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之间的交换,其实质是“利用公权谋私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是一种“寻租”现象。租金原指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增加而产生的差价。现代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进一步认为,租金已经不仅由某种生产要素的自然属性或产权关系的供给弹性不足而产生,还由于政府干预和行政管理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从而形成差价收入。“寻租”活动就是寻租人(行贿者)为了寻求租金,向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得这些差价。腐败行为的收益就是贪污、受贿、挥霍的金额,其成本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事发后所受的处罚,包括将失去的原有收入、罚款、刑事惩罚所受的损失等;二是腐败“被发现的可能性”。即使事发后所受的处罚很大,但如果“被发现的可能性”为零或近乎于零,则腐败成本事实上还是为零或近乎于零,因为“搞腐败的成本”理论上是两者的乘积。“被发现的可能性”仅仅是一个概率,不仅取决于你监督了多少、发现了多少,还取决于在一定条件下有多少人“有条件搞腐败”,“需要被监督”。如果“需要被监督”的人很多,则被发现的概率还是很小的。治理腐败的办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搞腐败的收益;二是提高搞腐败的成本。降低收益...  相似文献   

2.
裘晓 《时代金融》2008,(11):81-82
反洗钱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用博弈论和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理论分析洗钱与反洗钱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采购规模日趋增长,成为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政府采购中的腐败频发,造成重大损失。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政府、采购官员与供应商的三方博弈模型,探讨政府采购中腐败产生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减少政府采购中腐败行为可从提高政府监督成功率、增大行贿成本、加重发现腐败后的惩罚与提高采购官员廉洁概率四个方面来着手。本文据此对这四个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防范政府采购腐败的滋生。  相似文献   

4.
道德风险控制是保险公司关键业务之一,本文从投保人的行为动机出发通过其不同行为的效用比较分析,研究了投保人的心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道德风险的四条途径与对策,即:降低投机行为预期收益,建立双方利益联系机制,提高骗保失败概率,增加骗保行为的预期成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采购规模日趋增长,成为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政府采购中的腐败频发,造成重大损失.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政府、采购官员与供应商的三方博弈模型,探讨政府采购中腐败产生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减少政府采购中腐败行为可从提高政府监督成功率、增大行贿成本、加重发现腐败后的惩罚与提高采购官员廉洁概率四个方面来着手.本文据此对这四个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防范政府采购腐败的滋生.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阳光法案”的财产申报制度兼有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双重功能,通过对官员腐败行为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财产申报制度在一定条件下能防治腐败.基于博弈过程中潜在腐败官员和反腐部门双方的策略选择和期望收益,可以从推进财产申报法制化进程、健全基本框架、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来提高其对腐败防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问题银行处置本身是一种经济行为,必然及成本收益问题。本文在界定有问题银行处置成本和处置收益的基础上,分析有问题银行处置成本与处置收益的潜在承担者和潜在获得者,从经济学假说的角度对有问题银行处置的成本收益进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公告前后累计非正常收益作为市场认同的代理指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二元选择回归模型考察上市公司相关审计选择行为与上市公司市场认同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市场对上市公司审计机构的选择、审计机构数量的确定、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资费等行为的认同度不同。非正常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类型公告负向影响上市公司的累计非正常收益,审计机构的选择和审计机构的数量正向影响上市公司累计非正常收益处于正值区间的概率,而非正常审计费用则负向影响该概率。  相似文献   

9.
腐败往往并不是一种利令智昏,而是一种经济理性的算计和操作。由于腐败的低投入、高产出和低风险系数使其成为一种高收益、低成本的投机;又由于反腐败成本投入不够,使转型期腐败呈不断蔓延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转型期腐败成本构成及成本状况,提出反腐败应加大腐败者的成本支出和反腐败的成本投入,从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0.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经济学的视角对腐败现象,就应该对腐败的成本和收益,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探究。因此,要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必须三管齐下:通过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打击力度,增加腐败的成本;通过提高公务员的薪金,改革完善招聘晋升制度,提高掌权者奉公守法的收益;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缩小公权运行的范围,减少反腐败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从近几年来纪检监察等部门查处的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看,法定代表人在整个企业违纪违规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除了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差等因素外,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企业法人代表容易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一、激励奖惩机制不健全。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激励奖惩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工资水平低,没有突出他们的地位和核心作用。其次,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收益与其个人才能、管理企业的贡献与其承担的风险不相符合,远不足以支持其作为一个法人代表的行为。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在位消  相似文献   

