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晓波 《财政监督》2003,(10):50-51
一、对偷税罪的探讨(一)偷税罪的概念依照修订后的《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3条第一款,偷税是"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另根据第63条第二款,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视作偷税。依现行97刑法第201条,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较大的,或者纳税人因  相似文献   

2.
长顺  新海  保舜 《理财》1995,(10)
什么是偷税、抗税、骗税、欠税、漏税、退税及其怎样处理一、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扣缴义务人采取前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  相似文献   

3.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详细地列举了偷税的各种客观行为特征:“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是偷税”。却没有进一步明确偷税是否需要具备主观故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孟凡惠 《税收征纳》2004,(12):17-17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1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行,取代旧的“征管法”。新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关于偷税概念的规定,新征管法在原相关条款列举的“偷税”三类行为形式之间增加了“或”,表述更加明确易懂。只要纳税人客观上存在列举的三种违法行为形式之一,并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后果的,就是偷税。  相似文献   

6.
税法明确规定: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的税款。从这个定义的字面上来看,运用“伪造”等词句的意思属纳税人“有意”的行为,而在几年来的稽查工作实践中发现,由于增值税改革的逐步完善,各项税收政策规定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偷税、抗税、骗税、欠税、漏税、退税,怎样处理?张永堂,申君一,彭长顺一,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扣缴义务人采取前列手段,不缴或少缴...  相似文献   

8.
胡海瑞 《税收征纳》2009,(1):30-31,33
在日常的税务稽查工作中,常常发现有些企业因以前年度“未确认收入(指应税收入)”,而被税务部门依法认定为以“少申报销售收入(少缴税款)”手段偷税。根据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不域或少缴税款的,是偷税.  相似文献   

9.
如何定性偷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存在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对案件进行定性时,往往过多地考虑纳税人实施上述行为时是否存在主观故意,且要求另外提供有关确切的证据证明是否存在主观故意,由此,税务机关对案件定性上就存在一道自身难以逾越的屏障。从《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看,构成偷税的要件有三个:(1)行为主体是纳税人;(2)偷税行为人用列举的偷税手段进行偷税;(3)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句格言“: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税收和死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然而面对国家税收,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抱着侥幸心理,采取各种手段、方法进行偷税的犯罪活动。这些日益猖獗的偷税行为,不仅严重地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而且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税款流失。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  相似文献   

11.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税收专家小组对避税的解释为:避税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不明确的概念,很难用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措辞对它作出定义。一般地说,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采取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事务,以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避税与偷漏税不尽相同。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伪造、变造、隐瞒收入、擅自销毁账簿凭证,  相似文献   

12.
一、逃税、避税与税收筹划概述1、逃税。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用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税款的行为。纳税人通常通过利用漏报、少报、不报应税收入、收益;伪造账证,隐匿财产,甚至贿赂税收官员等非法手段逃避纳税。逃税行为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在目的上,具有非法占有税款的不良动机;在手段上,采取故意制造错弊,钻制度空子,涂改凭证,伪造  相似文献   

13.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税收流失是当前税收征管中最重要的风险。据统计,目前我国税收总量中约99%是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入库,另外的1%是通过税务稽查追缴入库。要防止税收流失,首先应分析税收征收最重要的环节——纳税申报,从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纳税申报中的税收流失状况当前,税务机关在税务稽查中发现,有的纳税人在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时,没有按税法规定如实申报纳税,发生漏报、少报和未报应纳税额的问题,使大量税收流失。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涉税违法问题:1.瞒报收入。有的纳税人取得应税收入后,未记载或部分未记载在企业的收入账户上申报纳税。尤其是未开具发票取得的收入,有的记载在应收应付账户上,有的不记入财务账,在账外设“小金库”,作“体外循环”。瞒报收入是涉税违法问题中最普遍的问题。2.虚列、多列成本费用,少计应纳税所得额,少缴企业所得税。有的纳税人利用虚假的凭证虚列成本、费用,有的纳税人将税法规定不准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擅自扣除,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3.混淆货物的内外销,虚增了消费税的免税税额或增值税的免抵税额,少缴了应缴纳的消费税和增值税。由于出口货物可享受税收免、抵、退的优惠政策,有的纳税人擅自将内销货物虚作外销货...  相似文献   

14.
阮观健 《税收征纳》2004,(10):23-23
最近某稽查局对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纳税查时,发现该房地产开发公司2001、2002年向客户(即业主)代为收取的煤气安装费、有线电视初装费、铁门安装费等代收代付款(税收法规称“价外费用”,是“营业额的组成部分”)120万元,未在财务账面反映,也未向地税局申报缴纳营业税,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在账簿上少列收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偷税”的规定,对该公司代收  相似文献   

