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机构长期处于分、立、撤、并、升、降等反复徘徊的状态,其制度变迁表现出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与滞后性特征,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积极变化,但在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市场制度以及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取向应是从强制性制度供给向诱致性制度需求转变,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2.
强制性制度变迁下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与化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剖析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中的强制性变迁逻辑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金融产品供需错位、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以及农村非正规金融得不到法律承认等六大供需矛盾,并从深化产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生产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是制度环境的变化和制度的非均衡性。我国的人力资本生产制度变迁基本上是以强制性为主导,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变迁方式,可能是我国人力资本生产制度较为理想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是新时期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引擎。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变迁与整体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相悖,呈现出强制性、“渐进式”及结果的“滞后性”等特征。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尚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农业保险、信贷担保机构,以及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体系、政策扶持和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创新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仍然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严重制约、存在着农村金融外部配套设施不完善、现行农村的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我国需要从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加大财政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创新动产抵押融资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智勇 《企业经济》2005,(5):174-175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系,必须放在事关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成的高度来认识。面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形式发生的新变化,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却与之不相适应,农村金融改革仍是整个农村改革最为薄弱的环节。为此,必须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着力构建和谐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7.
由市场金融制度替代计划金融制度,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取向.在已有的金融改革过程中,我国金融制度变迁没有象经济制度变迁一样走诱致性和强制性交互演进之路,而是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农村经济占有极其重要的领导性地位。依照目前的国零政策来看,我国在未来的几年里的农村经济结构将会进行一些重大调整。因为并不发速的农村金融将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时,解除农村金融约束,以农村中小舍作为金融组织发展的要素并为此进行相关的制度安排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在制度、管理、规模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作为农村金融主要组织,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还存在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信社外部合作和深化内部潜力两方面分析,提出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并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湛 《会计之友》2006,(34):69-70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合理性,并分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提出优化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以提高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现存农村金融体制的种种缺陷已经成为阻碍农村进步的绊脚石.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很好支持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提供借鉴.本文对美国农村金融体制进行考察,对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配套的扶持政策进行评介,并对比我国农村金融的不足,提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选择.主要结论有: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建立农村资金良性循环机制;政府应该承担主导作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体制等.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等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将实行新制度与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并组织实施的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并组织实施的产品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制度(以下简称"老制度")之间的过渡安排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等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将实行新制度与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并组织实施的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并组织实施的产品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制度(以下简称“老制度”)之间的过渡安排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院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制度构成的多元化、发行制度的不统一和市场化程度低,使得我国公司债券发展缓慢,市场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中,公司债券发行制度设计不合理,是影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源头性和决定性因素,公司债券信用文化基础欠缺、制度建设理念偏差、监管部门的利益冲突等也是重要原因.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可以采用诱致性改革与强制性改革相结合的改革路径.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应统一现行的公司债券发行审核制度和资信评级制度,贯彻市场化导向,放松管制,建立市场化的公司债券注册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经济制度学原理,从制度的两种变迁方式入手,着重分析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原因和现实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组织形式、行业监管方式和行业惩戒机制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Di艳霞 《四川会计》2001,(11):41-43
一、中美注册会计师制度变迁的类型差异分析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制度的变迁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通过行政权力和立法手段等外在强制力推行制度、变革制度的一种制度变迁方式。而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通过一种环境的自发力量产生的诱导力推行制度、变革制度的一种制度变迁手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属性。自1980年我国开始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至发展成熟,无不渗透着国家的强制性。最初财政部于1984年9月25日发布了《关于成立会计咨询机构问题的通知》,规定设…  相似文献   

17.
王祥修  邹宏秋 《企业经济》2002,(6):53-53,72
一、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变迁史 制度变迁是指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安排的替代,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制度变迁的历史.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村金融体系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制度随着中国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形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进行了多次变革。但是,这些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目前变革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9.
诺思开创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对理解一国经济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制度变迁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受制于一个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结构和偏好结构。本文基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以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经历的从计划向市场的改革变迁历程,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典型特征:政府主导型、强制变迁性、渐进转型性。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并锁定在低效率状态。未来,必须引入新的变量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才能达到更为高效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模式的选择问题。首先,结合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和社会政治、文化等环境因素,剖析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合理性。然后分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