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两个方面,总结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金融创新所致,而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美国金融监管的失效、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的缺乏和数学模型的滥用造成的.同时认为在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对金融创新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为什么资产规模并不大的次级债,而危机波及面这么大.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创新产生的衍生品CDO快速发展,促使风险承担者分散化、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加大了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使危机逐步传导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信用评级机构对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扭曲,更加扩大了金融风险.目前我国楼市火爆、房价攀升、房贷市场增长、通胀率较高、利率不断提高,这些都与美国发生次级房贷危机前的金融背景非常相似,要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流动性较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特设信托投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al,SPV),特设信托投资机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并以其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卷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于60年代美国的住房金融市场,目前仍以美国应用得最为普遍。据统计,截止到1997年底,美国50%以上的住房贷款实现了证券化,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总规模达79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的第二大债券市场。而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还停留在一级住房金融市场上,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降低和住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因此参照美国经验,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无疑是一种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卫铁林 《经济经纬》2003,(4):141-143
美国是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最成功的国家。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产生、发展、制度及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障碍及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尹妍 《时代经贸》2009,(5):53-54
美国金融危机,一个现在再热门不过的话题。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中国房贷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哲  熊寿峰 《时代经贸》2007,5(10Z):240-241,F0003
本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引发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将中国房贷市场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进行深层次比较,阐明了两市场间具有的类似特征,并从中得出对有利于中国房贷市场稳健发展的启示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云 《生产力研究》2008,(21):108-110
2007年2月,美国次级债危机初现端倪,并且通过"蝴蝶效应"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至今这一危机尚未平息。各大投资银行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惨重,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主要国家央行多次采取注资和降息等救市措施。这场危机展现出的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程度、深度和波及范围大大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知,对既有的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模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我国金融创新体制下的风险管理模式赋予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扩散可能进一步导致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进而可能波及中国资本市场。一般来说,次级房贷问题更容易引发股市以及信用风险较高的证券资产关联性价格下跌。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实施较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境内证券市场没有全面开放,人民币也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这使中国境内股市拥有一道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屏障”。受次级房贷危机及房地产市场的拖累,美国经济疲软也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过去危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是首次由于证券化信用工具而导致的全球危机。而此次金融危机正是肇始于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地美国,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证券化新规,试图在保持证券化融资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其风险度。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美国的证券化新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我国的证券化市场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源 《时代经贸》2009,(7):94-95,97
本文分析了保险业在美国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严格承保原则、坚持稳健投资、产品创新应回归风险保障功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完善监管体系等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轮金融危机与次贷产品链条及其机理缺陷直接相关。本文对资产证券化中的两种保险机制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做了探讨。研究发现:按揭保险业发挥了逆周期的稳定器功能,减缓了系统性风险对住房金融体系冲击。债券保险业较深介入次贷债券及其衍生品的供需链条之中,是导致本轮金融危机中系统性风险爆发的一环。在对二者不同的风险特征做了比较分析之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完善中国保险业业务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救助的法律规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及美国财政部采取了多种救助措施来应对危机.金融危机救助是一种政府运用公权力干预市场、拯救市场的行为,即是一种经济法行为,应从救助权力来源、规范救助方式、明确救助责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规制.美国对次贷危机的救助启示我们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涉外金融监管立法、救助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通过金融市场、贸易和预期3个机制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高科技产业的高外向性、高风险性、高外部性和高收入弹性使其更易受到外部的冲击,使其出口、就业、融资和产出都面临下滑,并使产业集中度提高。我国应通过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加大财政投入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措施来进行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演进历史与西方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世界经济增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本文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主要金融危机与已形成的代表性的金融危机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并提出了新一代金融危机理论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处于风险积累到风险加剧的过程中, 通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可以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全文对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全世界再次感受到大型危机的破坏力.对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并且迅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受到本次危机的冲击更加明显.历史表明,每次危机都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我国应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复杂形成机制,并根据本国国情,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稳步推动金融乃至全社会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7.
证券化金融创新与"次级债"危机的道德风险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李泽广 《现代财经》2008,28(1):42-46
次级按揭贷款及按揭贷款证券化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两大金融创新.一般认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根源是全球性流动性过剩、过度的融资套利和松弛的风险控制所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创新机制内含的道德风险和自循环机制,并由此对我国按揭贷款市场发展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甄峰 《金融评论》2011,(4):84-92
在经济规模增长和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国开始寻求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更大的话语权。本文利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1997年至2010年国际竞争力数据,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十余年来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竞争力衰退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在2006~2007年达到最好状态,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衰退,但情况好于发达国家,近10余年来金融体系硬实力较软实力有更大的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发展仍需在竞争软实力上着力,以金融创新推动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account of the Asian crisis, its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b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the World Bank), and the gender impact of their stabiliz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 Next we consider the new debate on reforming the IMF and the World Bank and restructuring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to prevent crises and manage them more effectively. Finally, we consider the gender ramif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Since feminists have been absent from this debate, we examine issues essential to the formation of a gender-consciou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传染渠道上,而较少关注危机传染效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政府政策对传染性的影响。本文利用Lotka的传染模型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欧盟和日本的传染性,结果发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滞后于其他国家,且影响的严重性相对较小,但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在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受影响的严重性明显降低,但是政策干预并不能使得中国迅速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