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制度演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经济绩效的源泉,诺思(Noah)后期(1990)转向了认知科学,重点考察了个体认知心理和行为与制度间的关系,及其对制度变迁的轨迹和经济绩效的影响,逐步提炼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演化理论,其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诺思(2005)《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新著中。在他的启发下,青木昌彦(Aoki,2001)等人通过一个演进博弈模型把诺思的框架形式化,更明确地解释和证明了诺思所提出的问题;施米德(Schmid,2004)则进一步发展了诺思关于制度演化过程中当事人的认知心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在过去20年中取得什么成就,在今后应如何继续推进,这在世纪之交尤其在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受人关注的时刻,是一个十分切合需要而又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张杰博士的新著《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正好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份极高水平的答卷,值得祝贺。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极为详尽而有力地提出了以下8个观点:(1)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长期以来受“二重结构”的困扰,当代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亟待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2)国家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其“效用函数”基本上也…  相似文献   

3.
李敏  査伟雄 《时代经贸》2010,(22):267-268
生产函数问题是从个体效用最大化出发,试图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最优化投资或金融行为,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分析,去考察跨期资源配置的一般制度安排方法和相应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曙光 《经济学》2006,5(4):1343-1356
20世纪90年代,笔者撰写了不少经济学学术书评,评论过当时出版的一些比较优秀和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并结集出版了《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及其修订版《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笔者也博得了一个“批评家”的雅号。但是,随着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也浮躁起来,好的著作不多,像样的书评更少。一些人请我写书评,有的被婉言谢绝,一些应诺的评论之作,也以批评为主,比较尖锐的,如:2002年写的《金融托管:理论与实践——兼评(金融托管经典案例研究)》(2005),《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制度分析的最新发展与(制度经济学三人谈)》(2005)。最近,读了王曦的大作《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以下简称《总需求》,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觉得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部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有必要予以评介。一方面对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给以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也想借此讨论一下经济研究的道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六项人力资本制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联合效应及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制度都不是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构成充分条件,只有多项制度的组合才能有效提高创新绩效。我国存在五种引致高创新绩效的人力资本制度路径,这五种路径可以进一步归类为金融本位模式、创新者本位模式和绩效维持模式。金融本位模式中,发达的人力资本信用制度客观上保护了超常型默示知识,部分替代了产权制度和定价制度的功能;创新者本位模式中,保障制度、产权制度、定价制度三者间存在互补关系;绩效维持模式中,培育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产权制度的缺失,但由于人才流失而难以持续。本文补充和发展了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并为各地政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农信社改革至今,热点的问题凸现为产权结构和历史包袱两个方面。前者的核心问题在于内部人控制、外部人干预的格局形成的制度经济学因素以及路径依赖问题;后者的核心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部门(包括人民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乡镇企业以及农民之间某一个或者多个的行为导致的农信社的坏账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这样的历史问题不单单局限在这两个方面,而是涉及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农村金融供给(正规金融与地下金融)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损失)的问题。因此,解决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无疑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秦艳梅 《现代财经》2004,24(8):14-18
引入金融深化理论,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金融抑制现象一直存在,任何有意无意的金融抑制,都加大了改革的成本,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的障碍,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中小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金融抑制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从制度和政策供给方面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创造条件;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挥制度优势增强竞争能力的对策:中小商业银行消除金融抑制,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深化中寻求持续稳定地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业园建设在日本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考察了日本两个生态工业园即荏原生态工业园和小久保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这两个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各有特点。通过对这两个工业园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自发的参与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2)政府应建立相关制度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建立;(3)建立生态工业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要素;(4)生态工程技术是生态工业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协调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百年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透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经济金融的实践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的挑战,我们发现,金融的安全与效率,金融对经济的作用的大小,决定于金融协调。虽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对金融协调至关重要,但是决定金融协调运行的关键却是与经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金融制度。本文试图从金融协调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角度出发,谈谈金融协调的有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回顾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在制度供给绝对匮乏的条件下起步,中经七年的准备探索、十年的制度框架构建和四年的调整、充实、深化阶段。改革的主线是从计划金融传向市场金融的制度创新。十十年金融改革推动了金融发展,改变了制度运行环境,启动了制度的要求与供给互动机制;中国金融改革内涵是是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数量扩张向效益提高,制度创新是带全局性的,改革必须能揽全局。发展是永恒主量,改革是历史性任务,开放是制度转型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中国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发展,需要认真研究金融发展的新阶段及其特点,结合“十五”期间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挑战,直面WTO,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提高金融效率,保卫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1.
对金融衍生品定价的研究一般都局限于"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经济学问题,而把"价格如何决定"这一法律制度问题忽视了。本文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将法律制度作为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内生变量加以理论诠释,重点通过金融风险理论和博弈论对规制金融衍生品定价进行必要性和适度性分析,并在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和定价奖惩制度方面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失灵及其制度矫正的两种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对市场失灵与治理的理论分析都测重从制度角度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治理,且有些方面不可以为补充。但由于这两种理论分析的立场、方法和使合不同,其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从对比的角度看,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问题的哲学基础与方法上的差异;(2)市场失灵类型、表明与实质上的差异;(3)市场失灵成因与治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戈德史密斯之谜”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国家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不同,因而对“戈德史密斯之谜”--金融发展状况作一全面的分析,其分析层面应包括经济金融制度安排状况,经济和金融机构或组织发育状况,经济和金融手段发展及运用状况,以及经济和金融运作的组合状况;(2)对一国当时的货币分化状况作一全面的分析,分析层面应包括货币的层次分化状况,各种货币层次之间的关系及结构,货币层次之中的核心层次以及影响货币层次分化变动的主要因素;(3)对一国当时的金融发展状况和货币分化状况作一综合性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从金融协调货币发挥职能的效率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发展及其战略产业组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异优势与市场定位理论(STP)的结论,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选择动因、选择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提出了金融中心发展的核心问题:战略产业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谢平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一)引入证券市场是制度创新目前关于证券市场的经典性经济学理论有:(1)托宾和马可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2)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价格理论”;(3)M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的...  相似文献   

16.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而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佐证了这一观点.因此,调整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现有的权力结构,从产权角度考虑问题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产函数问题是从个体效用最大化出发,试图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最优化投资或金融行为,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分析,去考察跨期资源配置的一般制度安排方法和相应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贾小玫 《经济论坛》1999,(14):12-12
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不力的原因许多国家金融系统的弱点(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已经威胁到各国和全世界的金融稳定,因此国际上对强化各国金融体系越来越重视。1998年9月,长期致力于金融监管工作的国际权威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以下简称《原则》)。该《原则》提出有效金融监管必须具备五大先决条件:稳健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的公共金融基础设施;有效的市场约束;高效率解决银行问题的程序;提供适当的系统性保护(或公共安全网)的机制。对照这五大先决条件,我…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区域货币资金失衡及其调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认为区域货币资金失衡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区域货币资金失衡从金融层面考察有以下原因:全社会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管制使东部地区享受“优惠”利率;商定银行布局的区域差异;区域金融监管的差异;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分布的差异。西部大开发需要金融战略的支持,调整区域货币失衡的金融政策有: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促进西部资本市场发展;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20.
对金融衍生工具法律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金融衍生工具一般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如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和资产担保证券等。巴塞尔委员会(BasleCommittee)对金融衍生工具定义是:“任何价值取决于相关比率或基础资产之价值或某一指数(如利率、汇率、证券或商品价格)的金融合约。”金融衍生工具是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70年代出现的高通胀问题及浮动利率在各国的广泛推行,使得规避通胀风险、利率风险及汇率风险成为当时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各国政府也逐步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管制,业内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