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与国的经济交往中,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给东道国带来实际的生产资本,还给东道国带来了大量的技术转移并产生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等溢出经济效应,这些积极作用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有利的影响。通过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经济,已经成了现代众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手段。汇率变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效应,会对追逐高利润和低成本的直接投资流动产生影响。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变动也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途径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汇率调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市场导向和成本导向两类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了两个汇率影响理论模型,并证明对这两类直接投资,汇率变动会有不同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会促进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抑制成本导向型直接投资。并对日、关两国对中国直接投资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与理论相符的结论。构造了直接投资总体实证模型,分析了汇率变化对直接投资总额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贸易间关系的研究已由定性向定量发展,但多数定量分析集中在投资与出口的相关因果关系上,对于出口额与FDI的实际利用之间的关系几乎没有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品的出口规模,汇率与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额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具有线性关系,FDI对我国产品出口额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最后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出口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基于2001-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截面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实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物流产业推动效应弹性介于0.103 4-0.249之间,回归结果显著为正且稳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依据外商投资动机把FDI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借助净现值和资金循环原理将汇率水平和汇率预期对四类FDI的影响分别建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化对FDI流入的影响与项目初始设备材料采购的市场区位密切相关;外商投资动机的不同组合决定着汇率预期对FDI流入的作用方向。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外商对FDI会重点考虑市场导向,相对不愿意介入成本导向与出口导向。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随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持续升值,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关注。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两点结论: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个单位,则外商直接投资就相应地减少0.69个单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期影响关系为负相关。②外商直接投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逐渐取代国际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阐述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况,结合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收支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各账户的影响,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货币资产组合思想和外汇储备供求理论,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汇率预期、外汇供给和外汇储备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发现: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预期波动对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供给具有反向影响,而且这种反向影响随着预期汇率大小的不同具有分段特征;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外汇供给增加的冲击会导致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但即期汇率的变化方向并不确定;总体而言,预期汇率波动对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具有反向影响。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很好地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Economics of Planning》1998,31(2-3):175-194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ssess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Chin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whole economy.
After presenting the main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nd the previous works done about China’s inward-FDI, an empirical study
has been implemented extending the previous ones with a different data set (more recent) and with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The traditional determinants of FDI seem to be relevant for China: domestic market size, cost advantages and opennes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ncer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FDI on the Chinese economy, our empirical evidenc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FDI affects China’s
growth through the diffusion of idea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ideas, multinational firms develop technical progress
and hence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The transmission of ideas seems to hav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hinese growth.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与实际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的贸易收支、FDI与实际汇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三者之间长期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长期来看FDI对贸易余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人民币实际贬值的J曲线效应明显,贬值改善贸易余额的时滞大约为两年。出口空间的大小不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实际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吸引FDI。贸易收支的顺差和FDI的大量流入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恶化我国的贸易收支,但会对FDI的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2013,18(2):73-91
Foreign-trade zone (FTZ) use by international marketers vrovides them with the mlential to gain cost savings and increak operating efficiencies. However, no empirical research has yet been conducted to examine whether operating cost efficiency is better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ers using FTZs (FTZ firms) than those not using FTZs (non-FTZ firms). The operating cost efficiency of FTZ and non-FIZ firms is examin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ir cost structures. Using 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s, the surprising results in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FTZ firms tend to be less efficient than non-FTZ firms. Some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is result are advanced, and public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资本管制有效性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利率平价框架下考察了近十年中国资本管制的效力。我们采用比较类似金融工具在国内外市场的收益率、检验未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偏差的平稳性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尽管资本管制的效力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但境内外美元利差的持续存在以及未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偏差的非平稳性仍然足以证明中国的资本管制基本有效。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在盯住制框架下确保了汇率稳定和一定的货币政策自主性,并且使未来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可以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这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加,人民币呈升值趋势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将促使国内企业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本文重点探讨对外直接投资的思路及其路径,提出重点发展优势驱动型和优势创造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汇率升值与政策选择——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VAR模型分析了抑制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有关政策。主要发现在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入到贸易品部门,在短期不会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影响,而长期会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短期内冲销干预是一个较好的抑制升值的政策,但长期该政策是无效的。从长期看,面对国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放松资本流出、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是抵制升值的最有效政策。紧缩财政开支的政策也有抑制升值的功能,但与放松资本流出政策相比,其政策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8.
胡再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6)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前后我国的汇率制度弹性、资本流动性和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系统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汇率制度弹性增强,资本流动性减弱,同时利率政策自主性增强,但货币数量政策则由汇改前的具有自主性变为缺乏自主性;在我国通过增强汇率制度弹性以提高利率政策自主性是可行的,但对货币数量政策并不成立。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我国应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BEKK-MGARCH模型建立了中、美、日三国的实际均衡汇率方程和方差方程,对1994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实际均衡汇率及其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国家的实际均衡汇率受其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还受到了美元和日元实际汇率的影响;中美、中日、美日之间的联动关系存在显著的ARCH和GARCH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