15.
何倩 《涉外税务》2002,(4):54-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四)虽设置账簿,但帐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  相似文献   

16.
杨健荣 《金卡工程》2000,(12):55-60
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的世界。人们生活和工作渐渐离不开互联网。人们通过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网上购物或交友聊天、访问某一非公开的网址时,通常只需用键盘输入密码即可。这种古老的安全防范措施至今被视为最重要的保密方式。    然而。文字、数字等密码尽管简便、实用。但它的安全性越来越差。更糟的是,许多人往往选用雷同的文字或数字作为密码,比如“Hello”、宠物的名字或电话号码、生日等,这类密码根本无密可保,稍有计算机知识的人士很容易猜到这类密码。从而轻而易举地入侵他人的计算机。    正是这种原因,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创立一种技术性能更高的保密方式。与使用文字、数字密码的方式不同,在使用计算机时将你本人的声音、脸孔、手指纹等生物特征作为鉴别的密码。    这些人体特征就是所谓的“生物统计特征”。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上述生物特征永远不会丢失、遗忘或由一人传递到另一人,也很难被伪造。    生物统计技术的支持者认为,在未来世界里,你登录办公室的电脑时只需使用一种叫“指纹扫描仪”的装置;去自动柜员机提取现金时。机器将自动扫描你的眼睛以确定你是否是真正的帐户持有人;通过电话向银行发指令时,银行从声音特征就能判断是否是你本人。所有这些想象听起来好像有点玄妙。事实是,实现上述梦想的日子不远了,生物统计技术已经迅猛发展。    目前,生物性技术仍面临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和挑战。比如硬件十分昂贵、不同系统相互之间不协调、某些技术还不完全成熟。    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许多交易如签合同、购物、申报税单等都将以电子化形式实现。为此。一些以生物统计技术开发的公司坚信,它们的产品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广泛采用。真正达到无所不在、不得不依靠的境界。   形式多样 安全系数高    生物统计技术形式多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将每个人与众不同的身体特征记录在案,以备将来确定“谁是谁”。    以现代计算机为基础的生物统计技术在使用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    第一是确认功能即“这人是谁”,通过数据库中大量已有的生物特征信息记录与某一特定主体生物性特征信息对比。从而确认对象。    第二是证明属实功能即“此人是人们所说的人”,这里运用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一对一的对比,从而证实此人还是特定的某人。    生物特征信息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指纹    指纹是最为常用的特征信息,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指纹画押为证的做法。近几年指纹开始数字化了。现代电子技术把手指上的圆圈、螺旋等特征提炼为数字信息。这样计算机数据库在数秒内就能以十分精确的结果作出判断。    指纹与其他生物特征信息相比具有成本低廉、使用简捷的优势,故其运用的市场份额高达40%。指纹扫描仪在公司网络上大受欢迎。公司里忘记密码的事情屡见不鲜,通过主要指纹扫描仪不失为降低成本之举。    宝丽来公司今年5月推出的新型指纹扫描仪每台价格约为50美元。已经被安装到一些新的个人电脑的键盘上。阿根廷政府现计划用5年时间花10亿美元将该国国民现有的纸上指纹记录数字化,以对付身份证伪造带来的麻烦。    2.手纹系统    作为另一种颇受欢迎的生物统计技术——手纹系统。它既避免了西欧及美国等国人们对按指纹画押做法的强烈不满,又不会在法律执行时受到指责。    该技术通过截取人们手的形状、长度、宽度等特征。将这些信息记录在一张卡内。使用者只需在某个扫描仪前轻轻一划,就能得到确认,不知到底是真是假。手纹技术系统现在已经在许多机构,如办公室、工厂、学校、医院、核电力工厂和保密性高的政府大楼安装使用。以作为进入控制、确定真实身份之用。该技术运用最佳的例子是美国 INPASS 系统,经常出入美国的旅行者在美国七个大机构只需出示一张手纹卡并将他们的手掌放在一个手纹扫描仪就可通关,而不必在移民局关口排队等待。根据统计。全球约有35000人已经使用手纹卡,通过 INPASS 进出美国。    3.眼睛扫描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运用一个摄像机般的仪器,在距离人眼一手臂长的地方扫描人的眼睛(主要是眼睛虹膜周围的纤维、斑纹及皱纹等),以此获得生物信息与数据库中的记录相对比,判断某人的真实身份。    尽管该项技术被公认为至今最可靠的生物统计技术。但相对而言该项技术的成本也最为昂贵。一些使用者甚至认为眼部扫描比指纹技术更有分割性和污辱性。