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邱雨婷 《价值工程》2020,39(2):82-84
股利分配请求权是股权的核心权利之一,保护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对于激发投资积极性、刺激证券市场发展和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我国的制度现状和司法现状来看,公司常年不分红等损害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情况较为普遍。本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角度,结合英美比较法的规定,对我国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制度提出若干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每个公司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股利政策,是财务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股利分配是指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公司向股东支付股利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发放股利要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②公司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方可分配;③企业当年无盈利时,不得分配,若需发放,在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经股东大会决议,再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要在提取公积金之后。股利的分配应以各股东持有股份的数额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鉴于公司中持多数股份的股东侵犯持少数股份的股东之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理论界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手段和救济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对资本多数决原则的限制、设立独立非执行董事、对股东大会决议的监督、派生诉讼以及强制公司收买少数股东的股份等.但对少数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讼则关注颇少,而且我国的公司法不论是在法律规范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这方面的规定和保护都还是空白.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少数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又急待保护.限于篇幅,本文仅对股东解散请求权在我国公司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在理论上作一简单梳理,即我国公司法应当规定股东可基于何种理由,或在何种情形下可行使解散请求权,以此为该权利的进一步探讨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股利分配是公司按其股东所拥有的公司股份分配给股东的利润,是给每一个股东对公司投资的报酬.股利分配除受税后净利润、弥补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大小的限制以外,还受公司股利分配策略的影响.由此,本文对股利分配的政策与会计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股利分配是指股份制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包括盈余公积金、公益金、股利分配等。公司向股东分派股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第一,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第二。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第三,计提公益金;第四,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第五,向股东支付股利。  相似文献   

6.
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利是股息与红利的总称,是指股东依靠其所拥有的公司的股份从公司分得的利润,是董事会正式宣布从公司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作为给每一个股东对公司投资的一种报酬。股利是一种积累留存的利润,股东分配股利是一种权利,但分配股利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发放股利要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②公司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方可分配;③企业当年无盈利时,不得分配,若需发放,可在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经股东大会决议,再用盈余公积金分配。最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主要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分配方式在诸多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1.制定更加细致的股利支付标准。我国法律目前没有规定股利支付标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提到的"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也仅是对新发股票的公司提供的股利支付标准。笔者建议,将小股东的合理预期标准作为制定股利政策的参考,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标准。2.完善异议股东收买请求权及诉讼权。异议股东的收买请求权及诉讼权的实施,需要有特定的行权条件、行权程序以及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股权结构尤其是控制股东的大量存在是造成盈余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从决策有用性角度考察盈余质量,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的267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盈余反应系数模型考察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在相对控制和绝对控制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盈余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9.
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的1862个非均衡样本为对象,对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可靠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从终极控制股东角度来提高企业盈余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姜斯奇 《河北企业》2020,(1):135-136
《<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第4条第1款确立的股利分配时限规则存在重大的规范漏洞,极易诱发股利分配的实践失序。单纯根据文义解释的法律适用,不仅容易引发司法对公司治理的不当干预、《公司法》规范之间的体系龃龉,还会形成股利分配时限规则的目的悖反,不利于合理的股利分配秩序的形成。股利分配时限纠纷的司法裁判,不仅应当有效运用体系解释规则,阐明股利分配时限规则的合理含义;还应恪守司法的审慎干预原则,从"滥用股东权利不执行利润分配+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这一双重要件出发,指引相关的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11.
马正平 《公司》2004,(10):41-47
我国公司法在第190条、第192条明确规定了公司解散的事由,这些规定过于僵硬,难以符合实践中纠纷解决的需要。尤其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当出现公司僵局或大股东欺压小股东等情形时,因缺少法律依据,司法难以承担救济重任。以我国《公司法》修改为背景,本文认为,应赋予股东的解散公司请求权,或至少将解散事由弹性化,由此使得法院有明确依据根据股东的请求来判决是否解散公司,而股东权利的救济手段也由此变得更为丰富。本文的股东解散请求权并不包括股东请求股东大会作出解散决议的权利,而是指股东诉请法院解散公司,准确地说是“强制解散请求权”。  相似文献   

12.
股利是股息与红利的总称,是指股东依靠其所拥有的公司董事会正式宣布从公司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的一种投资报酬。股利是一种积累留存的利润,股东分配股利是一种权利,但分配股利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发放股利要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②公司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并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方可分配;③企业当年无盈利时,不得分配。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合并中经常会涉及现金选择权,它和《公司法》规定的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现金选择权只是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应当被包含在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范围内,而不应与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并轨使用。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隐名出资法律关系中,由于隐名出资人的不显名,在出现纠纷时往往会引发责任承担问题,谁具有股东资格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为了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的良好信誉,《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承认了隐名出资人的存在和地位,依据隐名出资人和显名股东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签订的隐名出资合同,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这就为解决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通过对隐名出资人基本概念界定的阐述,分析了隐名出资人的含义和法律特征,叙述了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确认的必要性以及所依据的原则,并对处理公司内外部关系时的确认条件分别进行分析,认为确认隐名出资人产生的法律效果是隐名出资人具有显名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台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否会影响公司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由于台湾上市公司的核心代理问题主要来自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预期,控制股东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门坎.实证结果发现,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裁决性应计项目较大,并会通过盈余管理跨越前期盈余门坎,造成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性降低.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控制股东,具有家族色彩的控制股东较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门坎,并降低财务信息品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一、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及其法律意义 股东解散请求权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公司股东向法院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的权利.<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章<公司解散与清算>中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这一规定突破了我国原公司法股东无解散请求的法律基础的境地,有效地保护了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我国《公司法》的修订将公司资本制度由分期缴纳制改为认缴制,使得股东出资期限与公司偿债能力呈反向变动,导致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后股东利益与债权人利益的平衡成为公司法上的新问题。对此有学者提出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观点,主张在公司偿债能力出现严重不足时,股东出资期限尚未届满的视为届满,该股东在未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通过将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与相关制度进行适用比较,明确其特殊性与司法适用条件,分析其请求权法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第九次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从请求权主体、适用条件、清偿范围三个层面探讨该制度的构建,以达到在认缴制资本制度下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又称评估权,或异议股东评估权,是指在特定交易中,法律赋予对该交易有异议的股东请求公司以公平价格回购其股份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异议股东收买请求权制度发源于美国,我国原公司法中没有相关规定,新公司法新增了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规定。文章对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历史发展、概念、我国引入该制度的必要性以及新公司法中的具体规定和不足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代理关系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盈余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代理人竞争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代理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是盈余管理目的多元化的动因,并认为理顺代理关系是控制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