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被称为“内地房地产企业香港上市年”。一年来,内地一共有5家房地产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是至今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最多的一年。当年,由香港主板先后吸纳的富阳控股、世茂地产、绿城(中国)、上  相似文献   

2.
严跃进 《理财》2022,(1):23-24
2021年房企面临经营和债务等多重压力,可以用"焦头烂额"一词形容.当前房地产政策总体趋于宽松.在这个背景下,开发商的日子是否会好起来?何时会好起来?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基于"政策—市场—企业"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只有明确判断政策底、市场底和企业底,才能真正看到房企重回健康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于房企而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叫停开工与线下销售,中国房地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与不断蔓延下,房地产市场同其他行业一样,被按下了“暂停键”。突如其来的“黑天鹅”让人们都尽量闭门不出,一片阴霾笼罩下,市场冰封也加速房企多方变革,希望迎来春天的一丝暖意。  相似文献   

4.
从私募基金到入股银行,中国房地产业逐步金融化已然是一个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及行业与行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跨界”正成为一种潮流。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的背景下,一些中国房地产企业也开始有了某种“不安分”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2月,包括万科、恒大、绿地、华润、新湖中宝、新华联等在内的逾30家房企已经涉足银行业。房企频频参股银行引发业内关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房企参股银行不为融资为转型,房企涉足金融业迎接“寡头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房地产市场面临新规则的重塑,行业面临重启,房企迎来新的竞争格局。”2020年以来,房企持续“爆雷”、债务违约,“停工断贷潮”频现,房企流动性危机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上升。原本是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的旺季,销售数据迟迟未能复苏。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政策“暖风”接连吹向房地产市场。7月以来,  相似文献   

6.
“以房地产市场目前的体量来看,就算以10%的速度萎缩,20年后中国房地产依然能保持10万亿的规模。”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在出席第五届中城联盟论坛上表示。对于房企而言,保持增长至关重要。林中表示房企要做到以下四点,才能保持优秀企业的底色。第一,增长。  相似文献   

7.
全面收紧且持续加压的趋势可能已过;房企融资边际回暖,市场调控将进入中段。“短期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2021年12月9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随后,证监会、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及发言人均表示,将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正常融资。“一行两会”集中释放“暖意”,无疑为2021年下半年低迷、飘摇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一针稳定剂。  相似文献   

8.
马泓 《中国外汇》2023,(6):64-67
<正>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借助REITs盘活存量资产,优化房企资产负债表,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可以作为重点“突破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国房地产业逐渐从过往的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企业需要拓展新的、健康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直线上涨使得国家及政府出台了诸多的调控措施以限制房地产市场过温过快发展。伴随着这些限制政策,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渠道被进一步抬高和限制,比如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已收紧房企债市融资进行拿地开发等用途,因此房地产市场参与者们迫切需要新的融资渠道和途径。这样的背景给民间资本参与房地产金融提供了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得到进一步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地产私募基金仍处于发展初期,较少面临退出问题,在此问题上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思考方式和运行逻辑。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对我国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选择进行研究,为此行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差于去年,房价持续下降,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相比高峰时期下降约30%,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相比高峰时期下降约60%,大型民营房企多数出现债务违约。中央指出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政策应对包括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三大工程”“保交楼”工程,优化限购、限售等行业调控政策,加大对房屋销售端和房企的金融支持,助力防风险稳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住房金融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房企须高度重视自身经营风险和现金流风险。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处于下行阶段,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关键指标呈现走弱的趋势,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3月,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或涨幅回落;一季度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6%;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1.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9.6%。  相似文献   

12.
佳兆业风波之后,国内外券商纷纷下调对其的评级。虽然2009年上市,但由于登陆的资本市场为香港证券交易所,而非内地两大交易市场,因此内地券商对佳兆业的分析报告数量并不多。但就在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因为爆出公司高管集体人事震荡,这家此前不受券商待见的上市房企,几乎一夜之间成为诸多券商关注的焦点,得到前所未有的各种点评。其受关注程度之火爆,则可从券商报告数量的猛增程度上得到某种见  相似文献   

13.
资金是房地产业的血脉。自有资金不充裕、负债率过高,一直是困扰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难题,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公司债等融资手段也因此一直是A股房企的"供血站"。但近期系列调控措施的连续出台,似乎给A股房企狂热的再融资行为打了一针镇静剂——面对房市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一企两证”是一个企业同时拥有内资和外资两个工商营业执照。在实践中,已经遇到“一企两证”问题,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惑。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体两翼"战略的展开,金地正由纯粹的开发商转型为复合型房企,商业模式的改变能让金地再度腾飞吗?早在三年前,金地集团便提出,"以住宅业务为核心,以商业地产和金融业务为两翼"的战略架构。去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金地董事长凌克更是强调了"向复合型地产转型,向地产行业上下链条延伸,以此逻辑推进住宅开发企业业务模式的转型,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路径选择"。随着房地产金融与商业地产业务的顺利展开,金地集团正在从纯粹的住宅开发企业转变为复合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6.
一直在被模仿的罗康瑞认为,硬件可以类似,但瑞安的软件是其他房企做不到的神似,"我相信再过十五年,中国还是只有一个新天地。"从1971年创建瑞安集团,到1990年代进入上海市场,在三十多年的瑞安神话面前,罗康瑞坦言,最早进入上海的原动力是政策原因。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的瑞安核心业务依然在香港市场,彼时内地市场还是个未完全打开的大门,瑞安在原卢湾区树立起至今无法超越的地标新天地。在亚太房地产协会举办的地产领袖论坛上,罗康瑞再次梳理了瑞安的历程及策略,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进行了预判。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自香港的资金一直处于遥遥领先地位,2006年香港对内地实际投入外资总额达291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42%。但值得重视的是,内地每年吸收来自香港的外资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外资,而是个别境内投资者借道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地位的可乘之机“变脸”为“假外资”。这部分“假外资”,不仅反映了内地在吸引港资方面存在的部分“误区”,更凸显出国民财富流失等严峻问题。为此,本文拟就境内投资者借道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地位“变脸”为“假外资”动机、危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与金融业的关联日渐紧密,金融化泡沫化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内部良性循环。随着“345”规则、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等监管政策落地,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基调不变情况下,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逐步暴露和蔓延,引起社会各界对引发次生金融风险的担忧,房地产去金融化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房地产金融化的表现、采取的应对措施角度出发,对房地产去金融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三稳目标”,提出全面强化对内部经营融资资金监管、建立健全房企有息债务信息公开机制、督导金融机构把控房地产融资关口、强化房产金融关联监管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楠 《金融博览》2021,(4):20-21
“五道红线”是监管层在原有的限售、限购、限价、限贷等宏观政策外,首次对微观市场主体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管,是中央“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细化,增强了房企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9日,郑州市地税局公布第三季度欠税公告。在郑州地税征管户中,欠税最多的有12家,其中房地产企业有11家,欠税额均在200万元以上。房地产实战专家、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同君表示:"这个问题不可阻挡,需提前预警。"由于资金实力有限,自身造血能力很差,本土房企已出现生存预警,河南房地产市场真正洗牌已经开始。房企进入欠税"黑名单",太让人"瞠目结舌"了。此前,有开发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