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年初利比亚动荡局势及多国部队参与利比亚战争以来,中国企业的损失显而易见。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利比亚银行要求中国企业保函延期;中国企业撤离利比亚遭到预付款保函索赔。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是我国在利比亚合同金额最大的企业,在利比亚共承建了三个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由全资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土集团)总承包,中国铁建十一局、十三局、十四局、二十三局、铁四院和铁五院参与施工与设计。在利比亚局势动荡之前,以上项目已经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利比亚撤侨工作进入尾声,保险索赔、资产安全等问题随之浮出水面。75家中国企业在利比亚价值数百亿的合同项目已全部停工。这造成了多少损失?目前仍无确切统计。不过,据一位接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高层人士透露,在利比亚的13家央企中,大部分都是中信保客户。这些公司投保险种大多为短期出口信用险下的《特定合同保险...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有组织的我国海外公民的撤离行动,情况复杂,难度空前,但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笔者亲历撤离行动,深切感受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大规模的海外突发紧急事件、如何建设好服务保障体系,在当前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中显得尤为重要,利比亚的成功撤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2010年我国企业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截止2010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2588亿美元。然而,尽管我国企业正加速对外直接投资,但是中国跨国企业缺乏对东道国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措施。如果不是利比亚内战爆发导致中资企业在利比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企业可能仍然未知东道国政治风险会对海外投资造成巨大的冲击与经济损失。因此,在中国企业正加速"走出去"的背景下,如何防范东道国政治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管理》2011,(4):30-30
[本刊讯]自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有关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精心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在利中国同胞的安全有序撤离工作。(1)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由黄丹华副主任任组长的应急小组,指导、协调中央企业在利人员撤离工作。  相似文献   

7.
梁旭 《经营者》2008,(5):33-33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邀请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官邸共进早餐,其间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俄罗斯免除了利比亚45亿美元债务。作为回报,利比亚签订购买俄罗斯总值为30亿美元武器装备的意向书。其中包括最新型“苏-35”战斗机和“托尔-M2E”短程防空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8.
利比亚骚乱爆发后,浙江省商务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落实相关举措,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于3月6日前全体人员安全有序撤出利比亚.通过对利比亚骚乱影响的成功处置,积累应对境外经贸纠纷和突发事件的有效经验,对今后如何安全有序地保障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升级,局势日益恶化,在利外国企业和公民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国多个企业在利项目驻地也遭到抢劫,甚至有的企业人员被迫离开项目营地,3万多中国同胞身处险境.  相似文献   

10.
时讯     
《数据》2011,(11):4-4
10月23日。利比亚执政当局在班加西的烈士广场举行全国解放庆祝仪式。“全国过渡委员会”副主席古贾在庆祝仪式上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利比亚能否就此迎接一个崭新的时代,或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邢尧 《物流时代》2011,(4):74-75
平时,我们了解一个人也许需要一年的时间,有时候和同事一起工作了好几年,也不敢说了解对方。而我在利比亚的最后半个月时间里,在患难中见到了真情,也发现了身边的英雄——他就是在危难中带给我们安全感并最终陪伴我们安全回国的中交一航局设计院利比亚项目总经理甘星球。  相似文献   

12.
2011年2月下旬以来,中东局势风云突变,利比亚硝烟四起,中国在利人员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实施了从利比亚的撤离计划。在撤离行动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承担起利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11,(7):34-35
日本"3·11"地震、海啸及核危机,引发多个国家撤侨,部分国际企业疏散在东京的员工。联系近期中国在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显示中国人的海外商业活动日渐频繁,相应风险也急剧增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亟须提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财富速览     
世相13家央企进行史上最大海外撤离国资委日前表示,在利比亚局势动荡后,国资委已成立应急小组组织央企员工撤离,目前大部分央企员工已经撤离利比亚。这也是截至目前央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外撤离行动。国资委透露,在利比亚央企共有13家,不少央企在利比亚的项目营地遭到抢劫,目前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邀请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官邸共进早餐,其间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俄罗斯免除了利比亚45亿美元债务。作为回报,利比亚签订购买俄罗斯总值为30亿美元武器装备的意向书。其中包括最新型"苏-35"战斗机和"托尔-M2E"短程防空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一意孤行 难见功效──美国的《达马托法》由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达马托提出,经参众两院修改通过,旨在惩罚向伊朗和利比亚投资的外国公司的法案,8月5日由总统克林顿正式签署通过。达马托法将打击正在伊朗、利比亚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公司。该...  相似文献   

17.
林洁 《企业导报》2012,(10):170-171
2011年利比亚事件暴露了国际法在实践中的困境,本文借由利比亚事件反思现行国际法及其机制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展望国际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中石油管道局全方位参与西气东输、西部管道、苏丹、利比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内外重点工程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王斌  王鹏  魏芳 《企业文明》2007,(8):17-19
几年来,中石油管道局全方位参与西气东输、西部管道、苏丹、利比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内外重点工程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步入了一个崭新、快速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来,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海外企业除了承担商业风险外,还必须对政治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利比亚危机给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应对政治风险提供了案例式的警示作用。本文从如何在投资前进行投资国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