响零售额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模型,以零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各区域人口、零售店从业人数、零售店卖场面积等相关数据,计算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并利用推导出来的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空间结构的系数,对各区域零售额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有助于弄清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城市各区域零售业零售额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各区域零售额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将城市模型从一维扩展为二维模型。在二维城市模型上分析伯川德价格竞争的情况。模型构造与中间结论消费者与寡头厂商所在的城市为一个矩形二维城市,消费者均匀地分布在矩形城市中,需求函数为常数1,需求价格弹性为0即完全无弹性。产品由企业生产并运输到消费者处。  相似文献   

6.
张伟民  张阳 《商业时代》2011,(35):32-33
本文在Logistic方程和LotkaVolterra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品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特征,构建竞合型城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建立了SD(System Dynamics)结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竞合型城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双中心城市内的区位选择及其租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趋向多中心化,因此研究多中心城市的区位选择并进行租金分析,将会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我国也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首先以单中心城市空间区位选择模型为基础,确立双中心城市下的区位选择模型,并运用相关经济方法提出一些概念,以解决双中心城市区位选择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关于两中心以上的多中心城市区位选择模型的确立,本文暂不作讨论。  相似文献   

8.
董雪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82-83
现在我国城市水价的研究,大多数是建立在供方定价或传统经济分析模型基础上的,对传统模型的研究是拓展、创新水价模型的重要前提,从而推动我国城市水业和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完善我国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管理体制,对城市水价改革有积极的影响。研究了按生产成本核定的传统水价模型,依据目前城市水价构成分别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商》2015,(29):72-73
城市群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经济单元,也是城市运作、组织、管理甚至竞争的空间载体。本项目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拟采用"空间特征分析-空间效应的动力结构-空间效应测度模型-结论与讨论"的分析框架,首先从城市区位势能、城市—中心地引力、作用通道三个方面阐述城市群空间效应动力结构和形成要素。其次,以城市群空间效应的动力结构为理论依据,建立城市群空间效应的测度模型。最后根据测度模型对不同城市特点和差异进行比较,从宏观尺度识别不同城市及其中心城市经济空间效应,揭示城市的区位本质,比较不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性,以期刻画城市—中心地城市地域系统的空间联系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优化利用城市内部空间是新型城镇化的焦点。从财政分权和城市政府间竞争的角度建立城市空间蔓延模型,基于服务需求密度的模型突出城市蔓延对服务业发展的抑制作用。理论分析和基于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显示:城市政府拥有越高的财政分权、城市间竞争越激烈、交通基础设施越便利,城市空间蔓延就越快;城市空间快速蔓延、人口密度下降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抑制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林爽 《中国市场》2009,(31):72-73
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例如刘易斯模型、兰尼思—费景汉模型以及托达罗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两部门经济的假设中,其中暗含着城市部门内部不存在任何差别的假定,然而在目前中国的城市经济现状中,城市中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差异明显,因此,在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与城市原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在单一的就业市场上竞争的。本文基于2008年《发展经济学》课程调查得到的数据,应用林德模型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并对这一过程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规模问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关于城市规模的理论和政策争论的焦点在于,城市规模效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倒“U”假说是否成立。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测算和分析了中国城市和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5—2010年的规模效率及其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与其规模正相关,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规模效率与其规模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倒“U”曲线顶点对应的城市规模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据此,本文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限制超大城市、完善城市管理、协调区域城市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引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英 《商场现代化》2006,(16):218-219
文章借鉴引力模型思想,系统、全面地分析构成城市旅游引力的三方面因素:旅游城市的供给、客源市场需求和两地之间的阻力,并对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构建了城市旅游引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邻避危机愈演愈烈,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垃圾设施类引起的邻避冲突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根据城市垃圾邻避危机的链式演化机理,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城市垃圾邻避危机系统动态演化模型,并以武汉市锅顶山垃圾焚烧厂项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解决城市垃圾邻避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许多大中型城市都伴随着城市化出现了许多城市病,其中过剩劳动力是最严重的一项,不仅造成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并且形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本文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重点分析了城市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并且结合模型提出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提高城市的就业,更重要的在于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吴云旋 《商业时代》2022,(7):151-154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试点是加快全国流通市场一体化的有益尝试,也为城市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定量评估了我国21个物流枢纽城市的贸易竞争力,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其经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城市贸易竞争力较强,中西部地区较弱,研究期内我国物流枢纽城市贸易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  相似文献   

17.
浦伟强 《商》2014,(10):238-239
城市一直以来都在全球的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影响着一个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在以往学者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在计量方法上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论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选取了表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经济计量模型,进而对全国31个省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础建设与城市竞争力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得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理论总结城市会展业与城市经济互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空间一致性系数、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2011—2020年会展与城市经济在长三角的空间协调状态。结果表明:长三角会展业与城市经济空间一致性波动降低,其中城市经济领先单元较多、会展业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上海市系统协调状态最佳,其他城市系统协调性呈“中心-外围”演化态势,协调度与城市地位呈正向关系。最后,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具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实力提供定量分析,本文提出可评价该实力的测算模型,并运用20个服务外包试点城市的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与应用价值。之后选取3个非试点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模型定量描述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相对实力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金滟  胡赓  方碧 《商业时代》2012,(24):134-135
城市定位是根据城市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特征,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在深入分析有关城市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确认过程。城市定位要坚持独特性、综合性和生命性原则。本文从空间、功能、产业、气质、文化五个维度建立了城市定位模型,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对该模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