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沓 《经济》2011,(1):66-67
被中断4年之久的人民币期权交易或将重启: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称,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征求了部分银行的看法,人民币期权交易最快可能在两个月内推出.2010年12月15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也证实了人民币汇率期权交易将推出的消息,并指出具体时间未定.在我们看来,人民币期权交易重启正当其时.尤其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通胀的压力下,推出人民币期权将为银行管理风险多提供一种手段,对企业而言也能规避一些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经过几年的运行,进入2011年,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依然强劲.人民币不断升值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巨大,本文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分析及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汇率越来越成为事关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从2002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就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2005年7月,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几次升值调整.升值是否是正确的选择,升值又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终极目标与退出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人民币汇率之争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自由浮动汇率制.中国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安排从现行汇率制度退出.为顺利实现退出,中国目前要尽快采取措施培育微观主体、增加交易品种、健全外汇交易方式、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走出人民币升值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困扰中国.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内外压力的形成原因、人民币升值困境,并就如何走出人民币升值困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19号央行在发布的<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首次提出,下一阶段,中国将"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放宽资本项目交易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沿着升值的轨迹运转,2008年以来升值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以6.9902改写了自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开启了"6时代"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浅议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升值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更与世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民币升值标志着汇率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民币升值对于国际收支状况、企业投资成本、就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等都产生了广泛且深远影响.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行业影响着手,分析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应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  相似文献   

8.
进入2010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针对人民币升值与否的问题做了无数次的讨论和争辩,最终还是回到人民币升值的几大关注问题上来: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西方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又何在?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在哪里?针对人民币升值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又有什么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克 《经济导刊》2007,(11):72-7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从当时的8.27元/美元升值到2007年9月21日的7.51元/美元,升值幅度达到了9.2%.并依然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问题随之而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到底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0.
汇率是一国对外经济贸易联系的纽带.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之一.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基本维持了稳步缓慢升值的态势,但从2007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加速升值"的特征,升值的预期也再次得到强化.人民币升值日渐成为国际经济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我国理论界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在阐述人民币升值原因以及影响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德国等国家汇率升值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提出了我国政府以及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和正面效应,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但升值是一个客观趋势,并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应该在短期内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国际油价与汇率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溢出效应模型、协整检验、VEC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国际油价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油价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仅仅存在国际油价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单向传导作用,溢出效应方面也只有国际油价对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汇率的单向收益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从短期看,国际油价上涨会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从长期看则会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推出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8年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659元,累计升值超过15%.客观地讲,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民币的升值困境形成的历史进程,结合现在人民币升值的现状,认为人民币升值势在必然,但应该遵循渐进的原则.进而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人民币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是过多的外贸顺差,发达国家国内的政治经济压力造成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从长远看,我们还需要改善升级我们的外贸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由实际上钉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而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相伴随的是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6.65%,而且这种升值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人们的升值预期也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对美元升值2.6%,2006年对美元升值3.49%,而2007年对美元汇率升值则达到了7%,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在4.4%.人民币升值备受各方关注,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竞争力下降、出口利润减少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出口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家也需要从宏观政策上采取措施,降低汇率变化对产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已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近日,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强硬态度,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高度关注.许多国际经验已表明,证券市场的走势同人民币升值趋势保持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究竟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的证券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证券市场又将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冲击?首先,对人民币升值的现状及趋势作了简要的阐释.随后,分别从证券市场的总体结构及各行业的角度着重分析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消除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冲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10,(4):26-30
<正>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升值多少,什么时候升值?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那么,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升值多少,什么时候升值?在此,笔者主要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路径选择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争论进行了三年之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称:要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公布有关事宜: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上调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等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多优点,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如果不消除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带来的众多不良影响,那么我们的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这种情况,消除人民币升值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文章首先对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行阐释,然后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最后提出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