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蒋琪 《中国海关》2014,(12):36-37
信用证是在国际贸易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结算工具,是开证行应申请人请求向受益人发出的在“单单相符、单证相符”情况下承担付款义务的持面承诺。然而,近年来,受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多变化,以及银行对金属贸易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的追逐影响,很多信用证在开立时缺乏真实的基础交易背景,被不少进出口贸易商异化为贸易融资工具,“融资铜”、“融资矿”、“融资铝”应运而生,脱离了其本身应有的结算工具属性。  相似文献   

2.
因其安全性和独立性,信用证占据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但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风险.信用证结算方式通常涉及三方当事人:申请人(进口商)、开证行、受益人(出口商).本文分析了三方当事人中的进出口商在信用证业务中各自面临的典型风险,并针对各类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经济交往中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常见的开证申请人欺诈、受益人欺诈、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共同欺诈及从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银行三方考虑风险防范,对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即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利用国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条件,延长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期限)属于总行统筹管理的业务。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跟单信用证本身并非为了对付诈骗,所以其结算方式运用过程中的某些特点和交易原则,决定了信用证制度有适宜诈骗犯罪滋生的各种条件。在开证申请人涉足国际贸易领域开展进口业务时,采用跟单信用证结算方式,在申请开立跟单信用证时,要不断强化防范风险意识,采取有利的措施,力求规避风险,使开立的跟单信用证能依照条款规定履行,确保进口业务的顺利进行,提高进口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结算方式,是进口地银行(开证行)应进口人(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向出口人(受益人)开出的付款保证,属银行信用。但是,不 同种类的信用证对受益人的保护程度各异。本文就此予以介绍,希望引起受益人 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方式就是信用证、托收和汇款。除了汇款、托收、信用证作为主要结算方式以外,国际保理和银行保函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国际贸易和国际承包工程结算中。因为信用证具有开证银行承担着第一性付款责任、信用证独立于所依附的合同之外、业务处理是有关单据而不是货物等特点,仍然牢牢占据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但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信用证业务的几种典型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以供进出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树信 《大经贸》2006,(8):68-69
信用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结算形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相互不信任的矛盾,并且使双方在结算的过程中获得资金融通的便利。在我国,信用证也是进出口业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但是,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时,出口商也有许多风险,如:信用证的真实有效性;进口商和开证行的资信风险;信用证具体条款隐含的风险等。出口企业应该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出口商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安全保证,而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并非万无一失。出口贸易信用证业务存在来自进口商的风险、开证行的信用风险、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进口国政治或经济变化风险。针对出口贸易中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存在的风险,应慎重选择贸易伙伴,签订合同要严谨,认真严格审核信用证防止"软条款",努力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业务中经常发生欺诈风险,而如何防范欺诈风险一直都是国际结算业务从事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三类常见的进口信用证项下欺诈中发掘构成欺诈的常见疑点及其识别方法,进而深入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进口信用证欺诈的发生。一、进口信用证项下欺诈的分类尽管进口信用证项下欺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关税将逐年下调,非关税措施大幅减少,加上国内市场需求旺盛,2003年我国进口保持了高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竞争的激烈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越来越趋向灵活化、多样化、但是传统的跟单信用证结算方式仍然占据着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相当大一块份额,尤其是在进口业务当中,大部分国外出口商还是比较喜欢使用跟单信用证作为出口贸易的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跟单信用证可以直接以银行信用作支持,实际应用最为广泛:通常所说的信用证贸易融资.是指围绕跟单信用证而运作的短期融资业务。贸易融资相应也具有期限短、风险小、收益率高的特点,是商业银行一种较为理想的资金运用方式。其中的出口来证融资业务风险防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采用信用证结算时应加强对开证行的资信调查,以防在受益人提交了与信用证要求相一致的单据后,遭到开证行的无理拒付。为了预防或避免由于开证行资信差可能带来的风险,出口商应常了解进口商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以及当地银行信用证业务的一般做法,如有必要可在订约时具体规定信用证的开证行,并要求由开证行以外的另一家银行对该开证行的责任加以保兑。如果出口商对开证行的资信情况实难把握,同时又对能否安全收汇心存疑虑,那么,出口商可以在交单偿付时,选择一个实力较强,与自身关系比较密切,同时又与开证行有代理关系的银行作为议付行,巧妙的规避风险。议付行是指愿意买进或贴现受益人交来跟单  相似文献   

14.
正保兑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常用的一种信用证。保兑行通过对信用证加具保兑弥补了开证行资信与承付能力之不足,使受益人获得双重支付保证。保兑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受益人安全收汇,另一方面也使商业银行获得可观的保兑费收入。然而,业界对保兑行履行保兑责任前提的理解并不  相似文献   

15.
正备用信用证,简称SBLC(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是指为贷款的融资或者保证偿还债务这一目的,而不以清偿交易商品货款为目的所开立的信用证,具有担保性质。备用信用证是申请人请求开证行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担保某项义务的书面凭证,当开证申请人没有履行合同时,受益人仍然可以得到开证行的付款,同时需要受益人提交开证申请人没有履约或按时履约的相关书面说明,并向开证行开出汇票。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是一种具备有担保、支付、融资及系列服务功能的金融产品。备用信用证因为运作灵活、用途广泛,故在国际贸易中被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结算工具,相对其他结算方式来说对进出口交易买卖双方当事人比较有保障,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在国际结算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提到信用证中各个主要当事人的风险,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风险最大的会是开证行,因为其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为此,通过对信用证各有关当事人及其他们的风险分析,指出在整个信用证的流程中,各主要当事人之间环环相扣又各得其所,他们之间的风险分摊机制非常合理。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是指国际贸易结算中,银行根据进口人的请求开给出口人的一种保证付款凭证,通常是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其支付方式是银行信用,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人之间的信用,对进口方(开证人)、出口方(受益人)、开证行(付款银行)和议付行(通知银行)都很方便,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广泛的使用方式。在信用证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如:1、信用证的条款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或者条款不合理,影响了合同的履行。2、一些外经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3、审证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审证中发现对方来证条款不符,也未及时通知对方修改。我方开证有的条款违背合同规定,以致在履约装运中难按信用证规定条款办理。4、有的进出口公司片面考虑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顾国家的损失。为了用好、用准信用证,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避免工作中出现失误,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钱学军 《浙商》2006,(3):130-131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迟迟不能在全世界范围确立,我国经济主体向国外进口商品。对方客户往往要求开立信用证作为货款结算方式,而后T/T(货到付款)及进口代收的结算方式相对而言较少,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信用证结算方式在进口应付帐务占了60%的份额,而在出口应收帐款通过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结汇仅占25%左右,并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在出口商提交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情况F,银行即负责付款。然而在外贸实务中,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而不能安全收汇的亦不乏其例。因此,搞清楚信用证交易涉及三方基本当事人,即开证申请入(买方)、开证行、受益人(卖方)间的关系,对于正确妥当地处理信用证与买卖合同,减少出口贸易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买卖合同对买卖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买方与卖方的法律关系由双方间的买卖合同规定。由于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以信用证方式付款,买方、卖方…  相似文献   

20.
进口远期信用证业务的操作风险与物权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物买卖中,利用差额开证进行贸易融资开展进口业务,对于解决进口商资金短缺、扩大贸易规模等问题,无疑是一种很有利的做法.但在信用证业务操作中,若进口商不能如期或是拒绝向银行支付所差信用证款项,则银行将面临对外垫付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