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市长于幼军表示,深圳力争到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示范市。于幼军说,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2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使昔日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面积2020平方公里、人口400万  相似文献   

2.
陈方 《特区经济》2003,(3):48-49
<正> 深圳城市社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初步探索和历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供了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第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市初期城区面积只有3.5km~2的边陲小镇,现已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建成城区面积320.3km~2。第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著有成效。全市按居住地域建立了2000多个安全文明小区,达标的超过90%。第三,城市社区服务开展较好。社区服务是  相似文献   

3.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深圳曾创造过响誉全国的“深圳速度”,进入新世纪,深圳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镇,又一次奏响了“深圳速度”的凯歌。深圳已由一个以加工贸易为主,几乎没有自主开发和制造能力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1995至200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225.8亿元增加到1064.5亿元,年均增长36.4%,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相似文献   

4.
曾珠 《特区经济》2005,(6):14-16
深圳,是一座值得我们骄傲的城市。改革开放25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这个”深圳速度”,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是毫不逊色的。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评定,深圳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3位。2005年,恰逢特区成立25周年。回顾深圳特区的发展史,实际上它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深圳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谢霞 《宁波通讯》2011,(17):30-31
深圳因移民而盛,因人才而兴。前30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变身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除了政策因素外,关键靠人才。正是依靠一批又一批人才集聚到这片热土,才谱写出一曲曲创新创业的恢宏乐章。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工作》2007,(1):34-36
经过60年的建设,呼和浩特市这座历史化名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跨人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赋有草原特色的现代大都市为目标,大手笔规划、大规模投入,加快了现代化首府的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是呼和浩特历史上城市建设力度最大、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同“九五”末的2000年相比,2005年年底,全市人口规模由106万发展到150万,城区面积由83平方公里发展到143平方公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邱慧 《中国报道》2023,(12):26-29
<正>以改革起家的深圳需要继续保持敢闯的品格,保持创新的智慧与胆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目标性制度创新模板。深圳的故事,早已广为人知——昔日的边陲小镇,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日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令世界惊艳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从1980年获批设立经济特区到2019年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深圳被时代赋予了“勇担先行者”的使命。2023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5周年。这期间,深圳始终走在前列,并持续不断地发力创新,勇立改革潮头。  相似文献   

8.
深圳的前身是个边陲小镇,没有资源,没有资本,犹如一张白纸;深圳的今天却无人不晓,不同的是那张白纸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人均GDP全国第一,出口额连续12年全国第一。深圳,成为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著名品牌;而深圳高新区,则是这块品牌的核心。这块品牌核心的分量有多重?采访中,记者记下了一个片段:在深圳高新区,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濒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东至沙河西路,不足12平方公里的区域创造出数千亿元的产值。IBM公司一位副总裁打趣道“:广深高速一塞车,全球PC就缺货。”  相似文献   

9.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西安咸阳打造成建成区800平方公里、1000万市区人口的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咸阳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泾渭新区的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成为西成新区乃至整个大西北对外开放新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0.
深圳的前身是个边陲小镇。没有资源。没有资本,犹如一张白纸;深圳的今天却无人不晓.不同的是那张白纸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人均GDP全国第一。出口额连续12年全国第一。深圳。成为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名品牌;而深圳高新区,则是这块品牌的核心。 这块品牌核心的分量有多重?采访中。记记下了一个片段:在深圳高新区,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濒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东至沙河西路。不足12平方公里的区域创造出数千亿元的产值。IBM公司一位副总裁打趣道:“广深高速一塞车,全球PC就缺货。”[编按]  相似文献   

11.
深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中国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两个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将注定成为一个未来世界级大都市的元年。2007年2月,香港特首曾荫权提出“与深圳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世界级都会“的倡议;在当年8月的港深合作论坛上,两地达成共识:将拥3200平方公里、2000万  相似文献   

13.
深圳记忆     
《中国城市经济》2008,(1):84-88
1977年11月,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深圳首次闯入了邓小平的视野,他把广东作为复出后首次视察全国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4.
最近,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叶,广州将成为在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10年,广州城区面积将由目前206平方公里扩大到555平方公里,建成为区域性、国际性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基本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中期平均水平。这一跨世纪工程已经有了具体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小平同志当年南巡时画出的那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圈",让昔日中国南海边陲的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了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省委组织部赴深圳培训班,感受颇丰: 一、罕见的发展速度 短短二十来年,昔日边陲小镇的深圳变成了"花园"式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中外罕见的高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908亿元,年均递增31%,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速度也只有12%;外贸进出口额由1979年的930万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686亿美元,年均递增52%,1992年以来稳居全国第一;财政收入由1979年的1700万元增长为2001年的262亿元,年均增长41%,增长速度全国第一,总量在上海、北京之后,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9年的430元到2001年的23544元,居全国第一,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说深圳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外国人称深圳是中国的"一夜城".耳闻目睹了深圳在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对"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耕夫  李琳 《中国高新区》2008,(12):44-48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小平同志当年南巡时画出的那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圈”,让昔日中国南海边陲的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了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济》2007,(7):F0003-F0003
赛罕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前身为郊区,1999年7月市辖区区划调整为赛罕区,2000年6月14日正式挂牌。全区总面积1025.4平方公里,是首府面积最大的城区,其中城区面积14.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新市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75.3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41.4万亩,天然草地32.5万亩。人口总数54.97万人,常住人口36.9万人,在常住人口中农业人1313.2万人。  相似文献   

19.
罗海平 《改革与开放》2011,(4):13-14,24
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GDP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7%。出口年均增长超过36%。改革开放使深圳从GDP不足2亿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均和地均GDP全国第一。出口全国第一、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地方财政收入全国第三、GDP全国第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特区经济》2010,(10):F0002-F0002,I0001
宝安乃深港之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宝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了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的现代化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