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吕梦林 《中华商标》2023,(10):15-17
《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中的“其他含义”,包括地名本身及含有地名的商标整体具有除地名之外的另一种固定含义,和经过使用已经被公众认知获得第二含义的情形。对地名商标的认定应遵循整体认定原则,判断该商标是否具有显著特征,是否足以使公众将其作为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2.
地名商标是指将行政区划的地理名称或其他地理区域的名称、历史地名作为文字商标的内容或主要内容进行使用并按法定程序登记注册的商标。地名具有区分不同地域的作用,商标具有区分不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若地名用作商标名称则两者的区分作用混合,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为了避免两者的冲突,地名禁用原则成为商标法领域的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3.
从颜色商标保护看美国商标法的“第二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与第十条第一款的其他禁用条款相比,“其他不良影响”的规定较为抽象、规范的范围较广,在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本文将对“其他不良影响”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徐琳 《中华商标》2014,(11):33-37
正《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与我国的地名能否注册以行政区划名称为标准不同,外国地名可否作为商标注册取决于该地名是否为"公众知晓"。本文结合若干典型案例,就"公众知晓的外国地  相似文献   

6.
2013年《商标法》的重大修改之一是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调整,第57条第2项在原本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商品相同或类似"标准的基础上引入了独立的"混淆可能性"。因此,我国传统商标实践中采用的包含混淆可能性的主观的商标近似概念必须重新界定,即需将混淆可能性从商标近似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使传统的主观的商标近似转变为客观的商标近似,与此相适应,传统商标实践中的判断商标近似的规则和方法也需要重新确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了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其中第(八)项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相似文献   

8.
地名商标的“弱保护性”与“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辉  刘瑜 《中华商标》2003,(7):40-42
  相似文献   

9.
石会 《中华商标》2014,(8):53-54
正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商家为了让自身的商品和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想方设法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除了绚丽的视觉享受以外,美妙和独特的声音也成为其大力宣传的手段。例如Windows系列产品启动时的声音;苹果手机铃声;腾讯QQ好友上线的"敲门声"等。都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声音,声音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商标法》中,首次增加了声音商标的规定,这无疑是对传统商标的一种突破。声音商标是  相似文献   

10.
黄莺 《中华商标》2009,(8):76-77
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2项规定,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禁止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但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该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商标司法实践中,针对商标侵权的抗辩主要表现为对商标自身属性的质疑,如所涉商标为尚未获得第二含义(Secondary Meaning)的描述性商标或利用欺骗手段获得的商标注册等。事实上,根据《兰哈姆法》第33部分b款,  相似文献   

12.
吴凯 《中华商标》2002,(1):14-16
按注册与否,商标分为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按原有的“商标部分放弃专用权”的规定.含有“部分放弃专用权的商标”.是由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两部分组成的。一个商标中同时存在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是“商标放弃专用权”规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常被称为地名条款。对地名条款的理解与适用,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多种观点。2023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十五条第二款新增“公众知晓的国内地名”规定,拟对“行政区划”标准的限制范围提供法律支持。2023年1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含地名商标申请注册与使用的指引》,供相关市场主体参考使用。本期聚焦的三位作者分别对地名条款与其他法律条款的协调适用,商标授权确权中地名/含地名商标的注册与保护,及当下备受关注的县级以下行政区划地名商标的审查进行了探讨,以期引发大家共同思考,为完善相关保护机制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14.
地名商标的注册一直是商标注册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这是因为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名称,是一种公共资源,关系到公共利益,而商标权是一种财产权,是一种私权,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如果将一个地名注册为商标,意味着在处于公共领域的资源上成立商标财产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好商标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地名商标注册的正当性。因此,各国商标法对地名商标的注册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标法》第31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该条规定是对商标在先使用人的保护,要求他人注册商标时,避让“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并且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在实践中,如何认定在先商标的“使用”是适用《商标法》第31条的核心问题,如果商标未经使用,就不存在“先使用权”,更谈不上他人不正当抢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辉 《中华商标》2010,(4):19-19
3月18日,中华商标协会在厦门市召开“商标法(修订送审稿)征求意见会”。20多位来自康恩贝、美的、青岛双星等知名企业,万慧达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等商标代理组织、律师事务所,上海市、黑龙江省、厦门市工商局和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和学者就“商标法(修订送审稿)”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2001年《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注:本文所述2001年《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为现行《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该法条既涉及对除商标权之外的诸如商号权、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姓名权、肖像权等其他在先权利的保护问题,也涉及对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保护问题。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法条,从微观层面而言,是为了保证合法权利人享受应有的权利;从宏观层面而言,是为了避免造成相关消费者的混淆、误认,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  相似文献   

19.
朱凡  刘书琼  张今 《中华商标》2010,(12):37-41
商标权利的取得,有注册主义和使用主义两种制度。世界上多数国家采取注册制度,仅有少数国家采取使用制度,如美国以商标在商业上使用为取得商标权的要件。为了防止商标与商业活动相脱节,各国都规定了商标使用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杨巧 《中华商标》2015,(1):9-12
"双十一"或"双11"原本是一个新兴的节日,称为"光棍节",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众多电商企业的经营和推动,逐渐演变为一个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购物狂欢节,同时,也是电商零售行业用于经营的重大举措。2012年,阿里巴巴公司将"双十一""双十一狂欢节"文字注册在第35类广告与实业、38类通讯、41类教育娱乐上。2014年"双十一"前夕,阿里巴巴公司宣称拥有"双十一"商标权。此时,更多的相关经营者及公众才知晓了"双十一"已经被注册。据报道,京东等电商企业因此不得不修改之前已拟定好的营销策划宣传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