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朋 《山西农经》2020,(6):69-70
以扎根理论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选择网络文本数据,采用三级编码过程,对湖州市乡村旅游负面口碑进行归类分析,形成旅游体验、游览、安全、服务、管理、环境卫生6大类目。研究发现,游客负面口碑主要集中于旅游体验和游览,尤其是次类目客观因素及景区游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从游客的视角出发,通过文本分析与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曲阜三孔景区的旅游形象。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对曲阜三孔最深刻的印象是从空间上看依次是“孔府”“孔庙”“孔林”,从旅游吸引物上看分别是“文化”“孔子”;游客对景区的旅游感知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服务管理、区域位置4个维度;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中的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服务管理、环境氛围、旅游体验、旅游安全、配套设施5个维度。消极因素主要集中于景区管理、景区气氛、游客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12月31日前,咸丰县内坪坝营景区、唐崖土司遗址景区、唐崖河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旅行社单次组织县外游客30人以上来咸丰游览2个及以上景区,且住宿1晚的,按20元/人给予旅行社现金奖励!"近期,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推出八条措施,支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1000万元真金白银闪亮呈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重创和打击。然而,受疫情影响放慢发展脚步的旅游业却出乎意料地缓和了由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后疫情时代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成为学者们关心的焦点。本文从游客的亲环境行为入手,以桂林象山景区为调查目的地,通过SPSS软件对300多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影响后疫情时代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环保政策、景区环境、个人思想文化以及疫情因素对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提出加强公共场所环保意识教育、树立以身作则的准则规范以及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的规划必须预测游客规模和环境容量,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使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总结国内外对于环境容量的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指出原始公式的缺陷,采用整个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为计算指标的修订公式,对于不同景区分别使用面积或线路容量计算方法,计算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分别为10 593人和2 587 870人。  相似文献   

6.
张春琳 《农业经济问题》2012,(1):60-66,111,112
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及再次游览意向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本文基于对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游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对该地区游客满意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千户苗寨游客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这源于其较满意的饮食环境、民族特色、风土气候、休闲娱乐和安全与管理。尽管近半数游客明确表示将会再次游览,但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和再次游览意愿,本文从政府、社区和游客三维视角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设计变得愈发重要。环境审计作为一种评估和改善环境性能的工具,对旅游景区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提供更科学的旅游景区设计方案,有效保护和修复景区文化遗产,提升旅游景区体验和品质,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本文通过阐述环境审计与旅游景区设计的内涵,研究环境审计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环境审计对旅游景区设计的影响,提出加强环境审计对旅游景区设计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现阶段,森林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均已开始尝试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建设和维护,既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还能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旅游体验。由王军军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森林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一书,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书内容按照旅游景区服务和管理的工作流程,以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为基础,提升其管理能力为延伸,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旅游景观、游览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4项27个指标,并对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数据得出指标权重并据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采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分析总结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旅游的优劣势,结果显示:景观特色、观赏价值、资源原始性等因素为其主要优势,门票价格、资源丰富度、交通设施、游览安全设施等为其急待改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
游客体验理念下的乡村旅游服务是"人本关怀"的体现,也是突破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的一个有效手段。互联网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拓展游客的想象力,提升体验满意度和舒适度。乡村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建设应贯穿游客体验的全过程,即游览前提供细致的资讯、游览时提供便捷的服务、游览后及时评价和反馈。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区智慧化发展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带来独特体验。依托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等技术,景区智慧化水平的提升满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并实现了自身经营战略的转变。本文以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建立了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景区智慧化发展的不同指标对游客体验的作用和效果。研究发现,(1)游客对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智慧服务系统的满意度最高,智慧营销系统次之,智慧管理系统最低;(2)智慧服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智慧营销系统与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游客体验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其中智慧营销系统与游客体验的相关性最大;(3)回归结果表明智慧服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智慧营销系统对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游客体验均具有正向影响。