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使用者都有选择哪种鉴别身份的权利。    由美国新泽西州麦尔顿虹膜扫描仪公司提供的虹膜扫描已经被全美20多座监狱广泛使用,以鉴别囚犯、工作人员、访问者等,确保各类人物有秩序地进进出出而不至于造成混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许多银行也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动柜员机上安装虹膜扫描仪以判断取款人的真假。由于虹膜扫描仪具有鉴别每位客户的功能,因此银行客户在取款时不必再插入银行卡或牢记一长串确定个人身份的数据密码。今年7月份,美国航空公司开始在两个机构试行虹膜辨认系统,这样乘客只要站到一台扫描仪前,就能自动完成领取登机牌、上机等整套过程。     4.脸部确认系统    该项生物统计技术能够在近几年取得进展完全得益于计算机价格的大幅下降。该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分析人脸部的照片或摄影图像,确认人脸部上几十个固定位置的“节点”。以此辨认某人的真假。    美国新泽西州脸部确认技术研究的领军人物约瑟夫·阿蒂克博士指出,脸部的“节点”主要分布在前额和上嘴唇之间,这些“节点”不会受人脸部表情的变化而发生位置变化。脸部确认技术正越来越受到欢迎和应用。因为该技术完全可以利用人们驾驶执照和护照上现有的照片资料及脸部形象的数据库。脸部确认技术与其他生物统计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被动地”进行操作——即人们不会意识至到他们的身份正在被某项技术扫描确认。那么,这十分有助于执法部门能够在机场不露声色地确定国际恐怖分子,在体育场确认出足球流氓。在赌场辨认出行骗人物。    一种名为“VisionicsFaceit”的系统甚至已被墨西哥政府采纳对付选举作弊活动,防止同一人以不同名字在不同地点重复登记,领取选民登记卡,进行选举舞弊,一些重复的登记卡很快被查出,制止了舞弊的出现。美国的某些州使用同样的技术系统防止人们故意多申请驾驶执照或社会福利卡。    5.声音甄别    声音甄别不需要十分特别的设备,只要通过分析辨别人的基本语音特征就可以了。    虽然该项技术价格低廉,但是可靠性较低,特别是当提供的语音信息仅仅只有一小段讲话时,辨别效果更差。随着脸部辨认系统的日益普及。声音辨别技术已走下坡路。    6.签名字迹辨别    签名字迹也可作为生物性特征信息,因为你如何签名是一种“行为”特征。与他人几乎完全不同。伴随个人电脑的日益发展,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先进程度不断提高。个人在电脑上进行签名的频率越来越高。    许多公司都将签名辨别作为了一种友善的生物性特征信息技术。并力图为此推广使用。但是,该项技术面临与声音甄别类似的问题即可靠性不高。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家的预测。未来签名辨认技术极有可能被其他类型的生物统计技术所替代。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生物统计技术,包括身体味道辨认技术、脸部热量变化等。尽管多种技术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但是与前面提到的几种生物统计技术相比,这样要么在费用上十分昂贵。要么在实际运用时不切实际。因此,目前看尚无商业化的可能性,只能留待未来。   生物统计技术“利好年”    国际生物统计信息产业协会(IBLA)是全球一个专门为生物统计技术发展开展游说工作的国际机构,根据该机构整理编辑的数据资料,在2000年度全球生物统计技术的硬件设备销售额将高达1亿美元,到2003年该数额有望达到6亿美元。    目前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的6种生物特征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纹、手纹、虹膜、脸部、声音及签名技术。这些技术在优势上各有千秋,运用上各有不同特点,实践上也各有支持意见和反对意见。由于声音、脸部、签名均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料信息,故优势稍微明显。而虹膜技术被公认为最为精确的辨认技术。但安装费用昂贵,搜集信息数据困难。难以推广普及到每台个人电脑上。    专门设计和安装生物统计技术系统的罗森伯格先生指出。脸部确认技术在政府部门机构运用的可能性最大。同时,国际民航组织已经将该项技术作为首选应用的生物统计技术。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于将照片放置于身份证或护照上。在工厂。指纹和手纹扫描将是最受欢迎的生物统计技术。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2000年是生物统计技术产业的关键性一年。随着人们日益力。强的网络安全性意识、网上商务日增及计算机硬件价格江河日下。将为生物统计技术产业提供规模巨大的市场。    这一乐观预测的根据一部分来源于今年夏天美国、英国和爱尔兰已经通过立法明确电子、数字签名有效的事实。因为新法律规定数字签名与钢笔签名拥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可是,数字签名同样面临被其他人偷用或伪造的可能性。因此,只有通过采用生物统计技术才能够确保数字签名的真实性。保证各种网上交易有序、健康地进行。    