12.
防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辩证关系视阈,对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防腐对策作出分析,认为腐败行为是作为利益人的党员对双重利益目标进行选择时的可能性结果,进而预防腐败就必须防止利益冲突,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和推进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创新等途径来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假冒伪劣商品指不真或质量低劣的商品,假冒伪劣现象指制售不真或质量低劣的商品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它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顽症,对其整治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的标尺。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整顿和规范的力度,但是泛滥横行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还凸现了更严重的新问题。本文借助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以更加清晰的形式给出假冒伪劣产品制售者和打假者的博弈行为分析进而探讨有效的综合治理对策,进而呼吁相关打假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来治理假冒伪劣现象。二、治理假冒伪劣的博弈分析在下文分析中,打击假冒伪劣的政府部门简称“打假者”。被侵权的企业和被侵害的消费者也是打假的参与者,其打假也有成本和收益(如消费者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如交通费、鉴定费,间接费用如耗费的工时,收益包括物质补偿、从伸张正义和惩罚邪恶中得到的精神安慰和满足等;被侵权企业成本包括打假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收益包括维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等,在此略)。政府打假成本(用-C1表示)包括政府查处假冒伪劣所需的直接费用如人力、财力(用-CL表示);所牺牲的经济利益,如地方政府打假后失去的财政收入以及官员个人从制售者手里得到的好处;所产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成本—收益理论,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欺诈问题进行研究,比较该制度中各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构成,分析各影响因子对欺诈与反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欺诈与反欺诈行为受行为成本、行为收益大小的制约,且有其相应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反欺诈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行动动机。制度的缺失、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对经济、政治利益的向往和追求可能导致有限理性的会计人员产生财务舞弊行为。只有通过降低财务舞弊的预期收益,提高诚信收益;提高财务舞弊的预期成本,降低诚信成本达到重组成本收益,有效抑制会计人员财务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行动动机。制度的缺失、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对经济、政治利益的向往和追求可能导致有限理性的会计人员产生财务舞弊行为。只有通过降低财务舞弊的预期收益,提高诚信收益;提高财务舞弊的预期成本,降低诚信成本达到重组成本收益,有效抑制会计人员财务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作为低收入农村居民的风险管理手段,其产生与发展是一定制度环境下的创造性变革。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我国农村居民风险管理初始制度安排,指出农民风险管理制度供给不足是促使小额人身保险制度产生的基础,并对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制度变迁中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最后从政府行为选择、制度耦合等角度探讨建立可持续性的小额人身保险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从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层次上说,信用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无信不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一个人失去信用就意味着与之交往的人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道德风险。从经济活动层面上说:企业信用行为的表现主要集中五个方面:一是签约积极履约消极;二是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三是企业披露虚假业绩;四是不实信息广告;五是知识产权随意遭受侵害。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谈关于个人信用缺失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重建个人信用的一些的看法。一、信用缺失的原因由于信用缺失最终可以归结为是由于人选择失信的行为,所以本文是从个人的信用缺失角度分析。首先,本文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本前提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假设,即市场参与者都是自私或自利的,总是在约束条件下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以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理性的经济人把守信和失信看成一种经济行为,不仅仅是思想觉悟问题。在这个前提下,经济人行为决策的标准就浓缩为两个:成本和收益。行为主体选择守信还是失信就通过做成本收益比较的结果而判断。下面就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做成本收益分析。通过已有的研究结论可知,守信和失信都能带来一定的成本和收益。成本...  相似文献   

19.
张建 《金卡工程》2009,13(7):67-67
经济分析法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法律问题的边缘学科。经济分析学强调了选择的必要性和可供选择的对象的成本和收益。只要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对成本和利益的分析就永远是必要的,效率原则是经济分析学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原则。但这个以效率原则为中轴建立起来的经济分析法学同以自由、正义等为基本原则的法律价值产生了冲突,即在法律领域内,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一、形成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案例分析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不讲信用的一个主要原因。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约,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违约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时,经营者便会选择违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