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两个关键词,非“创新宏观调控”和“差别化政策”莫属。笔者估计,未来这两个词的结合——差别化调控,很可能将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导刊》2010,(9):15-16
2010年初,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企稳回升,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隐患犹存,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的通胀忧虑和债务激增等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因此,当前各国宏观调控普遍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既要防备通胀预期“饿虎出笼”,蜕变为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关系,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该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适当降低保持经济稳定性的目标,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可掌控性,允许经济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序振幅,以维持我国经济的动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物价》2005,(4):44-44
中国踏入2005年,有人说这是“改革年”,因为一系列经济改革有待起步,一系列政治改革有待试验;也有人说这是“调控年”,因为经济上的宏观调控仍将继续,政治上的权力调控已在施展;但未为人们注意的,是中国领导层视今年为“稳定年”,暗中发力,要化解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防范因之而起的“海啸”。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可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主要是:投资增长偏快,货币供应量偏高,对外贸易顺差偏大,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策配套,努力实现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总体最优。在宏观调控中,应注意把短期问题的解决与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年前两个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均较为强劲,这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当前继续保持稳定而不加速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会造成经济“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思颖 《市场周刊》2009,(11):31-31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10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9月份上升0.9个百分点,升幅较9月份提升0.6个百分点。经过多月持续回升,当前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已基本恢复到去年5月份以前的正常水平,显示出在一系列“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当前中国经济已基本熨平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异常波动,未来将走向平稳较快发展新轨道。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国家适时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7年,为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的增长,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层面上的改革力度,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在短期调控政策层面上继续实行“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 2003—2007年,中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围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既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避免了出现大的起落。  相似文献   

11.
经济纵横     
宏观经济政策须破解四矛盾 最近,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造成了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情况的产生,使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着力破解四大矛盾。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从很多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是领先全世界首先回暖的。但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了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因此,政策造成了经济的恶性循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中国政府似乎还不懂得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已经被这套规则“深度套牢”。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从很多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是领先全世界首先回暖的。但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了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因此,政策造成了经济的恶性循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中国政府似乎还不懂得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已经被这套规则“深度套牢”。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市场周刊》2008,(12):12-15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不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而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国经济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要预测2005年宏观经济调控怎么走,先要客观地评估和评价过去一年进行的宏观调控。我们采取的是“一致性”评估方法,即宏观调控政策的好坏是否与初期宏观调控目标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宏观调控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0年我国经济随着一系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推行已经顺利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负面冲击,在危机负面冲击之下经历了最困难的2009年的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常规增长发展之路。2011年是中国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十二五"关键之年,也是新的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当前中国经济到底能不能成功驶入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是非常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在对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形势回顾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优势及面临的诸多困境,同时重点指出当前要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必须要在相关领域积极推行宏观调控政策改革,以便能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下一步:回归参数调控和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紧绷的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乐观气氛。确实,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对于宏观调控效果是一个很好的印证:GDP增长9.7%,消费价格却控制在3.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目前增长仍然高速,而物价却保持稳定,因此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在近期应不会出台。难怪市场因此面露微笑。但是,宏观调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远去,随后的宏观调控的走向仍将构成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与市场变化的最大影响因素。从2004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谈论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显然为时尚早,最令人担心的增长断裂与崩溃却也未必真的出现,中国经济在激烈的宏观调控后如今正处于最微妙的短暂平衡之中。展望未来宏观经济的变化,宏观经济既有持续下滑并出现经济由热过冷这种令人担忧的可能,也因经济体中蓄积了太多的热量而有值得警惕的迅速反弹的可能,同时最大的一种可能以及最好的一种前景也在向人们招手。那就是经过短暂的激烈波动后,经济在低物价下实现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增长,从而真正实现宏观“软着陆”。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看得见的手”何去何从。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宏观调控面临的最大抉择就是,是继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一路前行,固守目前主要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着力点、以产业政策为取向的“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还是相机抉择。灵活变化,逐步退出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转而采用市场化的调控措施,适时转向参数调节和市场化调控。就如同是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行政和市场型调控的抉择亦是当前宏观调控进程中生死抉择。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市场如何变化,很大程度上就将取决于今后的宏观政策理念和操作。在2004年6月号的博士咖啡报告中,我们在国内最早预言,由于本轮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宏观调控将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而眼前一段“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时期,不过是宏观调控的间歇期,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本轮经济上行的力量并未消失,诸多隐忧与陷阱仍然存在,各种博弈力量伺机而动,宏观调控还将大大发挥作用。但只有以变应变,以动制动,以最小的成功寻求最高的效率,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展望2006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运行格局,宏观调控政策宜坚持“双稳健”基调,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严控投资增长速度,努力调整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一年多来的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已从经典意义上的宏观调控走向了以产业政策为主导的非经典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产业型调控”。我们认为“产业型调控”对抑制部分行业投资热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并在事实上中止了加息的可能,不同产业也呈现出冷暖不均的投资趋势。而从长期来看,市场的调控才是对资源的最根本的调控,市场调控可以导致产业革命,刺激新的技术创新,解决中国增长与资源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前以及“九五”时期的工作重点,也是各级计划部门加强综合经济管理,改善宏观调控的突破口.一、长阳县经济结构的现状和问题由于长阳县的基本县情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很多,有的还相当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粗放经营现象比较明显,速度型经济特征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