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钱币研究文集>第二集刊登一组关于日本奈良飞鸟池遗址出土富本钱的文章,富本钱铸于7世纪后期,为日本最早的铸币.尤其是翻砂铸造的砂型残范的发现,为唐代开元通宝属翻砂法铸造的论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为富本钱的形制与铸造方法,应该是以唐开元钱为标准的.我们之所以未见到开元通宝的翻砂型范,可否解释为将已铸钱后的残范再碾成细末继续铸造翻砂型范,如此周而复始,与宋钱一样,迄今也未见到铸钱的砂型范.对于开元通宝的母钱,可以理解为那些钱径大于同版别钱币、铜质较精良、内外廓稍经锉磨、形制又较同版别钱币规整的开元钱,大概就是我们要找的母钱.因为大家最常见到的大量的钱币实物是子钱,而正是这些子钱恰恰又最能反映出母钱的真实面目.如果一枚既有拔模钭度,文字精整深峻的母钱,它经压印翻砂后又铸造出了粗劣平夷的子钱,哪才令人称奇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母钱翻砂铸造钱币的方法,就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形制上的"克隆"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钱币早期为范铸,自唐代中期始用母钱翻沙铸钱,母钱应有一定的存世量.但翻看钱谱不难发现一个使人费解的现象,清代以前铸铜钱使用的母钱极罕见,宋代铸铁钱用的铁母却很多.  相似文献   

3.
我藏有一枚康熙背台大样俗称的罗汉钱(见拓图),该钱字口深峻,棱角分明精美异常,文字有泉友们称谓的拔模斜度,恐系母钱. 该钱是从陕西富平县境内出土的一坑清钱中捡选出的.该批钱最早为顺治通宝,最晚为光绪通宝.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金属钱币铸造工艺,唐以前为范铸,唐以后为母钱翻砂,清末则出现钢模机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机械故障,会制造出面背图文错位(面背图文方面不一致)的钱币,这类钱币,存世比较少,笔者在钱币收藏中,集得错位钱币数枚,现拓图附表于后,供泉友赏析.  相似文献   

5.
母钱是铸张的通称,系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以供成批造钱之用.  相似文献   

6.
宝浙局咸丰小平钱中,最多见的是"直山丰"式.有一种中山向右凸出者与铁质小平钱文字特征相同,为铜铁两铸,较少见.如图一:直径21.6,郭厚1.3毫米,重3.6克,黄铜质.近日集得一枚面文特征与上述者相同,却形制迥异者.如图二:面径22.0,背径21.3,郭厚1.9毫米,重5.5克,黄铜质.  相似文献   

7.
观赏明、清钱币书法,有人认为"特点不多没有可取之处",宏观上不无道理.自嘉靖到道光钱文书法呆板、庸俗,疑为匠人书写没有欣赏价值.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咸丰三年铸大钱以后改变了旧观,使人耳目一新.清、鲍康在<大泉图录>中讲:"咸丰当五百、当千钱是兵部待郎赵光(文恪)书写"赵光字师董其昌,笔意凝练庄重气度不凡.  相似文献   

8.
近读<西安金融>2000年第5期郭光才先生的<几枚稀见古钱>一文,觉得有的并不稀见.作者主要将自己所藏的较为精美钱币与一些图谱对照,称之为母钱、样钱.笔者未见实物,仅看拓图,觉得其中如大定、洪武背福、乾隆等币,文字一般,面背平夷,恐不具备母样或样钱特征.尤其被作者称为稀见的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广穿小字版,实际上是一种普通品.所谓"此钱查诸谱未录"实为奇谈,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古泉大全>就载有一品,称广穿园冠版,定级为十级,即最多的一种,今人有些工具书上也录有图谱,为常见品.笔者手中就有数十枚之多,现选拓4枚附后.  相似文献   

9.
再谈王茂阴     
读了<资本论·王茂荫·咸丰大钱>这篇文章后,感概颇深.假如当时朝廷采纳了王茂荫关于钞法和钱法的主要意见,则我国货币史上混乱的咸丰钱制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悮造".  相似文献   

11.
邹志谅 《西部金融》2009,(12):87-87
由邹志谅、殷国清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的<宝苏局钱币>,载有乾隆通宝雕母钱2种、样钱10种、流通钱17种,资料大多来自苏州、无锡等钱友藏品,部分取自钱币界前辈的传承和博物馆藏品,均以拓本入书.  相似文献   

