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加华  喻进 《经济学家》2003,(2):123-123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政府要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进一步改革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体制,重新界定和规范政府的管理边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发展创新提供制度空间。政府要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从直接干预农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中退出,从微观的直接经营向宏观的间接调控转变,将农业生产中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归还给农户和农业企业,鼓励形成一大批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型农业企业,并将原来由政府插手的许多农业经济管理职能让位于这些企业和组织。1.…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们在反思现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成败得失的同时,不得不探求适合我国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从分析美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模式和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的积极效应。最终得出结论:要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我国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农村),必须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即构建符合中国国情与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现代民营农场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利益分配角度看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营销过程中的利润,改变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状况,增加农民的收入。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劣势地位,无法达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达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郭振宗 《经济论坛》2008,(7):121-123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人世”及农业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也应适时推行农业企业化。所谓农业企业化是指通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与相关制度创新及政策调整,使农业微观经营主体逐步按照企业特点与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矛盾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在短期内难以在一般意义上推行农业企业化,因此,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农业企业化发展路径与模式,并进行相应政策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谈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家庭(简称为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主体。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计划经济禁锢的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弊端逐步显现。其具体实现形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从农业发展现实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合作制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最佳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裴一雅 《经济师》2007,(11):18-18,101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比较落后,仍然是松散的市场型组织结构,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我国近期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变迁的基本方向是建立具有极强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混合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构建农户与市场的衔接通道、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体系等建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特征和制度内核是以合作社原则为核心的准企业化形态组织,是一种创新形态的微观经济组织。表现为对内具有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合作的自救性组织的制度内核,对外具有科层组织特征的准企业化形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通过农民组织形态的创新,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稳定结合和微观层次上的一体化经营活动,进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弱化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1978年以来,国家在对农村政策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性调整的基础上,贯彻“优先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迅速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各级政府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促进包括基层政权组织的精简高效为目标的深化改革,创新经营体制,破除各种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障碍,理顺城乡、生产流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面对近几年矛盾日益尖锐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难以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随着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发展国内外的新形势与新变化、家庭承包制度框架的约束、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要求等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创新已刻不容缓。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的目标是达到农业经营组织的合理化,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主要表现为构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组织框架、实现农业市场化的组织基础、提供农业效率与效益的组织保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载体。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路径需要认清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模式和表现形式等关键问题,其中家庭承包制是组织创新的约束前提,生产经营者的自愿互利是组织创新的动力基础,合作经济是实现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多样化形式与渐进式推进是组织创新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新阶段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宏观方面 ,应该积极推进城市化以逐步消除二元结构 ,逐步由“农养工”过渡到“工补农”和转变政府职能。在微观方面 ,应该大力进行制度创新。创新的目标是变低能量农业为高能量农业 ;创新的主流是变宗法式经营为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应该包括布局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技术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 ;创新的保障是农业土地制度、保护制度和技术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适应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发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祯 《发展研究》2003,(6):44-45
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关系农民生活的改善,还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加入WTO后,农业又面临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从解决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入手。 一、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建设,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并倡导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随着"三农"工作进入新的时期,农业生产与经营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回顾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变革历程,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实现与发展是一大重点.从试办合作组到人民公社,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到推广建设家庭农场,每一次变革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新形势下,要坚持以农民利益为落脚点,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同时,要推动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发挥不同组织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杜乔元 《发展研究》2001,(11):45-4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产业化经营中最迫切需要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这两个主要症结.为此,必须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路子.本文结合永定县实际,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5.
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农民进行各种类型的合作和联合。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来看,应更注重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扩展农业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的组织载体,使我国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人民公社”为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但由于其低效及产生的大量问题难以维持下去,当时的现实迫切要求对农业生产组织进行适当的创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我国农业生产组织一次成功的诱致性、自发性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从农民组织化到农业一体化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民组织化到农业一体化,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革的基本路径。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家庭责任制、乡镇企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一体化)、专业合作社等各种微观经济组织发展变革的回顾,运用制度经济学、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从农民组织化向农业一体化转变的内在机理,并论证走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一体化道路将是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创新滞后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信用制度欠缺,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本文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对部分地区正试点建设的农村信用体系赋予了农村金融创新的目的诉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信用制度构建建议,希望通过这种安排寻求农村信用制度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有效结合,探索农村金融创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勇  张燕 《广东经济》2013,(7):54-56
近年来,增城市全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稳步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了农村生产潜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增城十宝"农产品、特色农业、农产品流通和农机服务等组建  相似文献   

20.
代耕代营:农地经营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亮 《经济问题》1994,(12):12-15
代耕代营:农地经营制度创新探索周小亮一、问题的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生产队经营方式,给中国农村经济注入了空前未有的活力,使农村经济出现了超常规发展。但近几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