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稳健政策”下的2005年宏观经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运行,在“有保有压”的稳健型宏观政策作用下,经济成功地避免了因投资过热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得到了明显化解,同时,一些薄弱环节(如农业和煤电油运等瓶颈部门)得到了明显加强。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比2003年小幅调整。展望2005年,经济增长将继续有所回落,达到8%~8.5%,投资和出口将双双出现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辉煌发展战略带来了巨大挑战,挑战的出现源于中国经济的不平衡状态。温家宝总理曾对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深表担忧,并在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中国经济必须开始一个重大的结构性转变,从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服务于经济的金融系统,也必将以建设规范的消费信贷市场为己任,为中国经济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浙江金融》2004,(5):1-1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最突出问题是投资过热和信货规模膨胀.中国经济在2003年下半年已开始出现过热现象,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24%,至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799亿元,同比增长43%,增长速度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4.
《财政监督》2004,(7):4-6
当中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的时候,全世界的眼睛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势。近段时间,社会上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等价格上涨迅速行业已过热的说法十分流行。那么,中国经济目前的过热情况到底如何呢?作为负担着国家经济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什么措施来为过热经济“降温”呢?本期本刊视点采撷了最近一段时间来中国经济过热的情况以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调控手段,以求寻得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紧”了信贷,商业银行出路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了2008年中国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放弃此前实行十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央行随即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2008年货币政策调控的基调是“货币从紧+信贷调控”,这也就意味着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进一步趋紧.经营压力将与日俱增,仿佛一股“寒流”即将考验着各家银行的应对能力,如何应对趋“紧”的经济环境并制定可行的信贷经营策略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货币形势,仍然持续着“松货币、紧信贷”局面。2002年中期以来,因2003年经济局部过热.出现贷款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货币供应增长速度。2004年年中尽管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货币供应增长由2004年的14.6%上升到2005年的17.6%.增长3个百分点.但人民币贷款增长率却直线下降.而2003年的21.1%下降到2004年的14.5%,2005年的13%。  相似文献   

7.
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近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时明确表示,经济过热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被强化为“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相似文献   

8.
国内财经     
《银行家》2004,(6)
“欧元之父”蒙代尔称:中国经济并未“过热”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如果对于现在的经济采用国际措施的话,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下降。同时他强调,让人民币汇率浮动扩大,并不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张学庆 《理财》2008,(1):16-17
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了第5个两位数增长年,经济由偏热转向过热,预计全年GDP增长11.5%,略高于上年.进入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如何发展?GDP增长有多快?通胀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多大影响?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影响到百姓的投资理财生活.2008年挑战和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我国宏观调控面临新的挑战。我国2007年CPI全年平均增长4.8%,超过3%的预定目标。2008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8.7%.为11年来月度增长的最高值。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蔓延,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如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