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其中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交往”伴随着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因此,“交往”既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又是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其中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交往"伴随着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因此,"交往"既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又是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林景  倪宪章 《北方经贸》2011,(12):122+130-122,130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范畴,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交往是在人与人之间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之间发生的,以变革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为目的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交往作为一种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同时交往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先后把自由、人本身、实践、社会关系等重要概念和人的本质相联系。他对于人的本质的许多提法,与其看作是固定的答案,不如看作是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未完成的和方向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历史哲学里,交往问题,虽然已有一些思想家涉及,但是缺乏完整的论述。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交往范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就集中表述在他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交往是生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方式,指出物质生产以及由此决定的交往形式决定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之中的。  相似文献   

6.
赵月 《华商》2008,(4):92-93
费尔巴哈把人仅仅看作是对象性存在物,不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发展为内核,具体指明了人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和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7.
东梦丹  张艺博 《商》2013,(12):317-317
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改革开放,这是中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其理论根基就是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交往实践是历史辩证法的根源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交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社会的规模化发展,只有立足于交往实践观,才能摆脱现代西方哲学自我中心论的困境,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下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交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德育面临着"人的失落和不在场"的诸多困境,将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是解构"对象性道德教育",建构交往性道德教育的必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的观点,并分析了科斯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通过对科斯和马克思理论的比较分析,指出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把资本主义经济中现实的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关系,或者说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看作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像马克思那样,把它当作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比科斯的企业理论更深刻、丰富,也有更强的科学解释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作为一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也有与其哲学相适应的物质观。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物质"一词最初的由来,再阐释了"物质"概念的演化过程,然后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的物质观作比较,最后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穷其一生为之奋斗的根本宗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旧式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化、机械化发展,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片面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的发展也是涵盖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综合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发挥人的首创精神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多向度性,从形态学角度研究马克思交往理论可能性。通过对交往理论的剖析,提出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认识论形态、历史观形态和生存论形态,并从这三个角度分别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予以全面分析,以展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全貌和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新社会因素的存在并认识到其实质。马克思着重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探讨了新社会因素;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新社会因素的思想,进一步加深了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同时使新社会因素研究拓展到思想文化领域和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不能简单地把新社会因素看作是社会主义因素,对此还应辩证地理解。  相似文献   

14.
精神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内涵。目前国外多个流派的学者对马克思精神交往思想作了解读,其理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学者多从传播学、哲学角度研究马克思的精神交往思想,但专门对马克思精神交往思想进行论述的文献较少。  相似文献   

15.
王在峰 《商业科技》2008,(13):396-397
在马克思商品价值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问题一机会的价值及其特殊性问题。论证为何可以把机会看作商品,机会商品价值的特殊性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以人为本”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辨析了“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含义。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是自由自觉活动的个体,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劳动价值论及实现人的价值的按劳分配论等“人本”经济思想。说明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经济思想具有理想性和物质性,阶级性和革命性,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特点。马克思“人本”经济思想仍然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生产活动的理论指导。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加  相似文献   

17.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艺术设计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本文就艺术设计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国铜镜装饰纹样的变迁来分析实践对艺术的影响然后通过工业品设计的变化来分析艺术活动反作用于实践。从分析实践与艺术设计活动的关系得到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相对于生产关系而言的。把生产力看作是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看作是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门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力(以下简称物质生产力),如工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商业也是一个经济部门,但很  相似文献   

19.
交往是人的生存方式,有了人类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往打破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人的社会关系从贫乏走向丰富,促进了人的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市场经济中交往与人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过分强调功利,个人利益被推向极端,人成为了畸形、片面、单向度的人。这迫切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交往理论指导下,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中的交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交往中的正向效应,克服市场经济交往中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在理论实质、制度层面、发展阶段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在物质基础、交往和联系机制及研究视野等方面又具有相同点,准确把握两者异同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同时,要切实把这两种理论应用到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