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质量问题是人口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提高人口质量对于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经济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稳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积极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制成为新时代提升人口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意味着新背景、新形势,因此也对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是社会生产建设的有生力量,今日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日社会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因此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然而,新时代也对大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探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服务意识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逻辑层次。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是这个科学体系的价值层,也是这个体系的核心;新发展理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理念层,是价值层到方法论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介和过渡环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方法论层,是连接价值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间环节;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制度实践层。  相似文献   

4.
曹戈 《新经济》2022,(2):75-78
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发展至关重要.支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必然需要先进的金融发展理念和与之相配套的现代金融体系.新时代中国新发展模式赋予现代金融体系新内涵,在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有着重要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5.
徐文文 《经济问题》2023,(12):10-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诉求,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诉求,是新时代以来重视民生思想的延续,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对民生问题重视的一个重大升级,是对中国社会当下及未来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增进民生福祉发展诉求包括四个方面:从重视经济总量转向强调高质量全面发展、从重视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强调美好生活需要、从重视生产效率转向强调公平分配、从重视生存需要转向强调全面发展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诉求,根源于政治承诺兑现、物质财富积累、主要矛盾应对、民生问题凸显四大事实,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以及世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百年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共同富裕实现规律认识的深化细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审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语境和新要求,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要义,提炼共同富裕从构想到实践的动态演进逻辑,而且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捷 《开放时代》2020,(1):12-31,M0003
本文从六个维度着重探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回答当今的"世界之问"与"中国之问"的。一是从世界变局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正在强起来的中国与处于大变局中的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思想。二是从新时代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产生于新时代又开创新时代的行动指南。三是从中华民族复兴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科学指导。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了另外三个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说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继十九大之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总结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内涵博大精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经济系统论包含三个理论维度:纵向,把握主要矛盾转换和化解的新时代特点,善于应对机遇和挑战;横向,把握化解主要矛盾多元"体系工程"集成,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系工程"为动力,实现高标准的现代化;发展环境,把握发挥社会主义强大的系统优势,为实现持久健康良性循环发展打造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不仅为今后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也为进一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丰富滋养和理论源泉,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跟上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步伐,反映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范围,在着力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时,加强对社会发展和上层建筑的研究,充分阐释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标和新举措,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为引领世界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形成的原创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又一登峰之作,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定盘星和指南针。本文针对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内容,分别从新时代视角进行解读:一是创新发展驱动未来,概括为科学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二是协调发展保障质量,引申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是绿色发展引领方向,归纳为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四是开放发展促进繁荣,领会为对内开放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五是共享发展赢得民生,突出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共享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另外,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如何把握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呈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总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以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核心议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仍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框架内得到解释.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之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经济特区创新发展发挥"试验田"示范作用和"窗口"辐射作用.本文较深入地剖析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经济特区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广州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实际,进而提出四点政策思考,以期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面临新意识形态的问题时,也要积极开展新的意识形态教育。以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三个过程:从目标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检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全面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对当前我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党的十九届...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社会经济领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如何结合新时代新特点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从“市场与计划”、“市场与政府”、“国内与国际”三个方面理解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10)
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至关重要。自我党成立至今,由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不同、任务不同,自然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全面改革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不断增多,意识形态工作也越发重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针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形成了制约.在上述语境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为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国家治理视域下探讨公共服务供给在国家治理创新中的现实定位以及创新路径.通过重新梳理国家治理、财政以及公共服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公共服务作为调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其供给机制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保障与转型效果.基于此,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未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同时,逐步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还需要在技术层面丰富公共产品、改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理论发展的梳理,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界定了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法律框架下,尊重文化传统,遵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通过行政管理、经济政策和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最终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协同保护的过程。系统回顾了70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实践历程,对照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新内涵、新特征,指出差距:治理主体上,社会参与制度不完善,多元协同治理理念流于形式;治理手段上,片面强调行政手段,经济激励手段远远不足;治理结构上,传统模式下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治理机制上,“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不能满足海洋渔业资源永续发展要求;治理功能上,“发展优先”根深蒂固,对海洋渔业资源服务功能多样性的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着发生了变化,面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和解决,文章从哲学、历史、经济、社会、生态等层面对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期望能通过深入贯彻和实施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健全和夯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充分树立文化自信和自觉,优化和提升民生发展水平、创新和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描绘美丽中国画卷,全面从严治党不能动摇、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首先应正确理解和运用诸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抽象力方法、历史与逻辑方法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以分配领域研究为例的分析表明,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放在分配领域是不适当的,应是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关系.学术界已有研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解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必须将需求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特点与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特点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