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对社会、经济以及个人带来严峻挑战,而且对“以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下的传统会计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应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一、知识经济对现行会计的影响(一)知识经济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会计确认是会计运行系统的基础,任何经济事项要进入会计运行系统加工处理、生成有用信息,都是从会计确认环节开始的。现行的会计确认标准,普遍采纳的是“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影响和可靠性加以计量。”而在知识经济中,无形资产中的人…  相似文献   

2.
杜彩云 《时代金融》2012,(35):163-164
无形资产价值确认是将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事项作为会计要素予以确定的会计处理过程,通过确认过程来判断无形资产的各项支出是否计量,何种要素计量以及何时计量等问题。探讨我国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使尽可能多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与特征的资产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对防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整体营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建平 《投资与合作》2014,(11):120-120
无形资产价值确认是将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事项作为会计要素予以确定的会计处理过程,通过确认过程来判断无形资产的各项支出是否计量,何种要素计量以及何时计量等问题.探讨我国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使尽可能多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与特征的资产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对防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整体营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形资产价值确认是将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事项作为会计要素予以确定的会计处理过程,通过确认过程来判断无形资产的各项支出是否进入会计核算体系,何种要素进入以及何时进入等问题,它解决了是否入账的问题。探讨我国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使尽可能多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与特征的资产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对防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整体营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关于会计要素概念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争议和论点、以及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和衍生金融工具等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原则与相应的会计要素概念存在冲突为研究引入点,基于产权视角考察和延伸了会计基本要素概念,如将资产定义为"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产权,预期该产权能够实现"等,并在此基础上简化了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方法,从而彻底地解决了衍生金融工具和商誉等不满足传统会计要素定义的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有着深刻的影响。为知识经济的挑战,使无形资产会计适应时代的要求,无形资产会计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重新确立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式,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重新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但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至今仍未统一,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不可辨认的项目是否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争议较大。诚然,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同时还要考虑符合客观和如实提供决策信息的要求。一、关于商誉的确认与摊销1.商誉的确认。商誉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准则规定自创商誉不可确认,外购商誉要确认。由于不利的经济条件以及法律、法规或合同的变化可能使得商誉资产发生减损。出于谨慎原则对商誉价值减损应予以确认。理由是:①商誉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其价值降到帐面价值以下,表明帐面价值中的一部分已不再符合资产的定义。②商誉减损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并将其计入到与之相关的会计期间,并在相应会计期间予以报告,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企业应在每个会计年末对商誉的帐面价值进行检查,一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不可能从预计未来收益中收回其全部价值,对不能收回部分,确认为费用。2.商誉的摊销。随着市场的发展,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一个企业能...  相似文献   

8.
孙秉珍 《会计师》2013,(16):31-32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而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全面介绍无形资产演进的全过程,指出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确认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工作和研究的经验给企业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其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科学技术成为极其重要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额,无形资产的地位日益提高。无形资产核算,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引起了会计界的重视。本文拟就完善无形资产定义及其核算,谈些看法,提些建议。一、关于无形资产的定...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现有的无形资产会计实操与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所以改进现行无形资产会计的缺陷与不足,寻求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吻合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无形资产的确定、划分、计量和摊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无形资产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规定既是对会计工作确立的一项是非标准和最基本要求,也是对会计真实性原则定义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狭窄;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全面;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揭示不够充分。无形资产会计改革的设想;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将研究与开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改革无形资产报表揭示。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革命使21世纪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无形资产资源迅速发展,靠无形资产竞争并获得长期利润的格局日益凸现.在此巨变中,我国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原有的以处理有形资产为中心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本文就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无形资产的管理及其会计核算中无形资产在确认、计量和披露几个方面在传统会计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改进做一些探讨,以期我国无形资产的管理及其会计核算体系日益完善,与时俱进,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并对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模式提出了挑战.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所拥有的全部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政府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各项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会计确认解决定性问题,会计计量解决定量问题。西方国家对政府会计要素的划分及确认、计量的界定,均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自行确定的,没有权威或统一的标准。本报告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中国企业会计改革和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对如何规范、界定中国政府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计量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包翀 《财政监督》2007,(9):42-42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给财政监督工作带来的挑战 1、会计确认带来的挑战 会计确认是对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事项的定性,并按照其性质确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方面进行了三方面捌整,一是修改了部分会计要素的定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使得人力资本确认将成为一种必然。人力资本至今尚未得到确认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本计量的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人力资本会计计量要素的亚分类和计量属性的分析,提出人力资本计量选择及其确认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黄宝华 《会计师》2010,(8):15-16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已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而无形资产中未确认的自创商誉占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已成为无形资产会计发展的必然。而会计实务中对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仍处于混乱状态,本文从自创商誉的概念及本质出发,对其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计价问题山东潍坊会计学校侯君邦当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对外投资时,对投出资产的计价,我国《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对外投资的,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 计入资本公积金”。关于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比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无形资产会计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改进,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以适应创新经济的发展。与2001年发布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定义、确认、初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