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西方发达国家实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必须辅之以与其相匹配的金融监管体制才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但与之相应的金融监管体制却发展迟滞.以美国这个号称金融业最发达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例,其金融监管体制就存在诸多漏洞.首先:分散的金融监管架构和过度放松的金融监管与各类金融市场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不匹配,监管模式已经跟不上金融经营模式的变迁,在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其次:全面覆盖金融风险的审慎监管框架未能有效建立,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没有处于全方位的监控之下,风险控制流程规范性不足;最后:监管体制存在着金融监管重叠和空白.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对金融风险压力的测试逐渐从基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向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注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转变,具体表现为压力测试模型融合了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测试模型主要采用的还是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反映出监管当局希望通过控制银行业的经营行为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与传染,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逐渐上升的监管思路与过程。应进一步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测试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与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是互为补充的,也具有其局限性;要基于中国国情完善压力场景的设计,并借鉴最新研究成果设计有效的压力测试模型,进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类别 从金融角度看,当前金融风险可归纳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指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国际收支风险等.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此种风险爆发的许多因素并非是金融机构本身所能调控的.因此,目前商业银行日常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实际上主要是非系统性风险,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经营管理不善、违规扩张或债务人违约等一些原因,导致金融机构受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被过度滥用而导致的市场约束机制的失灵为此次危机埋下了伏笔.次级按揭贷款的风险,通过CDO和CDS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传递给全球各个市场的投资人,引发了各个市场金融风险的共振.由于资本账户的管制,我国金融机构在此次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中受损失的程度相对较小,但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要重视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的审慎性,关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风险,积极应对我国"走出去"战略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通过隐匿信贷资产规避微观审慎监管,而宏观审慎监管在理论上能够防止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行为。宏观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进行监管套利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搜集商业银行财务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指标及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压力指标,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变动刻画其监管套利行为。首先,分析了微观审慎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监管套利行为的影响;其次,在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压力指标,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监管套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防止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规避监管,但针对同业业务的资金拆出方和资金拆入方的政策效果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增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创造和维护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中央银行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实施会计监管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会计监管作用,全面拓展会计的监管职能,是中央银行会计部门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在弥补正规金融支农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面临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何动态把握其金融风险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VaR模型,对2000~ 2010年我国各区域农村信用社99%置信区间下的VaR风险值进行定量评价,得出结论:从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圈、构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和实行区域间有差别的信贷政策三方面着手,控制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保障其稳健、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信贷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比较严重.这就要求人民银行要把防范、化解和果断处置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作为监管工作的中心,做到人员、制度、工作三落实.同时应转变监管思路和方式,从严肃查处违规经营入手,处置经营风险和消除风险产生的根源.信用社应不断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通过发展壮大中小企业,逐渐消除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不断深化,金融的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如何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年底开始 ,银监会开始陆续颁布关于村镇银行的设立、监管和业务开展方面的指导意见和暂行规定 , 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各地纷纷设立.但村镇银行中依然普遍存在着一些困难,使村镇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风险.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讨论影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逐步成为各国金融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金融系统性风险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选取2010—2014年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度量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定量分析中国金融行业的风险传染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个金融行业的关联度很强,银行体系相对证券业和保险业有更强的关联度;风险传染具有普遍性,但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染呈现衰减特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与其自身经营风险存在较强关联,并非完全取决于资产规模大小。同时,监管部门既要专注微观审慎还应专注宏观审慎,根据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而非规模大小,正确确立中国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名单,构建渐趋完善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2.
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行业会计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金融业的每一笔经营业务的核算、操作,都需要通过金融会计来实现.因此,金融业产生的金融风险,往往与金融会计密切相关.金融会计是金融活动的信息源和数据库,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和完整,直接关系到金融决策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关系到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因此,从金融风险与金融会计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研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金融业稳健经营的一条有效方法.研究和探讨审慎性会计原则在金融会计中的应用,有着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技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产品设计和金融服务安排过程中,由于科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间接导致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科技金融风险涉及众多参与主体,需要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机制.吉林省政府在科技金融风险控制和分担方面充当着总设计师的角色,通过成立一系列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积极进行风险分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充分发挥风险控制和分担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科技金融风险控制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态度逐渐从传统的"有担保论"开始转向积极应对风险,通过恰当有效的风险管理实施增加收益的经营战略,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本文首先对金融风险的类型予以阐述;其次,对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加以探讨;最后,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和有关预测手段进行简单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普遍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我国的银行体系还具有很大的脆弱性,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业竞争势必更加激烈,面临的风险也会逐步加大。如果不加以监管而任其发展,金融系统性风险会不断积累。最终很可能酿成危机。然而。能够有效识别并科学测度系统性风险,是监管当局进行科学应对的重要前提.本文分别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原理和主要的度量方法上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业经营是银行业经营的一种基本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相关法规不健全、金融领域的监管还缺乏力度,内部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得以建立,所以1993年前后中国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到2003年,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体系初步建成。分业经营对于规范中国的金融秩序,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分业经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监管机构监管水平的提高,在规范经营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应逐步放宽对混业经营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融资性担保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提出统筹考虑金融市场及经济周期发展变化趋势,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及加强对行业内重要性机构的监管等观点,对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有效监管,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分业经营是银行业经营的一种基本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相关法规不健全、金融领域的监管还缺乏力度,内部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得以建立,所以1993年前后中国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到2003年,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体系初步建成。分业经营对于规范中国的金融秩序,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分业经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监管机构监管水平的提高,在规范经营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应逐步放宽对混业经营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金融集团是由若干公司实体通过所有权形式联合组成的集团,主要提供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服务.2008年底,香港金管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对香港注册商业银行的集团式监管办法英文草案,征求业界意见.本文在翻译了香港金管局正在征求意见的英文版集团式监管指引的基础上,介绍了金管局对三种不同金融集团架构所采取的监管模式,提出了对我们的启示:(1)次贷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金融集团监管的重要性,而且我国的发展现状也对加强金融集团监管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与银监会的<银行并表监管指引>相比,香港金管局的<商业银行集团式监管办法>更注重从整个金融集团整体角度进行综合监管;(3)在对单个金融机构独立审慎监管和对金融机构与其所在金融集团关系的审慎监管的基础上,突出对金融集团的整体审慎监管,避免银行集团的风险传染和风险蔓延;(4)各金融监管机构应在按照业务进行"主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对金融集团公司的协同监管;(5)人民银行应发挥在"一行三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各金融监管部门对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和跨市场的金融产品监管上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20.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过的难题,各国尝试通过多种政策倾斜对其发展进行扶持,差异性监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国从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个角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一些由差异化政策引发的潜在风险也存在显性化的可能.诸如业务创新引发的风险变异、监管放宽背景下的内部风险约束不足等问题均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通过引进、探索风险管理技术,国内银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但由于经营理念、业务范围、经营集中度等方面的约束和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仍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需要外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自身从多方面强化风险控制,防范周期性风险形成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