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目前,被广为接受的商标侵权要件主要包括:存在侵害商标权的不法行为、存在损害事实、不法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1],也就是存在实施侵权行为的主观恶意。不管是商标的来源识别功能亦或者是其广告功能,其根本目的都是商标权利人为了利用加之于商品之上的商标来区别其商品或服务与其他商品或服务,从而达到构建其联系消费者、使得消费者能够定位到其目标商品的作用。因此,判断其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的标准应当涵盖其是否有基于利用商标权人的商标来攀附商标权人的商誉和误导、混淆消费者使其错误的定位到了非商标权人的商品意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修改的《商标法》第六十八条第四款规定:“对恶意提起商标诉讼的,由人民法院依法给予处罚”。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对商标恶意诉讼做出直接回应,充分彰显出立法机构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维护商标法律秩序的决心。尽管如此,由于该规定过于抽象,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处罚范围均付阙如,对于商标恶意诉讼的民事责任承担亦缺乏规定。这就必然影响上述新规的司法适用,对恶意诉讼的治理效果十分有限。2023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八十四条对“恶意诉讼反赔”作出规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源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的有效推进,我国的商标申请注册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然而,商标的注册量与商标的质量水平、权利意识等并不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商标权作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保护商业竞争的同时,也为非法商标注册人提供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空隙。商标注册制度的功能异化使得“商标恶意诉讼”由此产生,而与之有关的行为界定、要件识别等基础性问题在我国学术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尚未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钊 《中华商标》2010,(11):14-17
对于申请注册商标时存在主观恶意的情况,各国无疑均持否定态度,坚决予以打击。但到底什么是恶意抢注、恶意有哪些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如今,网上购物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购买或预订各类商品或服务,电子商务正渗透进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不仅影响着传统的商业活动,对知识产权保护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作为一大媒体,是商业广告发布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活动中亦需使用商标,随之而来的是网上各种商标侵权问题。继去年9月易趣网因其用户在平台上售卖假货在济南被控商标侵权后,今年3月份,易趣网又因其用户在其平台上出售ONLY、JACK&JONES等假冒名牌产品被丹麦的21日公司在上海指控商标侵权;今年6月份,淘宝网也因其平台上的网络商店出售和使用与PUMA、彪马“豹图形”产品有关的假冒商品和网店图标被德国波马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在广州被诉商标侵权。在这几起电子商务商标侵权纠纷中,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商家均被作为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牵涉其中。究竟提供电子交易平台的商家在网上交易中扮演什么角色?在网上商标侵权行为中又应承担什么责任?  相似文献   

6.
徐磊 《中华商标》2010,(9):63-64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侵权人(通常为商品的制造商、销售商,服务的提供商)主观恶意的判断以及在判断商标是否构成侵权时所考量的消费者主观上的“误认”、“混淆”与否。商标侵权中的主观因素是侵权认定中的难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律师,以下,我将就“主观因素”所涉及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徐磊 《中华商标》2010,(11):44-45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侵权人(通常为商品的制造商、销售商,服务的提供商)主观恶意的判断以及在判断商标是否构成侵权时所考量的消费者主观上的“误认”、“混淆”与否。商标侵权中的主观因素是侵权认定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中发现,有些企业是恶意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而有些企业是因为缺乏商标注册或使用的法律知识而造成商标侵权行为。对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商标侵权,笔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顺利落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夯实了基础。《决定》指出:国家要继续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这将鼓励我国企业的创新,维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积极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随着国家法制环境的改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诉讼的案件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0.
陆蕾 《中华商标》2006,(7):46-47
一、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是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 “损害赔偿”是民法上最基本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基于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具有无形性,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和损害后果表现形态与其他侵犯财产权和人身权等行为相比具有独特性,从而决定了侵犯商标权所引起的侵权损害赔偿也具有其特殊性。例如:遭遇侵权后商标权权利本身的无损耗性使得传统民法上的修理、更换、重做等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就变得难以履行,金钱赔偿就成为侵犯知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最基本的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纺织》2004,(9):180-181
案情: 上海甲服装公司是一家生产西装的著名服装企业.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和广告宣传力度,终于在这几年里为其西装产品注册了"金英"商标这一国内知名品牌.但是甲服装公司从今年起却在市面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某些大商场销售的西装,与"金英"牌西装一模一样,但西装上缝制的商标却是"银雉"牌,而且生产厂家也换成了江苏省的乙服装公司.由于这种西装款式新颖,质量上乘,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不但西装的销量很是可观,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越来越认可"银雉"这一品牌,乙服装公司也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不同的标准.定牌加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委托方和加工方的国别.分为国内企业之间的定牌加工和涉外企业之间的定牌加工。(2)按照委托方对加工方的授权范围.分为单纯加工型定牌加工和加工、销售复合型定牌加工。(3)按照委托方(商标权利人)与加工方之间的环节层次.分为直接定牌加工和间接定牌加工.  相似文献   

13.
张冬梅 《中华商标》2012,(10):37-41
商标异议制度是给予社会公众或者在先权利人或其利害关系人对商标注册提出不同意见,由有关主管机构作出裁定的制度。商标异议制度是商标注册的重要制度,主要由商标异议程序及相关制度构成,具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保护在先私权的作用,其立法目的在于将商标审查工作置于公  相似文献   

14.
程永顺 《中华商标》2008,(12):17-19
一、定牌加工中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 OEM经营方式是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表现,商标所有者、中间商、加工生产企业都可以在这一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取利润。因此,OEM在全球范围内盛行。  相似文献   

15.
日前从广州市工商局获悉,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州市工商部门的严厉查处下,近几届广交会商标侵权现象已呈现下降趋势。据该局统计,在10月底结束的第98届广交会商标维权执法中,该局共受理商标侵权投诉215宗,处理构成商标侵权的参展企业133家,分别比上届减少了1.8%和28%。  相似文献   

16.
一、OEM基本概念1.OEM定义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直译是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俗称为贴牌生产或代工生产,在我国也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OEM又称做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定牌制造、生产外包等。虽称谓各异,其本质都是原单位(品牌拥有者)委  相似文献   

17.
网络服务商在商标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度引人注目的“丹麦公司诉易趣网网络商标侵权案”与“大众公司诉百度网络商标侵权案”被认为是我国网络商标侵权实务的开创性案例。这两个案件的判决结果虽都已尘埃落定,但其中涉及的网络服务商在商标侵权巾的法律责任仍然是知识产权法学界与商标法实务界所热衷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云 《中华商标》2009,(3):33-34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过网络销售、购买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网上购物的增加导致网络商标侵权也急剧增加。由于网络的全球化、虚拟性和客观性并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使得网络商标侵权的监管和维权变得十分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网络商标侵权规定的缺失使得网络商标侵权监管更加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9.
20.
吴静 《中华商标》2023,(S1):34-36
<正>一、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保护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是促进我国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的关键[1]。目前,我国“双创”热潮仍在持续,政府部门要积极推进创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创新效果,就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