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轮胎行业发展迅速,轮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我国出口轮胎产品质量和品牌良莠不齐,且价格较低,导致美国对我国轮胎产品频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中,2016年2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华卡客车轮胎实施"双反"调查,对此中方提出应诉,美国国际委员会在经历一年的调查后做出裁定,宣布中方获胜.本文通过对中方获胜的这一轮胎"双反"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有效应对反倾销、反调查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我国轮胎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汽车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剂现有R134a和R12两种.由于含氯的氟利昂R12制冷剂可破坏大气臭氧层,对人类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因此,按《慕特利尔协议书》规定,国外已于1996年停止生产.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原机械工业局也联合颁布《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新车生产限期,停止使用CFC-12汽车空调器的通知》,通知规定国内汽车生产厂在2002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汽车必须使用R134a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国钢铁产品进口中首例进口保障措施案件和首例"双反"调查案件,从进口规模、进口价格以及国内产量等方面分析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针对我国钢铁产品进口贸易摩擦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布告栏     
《中国对外贸易》2012,(4):90-91
光伏产品遭遇美国"双反"大棒美国向中国光伏产品高高举起的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双反"大棒,终于缓缓下落。美国商务部3月20日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反补贴税定为  相似文献   

5.
WTO/FTA动态     
《WTO经济导刊》2011,(12):8+10
美国正式发起对我国清洁能源产品首次"双反"调查中国商务部网站11月10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已经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在立案公告中,美国商务部初步估计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为49.88%至249.96%,补贴率在微量以上,指控补贴项目包括出口品牌奖励、低于充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胶合板业发展迅速,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对象国。2012年,美国对中国产硬质装饰胶合板发起"双反"调查。尽管该案最终以无损害结案,但此前的历次审理程序中,调查机关均作出了肯定性裁决,重创了中美胶合板业,使中国胶合板出口受挫。为有利于中国今后更好地应对美国的"双反"调查,并推动美国改变不合规做法或降低错误做法的影响,本文在梳理案情、分析起因及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其合规性。分析表明,从法律和事实角度而言,该案均存在诸多不合规的地方:涉嫌重复救济,税率调整和适用缺乏逻辑延续,涉案产品范围与企业被夸大,被调查补贴项目不准确,替代国的选取不对称,税率被高估。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国企业逐渐熟悉并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之时,近年来,美国企业频繁地提起涉及中国产品的"337条款"调查案件,"337条款"调查成为美国限制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企业的新贸易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华光伏太阳能"双反"案反映了美国政府(商务部)的裁决准则和贸易政策的新近变化。该案中涉及的调查范围、替代国选择、单独税率、双重救济等法律问题颇具代表性,并且对今后的"双反"案件具有很强的指示效应。目前,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调查是主要贸易伙伴的常用救济方式,通过本案的考察,再次证明企业积极应诉和内部治理在贸易救济中的作用。本案中的启示也为相关企业今后应对贸易救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华光伏太阳能"双反"案反映了美国政府(商务部)的裁决准则和贸易政策的新近变化。该案中涉及的调查范围、替代国选择、单独税率、双重救济等法律问题颇具代表性,并且对今后的"双反"案件具有很强的指示效应。目前,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调查是主要贸易伙伴的常用救济方式,通过本案的考察,再次证明企业积极应诉和内部治理在贸易救济中的作用。本案中的启示也为相关企业今后应对贸易救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中国外贸交易量的增多,中国受到的反倾销的数量也越多。为了保护本国企业,也为了改变在外贸交易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1997年中国实施了第一起对外反倾销调查。本文以2009年中国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实施"双反"措施案件为例,主要分析案件中存在的四点争议,并结合相关企业经历给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商务部("商务部")和司法机构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乔治城钢铁案中确立的判例,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后数十年,商务部坚持这一立场。但是2006年11月21日,商务部对中国铜版纸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决定打破了这一先例。此后案件中,美国国内产业热衷于针对中国产品同时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19日,7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向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10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发起的"双反"调查,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相似文献   

13.
美国从2006年开始一反其长期坚持的不对非市场经济体适用反补贴的立场,此后,同时进行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救济的常用方式。WTO上诉机构已经裁决美国商务部在对非市场经济体实行"双反"时的双重计算问题,违反了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19.3条所规定的征收反补贴税应当"在合适的数额"。为此,追溯与分析美国此类双重救济的根源与特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国林业产品涉美"双反"案简介2014年3月27日世贸组织认定,美国商务部在2006年至2012年间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未能进行避免双重救济的税额调整,违反了世贸规则。至此,中美双反贸易争端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美国是否能够停下双  相似文献   

15.
"双反"调查是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措施的合并使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发展,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不断加强,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其中,针对中国或涉及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在全球是最多的,中国早已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自2004年4月加拿大对我国出口的烧烤架发起首例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开始,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以来,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屡次遭到美国"双反"等方面的贸易制裁,这些制裁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经贸发展与合作。本文从美国对我国光伏"双反"的案例出发,分析了中美光伏"双反"加剧的原因,重点探讨了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的"双反"调查对中美两国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2012年美国和欧盟分别对中国出口的光伏电池等产品启动"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因此,合理预防规避和积极有效应对"双反"措施是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维持和提升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这不仅对于本国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具有针对性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再次拖延了对中国光伏电池及光伏组件进口征收附件关税的判决。被业界普遍解读为是对中国光伏企业抱团应诉后的谨慎之举。2011年11月29日,包括国内光伏主营企业在内的近百家光伏企业在京联合召开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并宣布积极应诉  相似文献   

19.
警示台     
美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风电产品展开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1月19日宣布,将对中国输美风电产品展开反补贴和反倾销"双反"调查,这是继太阳能电池后美国又一次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相似文献   

20.
信息平台     
《中国检验检疫》2012,(4):57-58
美国对中国风电产品制裁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将对中国输美风电产品展开反补贴和反倾销"双反"调查,这是继太阳能电池后美国又一次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针对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商务部早前强调,美国此举系在全球倡导的清洁能源领域主动挑起贸易摩擦,不仅破坏中美能源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