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利倩 《理财》2015,(2):18-19
虽然经过调整之后,现在银行理财可能再也没有‘季末’和‘月末’冲高的说法了。但是临近春节,不少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然会有冲高。春节临近,在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仍会是关注点。尽管从2014年3月份开始,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便一直下滑,从原来的6回归到5时代。进入2015年,这种形势依然延续,甚至有跌入4时代的趋向。纵观银行理财市场,别说高收益率了,就连6%的产品也成了稀缺品。春节临近,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受到年关资金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影响,银行为了吸引存款,春节前或再现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正>新的一年,通常是布局投资理财的好时机。最近,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在纷繁复杂与眼花缭乱的理财市场淘到心仪、靠谱的理财产品,不妨来听听交行云南省分行理财团队的建议。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考虑收益、流动性、安全性等多方因素,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切忌只盯高收益,或因从众心理盲目选择。如果投资者的理财资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会财会》2014,(10):46-47
随着互联网宝宝、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滑,年化收益率持续保持在6%以上的票据理财产品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票据理财需要警惕三大风险。当前,票据理财市场越来越火爆。自2013年淘宝在其招财宝平台推出票据理财产品后,新浪、苏宁、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也相继推出票据理财,很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高收益的票据理财,票据理财打出的最令人感到有保障的条件是银行承兑兑付,加上其购买门槛低、收益率高等优势,票据理财已成为新型理财神器。  相似文献   

4.
春节期间,如何做好理财规划已成为投资者关心的话题。春节7天长假,人可以休假,但千万别让您的“Money”也休假。在如今活期存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在留存适当的消费用款之后,可以将春节消费以外的资金利用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以及银行的特色产品,在春节期间博得比活期存款收益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魏冬 《理财》2012,(8):44-45
被银监会叫停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被基金公司给瞄上了。来自市场层面的消息,短期理财基金自从5月初面世就被投资者强烈关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已经有数家基金公司的近20只此类产品陆续推出,市场急剧扩容。但理财基金行情异常活跃之余,也留下一个疑问:它能否达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08,(3):12-12
2月27日,民生银行推出全新短期资产管理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金债盈保得计划”。该理财项目由银行受个人投资者委托,集合理财资金,在产品存续期内委托信托公司进行管理,主要投资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内可流通政策性银行债券。产品具有投资期限短、资金流动性好、收益高于同期存款利息、安全性强等特点,适合于有短期投资需求、资金运用灵活的客户。该产品投资期限3个月,认购金额5万元起(含5万元),预期年收益率3.8%。  相似文献   

7.
在沪深300ETF创造了2007年以来的发行纪录后,两只30天的短期类理财基金又掀起一阵发行浪潮,随后双月、季度的理财基金也相继面世,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眼球。投资者还需清楚地了解理财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及现有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异同,以便作出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如何管理短期闲置资金,是投资者经常要思考的问题。过去,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在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还能获得较高收益。2011年9月,银监会下发《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发行短期和超短期、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曾在银行购买过理财产品,但是你真的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银行的理财产品,拨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其真面目!走进银行,我们会看到各种关于理财产品的宣传折页、产品海报等信息。各式各样的产品让投资者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经常到银行做理财的客户总会问银行的理财经理,这个产品是你们银行自己发行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什  相似文献   

10.
银行理财产品凭借相对较高的稳健收益,成为老百姓热衷的投资品。银行理财市场近年的蓬勃发展,其在短期资金管理方面优良的基因不可忽视。期限灵活收益佳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期限灵活,从7天、30天、40天到3个月和多种开放式都有。近几年,为适应市场需求,银行理财市场短期化趋势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1.
受证券市场未来向好、新股发行开闸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对于资金流动性的需求越来越高,由此,银行推出诸多超短期理财产品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逾百款,市场占比超过20%.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也相应增长,居民的理财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已不满足于银行储蓄带来的微薄收益,而要寻求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针对这种现状,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除以往的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外,近年来更是推出了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以吸引资者,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如2002年7月开始登场的信托理财、2003年底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2004.年9月面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都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然而随着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这些理财产品究竟各有什么特点。能带来多大收益,适合哪类人群,广大投资者却未必知晓。  相似文献   

13.
刘强  杨军 《金融博览》2011,(8):52-53
目前,国内CPI居高不下,储蓄的负收益让许多投资者比较钟情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每当商业银行推出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时,投资者不得不早早地来到银行网点排队,以便第一时间买到该产品,有时候即便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这让银行嗅到了商机,纷纷推出网银专属理财产品。据建设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所谓网银专属理财产品,简单地说就是限定只能通过网上银行购买的理  相似文献   

14.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发布监管文件,恰逢各家银行理财销售正在如火如荼为一季度理财存款使出各种营销技巧和诱人的优惠策略之时,彼此挖潜、打拼、抢占市场理财存款份额,熟悉银行理财产品中潜规则的一些投资者,也正在蓄势待发把闲置的大笔资金准备购买银行为揽存而发行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文件出台后有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在3月发行的产品理财收益率明显下降,低于25日发行的同样款式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给等待30日、31日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一个措手不及.蓄势待发类投资者也失去以往因银行季度完成存款而带来的实惠,因缺失的收益而选择分手,不购买理财暂时存入银行7天通知存款,去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刘强  杨军 《金融博览》2011,(16):52-53
目前,国内CPI居高不下,储蓄的负收益让许多投资者比较钟情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每当商业银行推出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时,投资者不得不早早地来到银行网点排队,以便第一时间买到该产品,有时候即便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  相似文献   

16.
易新 《金融会计》2007,(3):48-50
人民币个人理财业务,也称作人民币受托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接受个人投资者的委托,以人民币为主要投资币种,通过提供多种类的产品结构,进行资金投资组合管理,提升投资者资金投资回报的业务。从2004年9月光大银行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后,多家商业银行迅速推出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业务。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共有15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推出了97款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达到了26个。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避险意识的加强和现金管理意识的日益觉醒,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客户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多家银行纷纷推出超短期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8.
王奇 《投资与理财》2014,(11):51-51
有业内人士建议,对于中长期不用的大额资金,选择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划算,即使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下降,以前发售的产品大多会实现其预期收益率。对于平时随时会用的零钱,“宝宝”类理财产品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很好地兼顾了收益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短期理财产品丰富多彩,收益各不同,购买应从多方面考虑.即使是同类产品,细节的不同也会影响资金的收益水平和流动性,选择短期理财品有六看.  相似文献   

20.
解读2014年上半年基层银行资产负债表,最抢眼的是储蓄与对公存款占比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理财产品占比直线上升。究其原因是银行业流动性继续紧张的大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竞相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以吸引客户,而投资者对于收益率的敏感度也在逐步提升。存款持续向理财产品“搬家”,出现较为明显的存款“理财化”倾向。那么商业银行的基层行如何应对存款“理财化”的到来?笔者根据多年的前台工作经验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