12.
宝武局角头通小平钱在<咸丰泉汇>有载,但极难收集.近时泉刊有人报道,定名为"一"字通.山东泉市亦出现约10枚,本人有幸集得4枚.综观其铸造粗糙,品相不佳.现择品相较好的一枚揭示.  相似文献   

13.
<西安金融·钱币研究>2002年第二期刊登一篇<天津出土大量咸丰铁钱>,文中介绍,2001年11月28日,天津市红桥区复兴路某工地出土四至五十万枚左右的宝福局铁钱,同时还伴有直径4厘米的圆形铁球(据称为清代炮弹)出土.对于此批铁钱,有种种推测.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咸丰九年,因福建宝福局铁钱大量积压(十二万串),清政府"恐日久锈烂",紧急将宝福局铁钱"解赴天津行使"之用,因天津不行用铁钱而存积下来.天津出土的这批宝福局咸丰铁钱,很可能就是这一历史记载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研究与收藏的古钱中,大量的货币实物都是流通钱,在本文中不妨称其为"流通性子钱",简称子钱.  相似文献   

15.
花轮钱欣赏     
我收集的古钱中,有的外轮经手工锉刻有简单花纹,藏友谓之"花轮钱".此种钱并未受到藏家重视,钱谱多不收录.下面是笔者收藏的花轮钱. 图1为唐开元通宝钱.此钱厚重,但钱文漫漶,面外轮被刻成辐射线状,这是我所见年代最早的花轮钱.图2为北宋祥符元宝钱,此钱制作规整,钱文深峻,钱背刻成斜齿状.图3为清宝泉局道光通宝大样钱.此钱硕大厚重,经锉磨后直径29.4毫米,厚2毫米,重量仍有7.7克,钱的外轮锉成齿轮状.  相似文献   

16.
明思宗颁铸的崇祯通宝钱,版式之多堪称明域之冠,在我国历代钱币中是仅次于清朝咸丰钱的最复杂的钱币.对于崇祯钱,钱币界先贤已有大量谱录,随着钱币事业的不断发展,钱币界近贤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论述.我受此启示,对照藏品索骥,发现了几枚本人认为是初见的崇祯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一泉友在安徽省淮北市淮溪县得一枚咸丰元宝宝陕局木质当千大钱.该钱为枣红色黄杨木,直径85,穿10,外廊宽15,厚8毫米,重39克. 经询问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先生回复:"所拓咸丰木质大钱,当系旧时商家所为,非正用品,从广义讲,也可以纳入压胜钱的范畴."上海钱币专家余榴梁先生回复:"木质雕母,故官有见,材质为银杏和黄杨.从拓片看,陕局当千无此大样,我与上海其它泉友通了讯息,均说未见有此大洋,很可能是泉局内的试样或戏作品."特在此发表,供泉友们研究欣赏.  相似文献   

18.
我收藏有一枚珍奇的"民国通宝"十文方孔圆钱(见拓片图),径23、穿边长6、厚1毫米,重3.5克.其"珍奇"之处在于:①方孔圆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已经行用了2000多年,通宝钱文从唐代开元通宝始兴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帝王年号钱币模式.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此钱成了"民国初年最后的复古钱型".奇也.②民初最后的方孔浇铸钱是"洪宪通宝"(1915~1916年),与此同期还有"福建"、"闽省""二文"方孔钱,皆采用浇铸法,但"民国通宝"却是机器制造.一珍也.  相似文献   

19.
开元通宝背雨丝状竖纹钱,钱径2.45厘米,穿宽0.58厘米,郭厚0.14厘米,重4.60克.(见图1)它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认为:翻砂法在制作模框用土填实后;要平整模面,最后用器具抹平模框土面时在上面产生的痕迹.就如用刷子刷墙时,涂料在墙面上留下刷子粽毛的刷痕一样.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宝苏钱币试铸工场的探索>一文报道:"在嘉兴市的海盐和海宁二县交界处的袁化、淡桥、石泉、六里、黄湾一带发现了好多宝苏局的稀品和珍品钱币,包括一些半成品和次品的钱币,还有宫廷钱和压胜钱.……在这一带每家每户都有钱币,有的一家有十几枚宝苏局阔边钱.有的一家有二枚‘咸丰通宝'宝苏局‘当五'试铸钱.有的一户甚至拿出几枚宝苏局的珍贵钱币来,其中有的是半成品和次品."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