最后,在分析景区智慧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打造智慧环境、拓宽营销渠道、提供智慧服务和强化智能管理等建议,以期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万青松 《山西农经》2020,(4):140-14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因此提高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简述了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和旅游体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贵阳市2011-2015年假日旅游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贵阳市假日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数倍增长,主要景区游客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民俗旅游活动火爆、周边游与温泉游逐渐升温、旅游购物消费增长明显以及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贵阳市假日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塑造旅游品牌以及加强景区环境和服务质量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秦岭周边5个森林景区253个游客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客对景区环境特征的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游客对河流水质的感知影响最大。此外,游客对景区保护与开发的感知对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积极的显著影响,且对开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程度认知影响最大,而对游客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游客满意度对行为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游客对旅游管理的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最大。基于此,提出了森林景区保护与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景区发展与社区发展要相辅相成以及重视景区环境治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网络大数据了解客源市场特征以及游客旅游体验评价可反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促进景区的形象优化。同时也可为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对象进行研究,使用百度指数作为信息源对旅游目的地的网络关注度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游客的人群特点,进一步了解旅游者行为偏好等;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研究分析方法,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网络评论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形象感知、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准确了解游客对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结果](1)分析客源地市场特征表明景区对浙江省内地区影响力较大,中年男性游客对景区关注度最高,游客出游多受法定节假日影响,且行程安排多为省内周边游。(2)网络评价文本分析表明游客对景区认可度较高,游客旅游体验总体较好,但从景观风貌、休闲活动、景点设置、设施服务、文化底蕴、游客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细化分析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结论]景区优化提升可以从针对客源市场人群特点调整营销策略、联动周边景区、挖掘历史文化扩大影响力、完善服务、开发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等方面入手,同时,对核心景点的保护、注重以食宿等产业吸引游客并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防止过度商业化以保持淳朴天然的景区旅游氛围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志愿者对南尖岩拍摄的样本照片和文本描述数据,采用VEP方法,对丽水南尖岩森林旅游型景区的游客形象感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南尖岩景区的整体印象较好,但是梯田、植物景观等部分景点容易造成游客的视觉疲劳;景区中的自然景观关注度最高,但是景观小品过少;景区缺少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呈现。因此,提出开发多样化旅游吸引物、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解说标识系统;建立游客反馈机制等建议,为森林旅游型景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交网络逐渐普及,新技术可以更有效地研究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以新浪微博LBS签到用户为研究对象,以微博评论为研究样本,运用Python软件获取8580条新浪微博LBS签到数据,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UCINET软件,采用文本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景区环境、佛教文化、服务设施、户外活动、气象景观5个方面探索游客对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峨眉山风景区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景区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评价较高;认为峨眉山风景区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对景区内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存有负面评价。最后,对峨眉山及同类型景区的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原住民是旅游大社区中的一个群体,其旅游参与内容及深度对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中采取了原住民整体搬迁模式。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搬迁模式下的原住民旅游参与方式与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游客管理疏导不力,游程不畅,削弱了景区市场营销的优势,抑制了景区环境管理的力量,降低了景区旅游供需调节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蚂蜂窝、驴妈妈、携程网等网络旅游平台以及景区门户网站的照片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查、网络照片内容对比、照片拍摄足迹对比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安吉竹子博览园门户网站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的异同。结果显示:门户网站投射的安吉竹子博览园动植物大观园、竹子资源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大小熊猫饲养繁育基地的形象非常成功,与游客感知形象切合;游客对园内的游玩项目感知较少,与门户网站期望在游客内心塑造的动植物游乐园形象不符,且游客对园内西区的以西以南景点的感知较少;园区内的重要节点入口以及水景形象比较吸引游客,但景区管理方对此缺少形象投射。因此,安吉竹子博览园应在保持自身优势环境特色的基础上,完善园内旅游指引系统,并结合园区主线文化发展业态。  相似文献   

20.
神门景区范围广,地质遗迹类型丰富,资源品质较高,多数资源尚处于一种极为原始的状态。开发利用中存在连片性较差、优质资源与世界地质公园其他景区雷同、"灯下黑"效应等问题。对神门景区开发必须从多方位入手,找准其"地质公园村"的旅游形象定位,以地质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形式打造亮点吸引游客。修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感,以丰富的景区旅游营销手段为公园打响知名度。同时不能放弃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在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部门统筹下,依靠成熟景区带动,促进景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