另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微软公司在今年8月份宣布将推出支持生物统计技术运用于计算机上的新一代 Windows 操作系统。以便用户能登录电脑进行安全的网上交易。   保护隐私是个大难题    生物统计技术并非得到每个人的支持,不同意见不绝于耳。一些反对者以宗教理由提出异议,如《圣经》上讲。绝对不能买卖属于人身体上的任何器官。另一些反对者则提出生物统计技术的推广普及将使个人完全受控于政府和安全机构。    更多的反对者主要是认为生物统计技术将严重分割个人隐私。    保护个人隐私的支持者尤其关注的是所谓“功能蠕变”。即生物统计技术被介绍使用是为了某个原因,但在真正运用时却为了其他的原因。    例如,在某些国家个人社会保障号码和税务登记号码一改原先推出的初衷。已经被政府作为惟一的身份证号码用来控制获取个人医疗保健或教育费用。同时,现有的某领域内的某项通用的生物统计技术可能产生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收集个人信息方面的全部资料。    比如,银行可能建立一个包含客户全部生物信息的数据库以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如果政府或安全机构向银行要求得到这些资料的数据库。那么个人隐私无从谈起。    实际上。对隐私问题有些人可能是太敏感了。    IBIA 执行总裁理查德·诺顿认为,生物统计技术如果使用恰当。不仅不会弱化隐私权,反而会强化隐私权的保护力度。    例如。指纹扫描系统可用来保证只有授权的人士才能了解医院内部病人的医疗记录,该项技术甚至可以让病人掌握究竟是谁曾经看过他们的医疗记录。IBIA 建立的宗旨之一就是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消除人们对生物性技术可能破坏个人隐私权的观念。该协会建议政府使用生物统计技术时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范,私人公司运用这些技术时必须公开操作程序,保持高度透明性。    然而,关于隐私权的争论远不止上面提到的那些。有专业人士认为,生物统计技术作为一种密码,在技术上是不大适合的。因为与数字密码不同。生物统计技术保密性不强,不能更改、销毁或声明无效等。一旦个人的生物性信息记录在网络上被他人截取,或是该信息记录被他人从磁卡中截取,那么情况就相当复杂。毕竟没有人能够再复制出另一个不同的手指、手掌等。    生物性信息被截取的风险意味着该技术作为鉴别个人真实身份方式在开放的网络系统可能会碰到一系列问题,因为这些信息极有可能被截取后再被复制和伪造。    此外,由于对生物统计技术的过度信任,也会弱化个人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意识。   防伪技术 亟待解决    更糟的是。目前市场上关于生物统计技术的产品鱼目混珠,根本起不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德国一家信息安全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现在德国市场提供的许多生物统计技术产品大多是骗人的。比如一些指纹扫描仪可以轻易地被一种硅制伪造指纹欺骗。这一幕在007系列电影中已经出现过。    另外。生物统计技术也不可能覆盖全球所有人口,毕竟并非每个人都有手、有眼啊!    更为直接的问题是成本。许多银行已经试行在自动柜员机上安装了虹膜辨认系统,结果效果相当显著。既有效又安全。但是银行根本无法将之推广普及,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了。将生物统计技术安装在新一代个人电脑上的想法也因成本昂贵而告吹。    软件标准问题也是令人头痛的。经过反复地讨价还价,今年3月该行业终于达成一项国际公约 BioAPI 规范计算机如何处理好生物统计技术。但是,微软公司今年5月却大唱反调,宣布该公司将使用本公司的软件标准 BAPI 以支持 Windows 内的生物统计技术。如此一来, BioAPI 和 BAPI 如何协调又是一个挑战。   生物统计 前景光明    生物统计技术肯定会在政府部门和公司运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福利机构、监狱、保密机构或出于控制进入网络需要时,这些生物统计技术完全可以强制性要求使用者执行,整个安全系统也全部由中央控制中心监控,加上使用人数规模较大,这样成本就会降低许多。    可是,设法使消费者自愿地采纳、使用生物统计技术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在某些领域如机场、银行等,客户由于预见采用生物统计技术作为密码可以立即获得快速服务、低廉费用及安全保证等有效利益,极有可能自愿使用这些保密技术。    上述技术若真的要推广使用,还需作出许多努力。特别要消除客户对生物统计技术的神秘感。    尽管生物统计技术的支持者希望他们的美梦能够早日成真。但是这些技术至今仍处于高高在上难以全面推广的地位。如果消费者在采纳这些技术时被迫支付部分费用,或者他们感到采用这些技术后没有多大好处,那么他们势必不情愿接受。现在许多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已经十分喜欢和习惯于使用数字密码,虽然这类密码技术并不十分安全。可毕竟用起来顺手,价格又便宜。    总之,传统的密码技术历史悠久,现在看来生物统计技术密码想要彻底取代它尚需一段时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