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不可滥用●闫荣涛《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以及“尚待查明原因和需经批准才能转销的损失,先通过本科目核算”。同时规定,财产物资盘亏、毁损,应先扣除残...  相似文献   

2.
一、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其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制度》又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和“累计折旧”科目。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第15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3.
一、财产清理 经批准确定为被兼并、被出售的企业,应对其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理[财政部《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即财工字(1996)224号文件称为“清查”,下同],并按下列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一)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清理 1、盘亏、毁损的存货和经核实新增的流动负债,按存货的成本价和负债的新增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以下统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存货类科目,贷记流动负债类科目。 盘盈的存货和经核实应予核销的负债,按存货  相似文献   

4.
企业材料清查就是采用点数、过磅或测量等实地盘点的方法,确定材料实际库存数量,同帐面结存数量相核对,查明帐实不符的数量与原因。材料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须报经批准后才能作出帐务处理,在未经批准前,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中所发现的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该科目的借方登记清查中发现各项财产物资的盘亏和毁损数额和经批准转销的盘盈数额;贷方登记清查中发现的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盈数额和经批准转销的盘亏和报废损失。余额如在借方,表示尚待处理的盘亏和…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评估基准日财务报表的帐项调整,影响企业评估基准日财务报表的帐项调整从时间段来看,包括企业自查调帐、审计调帐和评估机构要求调帐三个不同时段的帐项调整,而后者是依据评估报告进行调整的。但从调整的内容来看,包括财产、债权和债务的盘盈、盘亏及错帐两大类顶调整。因此,错帐调整是按审计或评估机构的要求及有关规定进行调整。财产、债权和债务的盘盈调整,一般是将盘点结果和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不能支付的应付帐款挂在待处理财产损益帐户上,报批后计入当期损益。如对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则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坏帐损失”,贷记“应收帐款”;对无法支付的坏帐则应借记“应付帐款”;对无法支会的坏帐则应借记“应付帐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坏帐收入”对盘盈的财产,借记有关资产帐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坏帐收入”;对盘盈的财产,借记有关资料帐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盘亏财产,则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关资料帐户。  相似文献   

6.
在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盈盘亏会计处理上,很多参考书说法不一,且没有按照新准则处理。因此,笔者将新准则下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盈、盘亏问题予以整理,以供大家参考。一、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第一,存货盘盈的处理。企业盘盈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存货,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相似文献   

7.
对所有资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如发现有胀外资产存在的即为盘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将盘盈固定资产列作营业外收入。如:发生固定资产盘盈时,按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确定其原价,按新旧程度确定其累计折旧,在会计方法上其账务处理为:(1)批准前,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溢”;(2)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营业外收入”。一、盘盈的固定资产不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相对于生产经营收入而言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以外的,写生产经营活动设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收入,又称为利得。盘盈的固定…  相似文献   

8.
李瑞兰 《财会月刊》2010,(12):22-23
一、存货盘盈盘亏核算的账户设置问题 存货清查的结果一般有盘盈和盘亏两种,不管是盘盈还是盘亏,均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处理。在上级有关部门尚未提出有关处理意见之前,都要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实务中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的。  相似文献   

9.
一、新、旧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于固定资产盘亏,会计处理较为简单,并且新、旧会计准则所作规定也一致: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有关会计处理如下:首先根据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应按制度规定确定的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按确定的价值计算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 ,贷记“递延税款”科目 ,按确定的价值减去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余额 ,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企业使用、摊销或处置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时 ,按规定应交的所得税 ,借记“递延税款”科目 ,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该资产处置时 ,按转入资本公积的余额 ,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根据上…  相似文献   

11.
周霞 《财会月刊》2013,(10):58-59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增设了“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该科目在名称上与会计人员熟悉的企业会计科目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相似,但两者的核算内容和核算范围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对“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的核算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并指出该科目的运用存在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一、"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内容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属于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对此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13.
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中的规定: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其他待摊费用。反映在会计处理上,发生的各项递延费用,借记“递延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递延资产”。笔者认为,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仅仅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处置,具体包括出售、报废、投资、捐赠、抵债、调拨等。由于财务会计核算和税收核算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因此对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也存在着差异。一、会计处理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中,除固定资产盘亏是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科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法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所得税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则要求小企业一律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核算,而且不确认递延税款,不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这就直接影响到小企业受赠资产的核算方法,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要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在接受捐赠时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  相似文献   

16.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表的改进突出地表现在资产项目的设置和编制说明上,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项目的设置和编制说明上主要有以下变化。一、取消了“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挣损失”和“开办费”项目原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在清查中盘盈、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应根据盘存结果及时调整有关资产科目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报经批准后,再视原因不同转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对象中,有些企业管理不善,造成财产物资的盘亏,因尚未报经批准处理而挂帐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有的因对外投资时,进行可行性分析不够,或投资后对投出资产放弃了管理监督,使投出的财产有去无回,造成巨额损失无法核销,也挂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成为有名无实的"资产";有的企业为了人为控制调节经营结果,将一些应列入损  相似文献   

18.
一、“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 使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应作为前期差错进行处理,而不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9.
荣树新 《财会月刊》2012,(12):71-71
一、“待处理账产损溢”的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说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时规定:对小企业的财产损溢,应当查明原因,在年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显然,小企业“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月末可以有余额,年末不能有余额。但《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并未明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月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如何填列。  相似文献   

20.
1.固定资产的核算 对于事业单位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形成的股份,笔者认为,应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加“实收资本(股本)”一级会计科目,用来核算收到投资者投入事业单位的实际资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当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