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取2008年深沪两市A股的9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对其公司业绩的敏感度,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别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以及高管持股比例对高管薪绩敏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对公司业绩是敏感的,呈正相关关系;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薪绩敏感性影响显著,且系数为负;但并未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两职合一以及高管持股比例对高管薪绩敏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8-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前十大股东中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的治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高管薪酬正相关,并且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作用于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进而影响公司业绩;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其通过薪酬制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同。建议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投资主体,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结构;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形成多元化的股东结构;通过鼓励非国有经济、引进战略投资者、交叉持股等方法来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促进公司治理的市场化,为机构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管薪酬契约是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的激励效果。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对长、短期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高管持股比例仅与当期会计业绩正相关,与长期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不相关,这恰恰反映出目前以货币薪酬为主的高管薪酬结构既具合理性,又存在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高管薪酬契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备受争议,保监会适时出台"限薪令"以控制金融业公司高管的天价年薪.但由于金融业上市公司具有特殊性,其高管新酬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探析了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薪酬显著相关,而公司业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薪酬不相关.进一步对金融业中上市银行进行小样本的回归分析,发现公司高管薪酬与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相关性显著,而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绩效高与管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高管持股比例弱正相关,与高管薪酬差距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2008年成渝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高管薪酬为被解释变量,国有股比例为解释变量,较细致地研究了国有股比例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得出在控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公司规模,以及公司效益因素的情况下,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其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薪酬越低,两者负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批露的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与国有股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司业绩、公司市场值、公司地区、高管年龄和高管学历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建明 《技术经济》2011,30(6):125-130
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2005—2009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水平与高管薪酬水平、监事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高管持股水平显著负相关;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薪酬要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公司业绩及总经理变更对独立董事薪酬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差异一直是家族企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从家族性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则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视角对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以2008年年报中的100家家族上市公司与100家非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高管年薪和高管持股比例这两个方面探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非家族上市公司与家族上市公司除了在高管年薪上差异不是很大,其余变量皆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家族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企业绩效皆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影响都显著,且都呈正相关,但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比非家族上市公司大。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则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8年到2008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高管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薪酬对企业价值有非线性的"U"型影响,在高管薪酬超过一定的额度后,高管薪酬激励明显呈现出边际递增的激励效果.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只有线性正向影响,并未发现高管持股对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影响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发挥了一定的激励效果,上市公司应该合理的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2月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公司法》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出了具体规定。《公司法》近十年来的实施对我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公司制度不断演化和发展。许多公司在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制约了公司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对现行《公司法》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在制度上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股东大会表面化、形式化、大股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深入探索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跨国公司通过股权结构、董事会机构设置、销售网络和技术支持对投资企业进行控制 ,形成了母公司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栗明辉 《现代财经》2007,27(4):48-51
一人公司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社团性的重大挑战,因其缺失建立在股东复数基础之上的制衡机制,存在一人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可能。但鉴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承认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司立法的趋势。我国新《公司法》结合具体国情,明确赋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合法地位,并为维护交易安全,加强了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制。新《公司法》禁止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但对股份有限公司因股份转让等原因而形成的一人公司的存续问题未作明确规定,这将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无限公司与两合公司的法律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乃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组织形态而产生的,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所具有的团体性和稳定性的长处正是我国合伙主体立法所追求的。因此应借鉴相关国家的立法,立足中国的国情,对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以及合伙制度进行合理的规定,以满足我国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大陆桥视野》2009,(9):F0002-F0002,1
中国外运新疆区域公司.中国外运阿拉山口公司隶属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履行着新疆区域外运的经营管理职能.是新疆最早的国际货代.对外运输和国际物流企业下辖新疆中外运区域储运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贸仓储公司,巴中苏斯特口岸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报关行,喀什中外运有限责任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口岸和阿拉木图设有联络点.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设有办事处。  相似文献   

16.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平 《经济导刊》2003,(10):18-22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要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必须结合我国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实际加以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17.
陈巍 《资本市场》2001,(10):71-72
历史上的每次泡沫事件均呈现出“价格上扬——狂热投机——诡计诈骗——急剧崩盘”的轨迹。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泡沫事件中,群众大规模丧失了理智。而制造出崩盘悲剧的正是大众自身的贪欲。他们或相信牛市会持久不衰,或明知崩盘不可避免而自信可以在危机到来前携巨额财富全身而退。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维持着泡沫事件一再重现。  相似文献   

18.
张晓农  才劲涛 《现代财经》2006,26(11):59-63
企业的融资结构是财务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所得税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则是引起各国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其研究结论不一。通过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企业所得税率和考虑税竭耗的非债务税蔽(解释变量),可解释所得税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变量(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证券公司风险又称券商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西方投资银行—直以来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一般都设有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并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定性风险管理发展到现在比较完善的定量风险管理,加上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形成了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慧  王翀 《经济纵横》2005,(1):77-79
公司治理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综观国内外有关文献,现将中西方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