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琳  伊志宏 《经济管理》2020,42(2):40-57
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改革创新机制,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对其是否会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尤其是企业的创新投资行为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采用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沪股通标的企业的创新水平显著上升。(2)经理人职业忧虑在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既发挥了中介作用,又具有调节效应。表明缓解经理人职业忧虑,抑制经理人短视行为是沪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3)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受到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调节影响,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上市公司信息环境较差时更加强烈。本研究为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并揭示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对于深刻理解沪港通交易制度,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借助"沪港通"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克服以往跨国研究中事件识别误差和互为因果的内生性偏误等问题,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境外投资者被动"用脚投票"与主动"用手投票"的内外部双重治理来实现的.拓展性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仍是市场套利,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实现了价值创造.因此,应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鼓励成熟的境外投资者入市,并引导机构投资者实现真正的积极股东主义,促进资本回流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14,(10):20-28
沪港通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制度红利的逐步释放,预计A股市场制度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将会加速推进。风险偏好、市场制度以及稀缺性差异是A/H股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沪港通将会带来A/H股估值的逐步接轨,并推动A股估值体系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2014,(10):18-28
沪港通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制度红利的逐步释放,预计A股市场制度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将会加速推进。风险偏好、市场制度以及稀缺性差异是A/H股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沪港通将会带来A/H股估值的逐步接轨,并推动A股估值体系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运用回归模型和相关性分析对沪股通资金流向与上证指数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沪股通资金流入比对上证指数影响不显著,因此监管层应建立有效引导投资者学习先进的投资理念;加快完善沪港通机制配套制度,维持沪港通机制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石瑶 《广东经济》2016,(14):25-26
2016年12月5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同时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正式启动深港通.深港通与沪港通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与特征.而且,深港通基于沪港通的成熟经验而实施,经历了不同的实施历程和成熟的发展阶段.通过基于沪港通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与沪港通相比,深港通的标的范围明显扩大;与沪港通相比,深港通没有投资总额的限制;与沪港通相比,深港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具有显著差异,相对而言对港股的影响力更高.由于深港两地B股与港股的投资通道早已体现,加之创业板受到国际化进程的冲击,本文研究认为深港通对国内A股市场的整体影响力有限.  相似文献   

7.
沪港通是中国政府于2014年推出的一项新的金融政策,作为上海、香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的见证,它的成功开通具有重大意义.沪港通作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为中国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有利于中国股市健康长远的发展,为未来中国股市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沪港通在给中国股市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挑战,因此,对沪港通影响的研究就变得更具意义.本文对沪港通制度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以2014年实施的沪港通政策作为外生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6年沪港通与深港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实施能够降低标的企业财务风险,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促进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是沪港通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对非国有和治理薄弱的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和破产倒闭,在防范化解微观企业风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健全上市公司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沪港通将香港与内地的市场打通,A股市场对香港投资者开放,实际上等于向全球一切资本开放。沪港通和QFII这两类产品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沪港通还只是试点,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试点就是"试错",如果政策设计与QFII相抵触,日后会调整。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简称"沪港通")试点,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既有利于增强内地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增加香港资本市场的投资总量,两地市场将形成合力,产生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沪港通与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具体表现为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提升.机制检验表明:沪深港通改善了标的公司的信息环境并增加了其股价信息含量,从而改善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深港通交易制度的治理作用存在持续增强的时间效应;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还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非运气业绩-高管薪酬敏感性,并降低了高管薪酬黏性.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4):F0002-F0002
“沪港通”是中国内地循序渐进开放资本市场的一大创新,旨在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即两地市场尽可能地保留沿用自身市场的法律、法规、交易习惯,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对投资者的限制因素,让市场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最大幅度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沪港通”推出后,对内地的公募基金公司有何种影响,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则是需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兴市场的开放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备受学界关注。2014年沪港通的实施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双向开放,为提高中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基于股价信息含量和股价信息反应速度的研究视角,利用2012-201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沪港通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利用部分开放的试点机制作为自然实验,基于DID模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股票定价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克服了以往研究所面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在沪港通实施后的半年,沪市标的股票的信息含量并没有明显改善,在中期和长期沪港通均显著降低了标的股票的股价同步性,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就股价信息反应速度来看,其产生效果的时间要慢于股价信息含量,在沪港通实施后的长期,标的股票的股价信息反应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研究发现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尤其是双向开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沪港通真正打开了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的大门,使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股市投资上海股市股票.本文以沪港通为背景,选取2014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29日沪股通和港股通成分股的日收盘价,分别以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作为沪市、港市的市场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利用分别利用SHIBOR和LIBOR替代,以沪股通代表上海股市,港股通代表香港股市,分析沪港通对沪市和港市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投资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增长和巩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仍不规范,模糊性和选择性披露行为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ESG投资实践的开展。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年度数据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沪(深)港通”的开通能显著地改善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质量。此外,时间异质性的实证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可以通过“用脚投票”以及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改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在充当外部监督角色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优化中国A股市场外部监督环境的作用。上述分析表明,在ESG生态环境建设初期,我国应该充分重视资本市场开放在ESG信息披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资本市场开放推动我国ESG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洪斌 《新经济》2014,(15):13-13
“沪港通”作为4月初的重磅炸弹虽然短时间确实引起了A股市场的波动,但效果仅仅是昙花一现,随后市场又回归于原先的跌跌不休之中.那作为两地金融互相开放的重要一环,“沪港通”能产生多大的潜在效应才是更应该被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7.
沪港通通车以来,两地投资者的交易远不如预期中的活跃。虽然在首日交易中,沪股通投资活跃,但次日130亿元的额度就剩下了81.55亿元。而港股通方面,内地投资者首日只使用了17.67亿元的额度,次日更是只使用了约8亿元。这种情况的出现让热炒沪港通以及对沪港通寄予幻想的人士多少有些失望。但沪港通开  相似文献   

18.
黎精明  张纯纯 《生产力研究》2022,(3):149-154,160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沪港通"政策进行实证检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沪港通"为标志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但这种效应具有分类差异性,它在拥有较高投资机会的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第二产业上市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研究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2014,(10):36-41
<正>从金融创新产品和长期影响的角度,用量化方法分析沪港通,并构建量化主题组合,持续观察沪港通的市场演化。长期将趋于理性化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联合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将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沪港通包括沪股  相似文献   

20.
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原则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共同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在此基础上,2014年4月29日,上交所根据《证券法》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对沪港通具体内容做出细化要求,预计6个月内实施。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沪港通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设置每日额度并实时监控。港股通规定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明确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