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杭州市江干区笕桥镇俞章村农民高志根的手中,有一张很特别的“绿卡”。有了这张绿色卡片,老高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就业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1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多角度发力,实行“精准滴灌”,开展“一镇(街)一品”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行动,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精准度的同时,力促政策落地落细落到实处。去年,全区26个镇街(平台)举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活动90余场,打造出一批具有镇街(平台)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4.
5.
<正>新年伊始,广西贺州市人社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上级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部署,统筹谋划“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创新开展“九个一”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引导更多农民工返乡留乡就业。截至2月7日,全市发出“点对点”专车157车次,输送5960名农民工(其中脱贫劳动力1099人)赴广东各地务工;同时,输送29车次1094名农民工到市内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看企择岗”,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7.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当改革开放大潮排空而来,和大自然的海潮叠加一起时,钱塘江口就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弄潮人物,仅在杭州市萧山区的宁围镇,就涌现出鲁冠球、徐冠巨和富民村官沈毛银。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新时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水平,在进行就业服务过程,要加强精准服务,通过研究“互联网 + 就业”模式,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本文在实践分析过程,总结了“互联网 +”时代就业服务体系的特征,分析了“互联网 + 就业”精准服务的重要意义与具体的措施,希望分析能全面提高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窗口单位是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政策的基层单位,其中的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直接面向群众、听民声、解民忧,是就业服务战线前沿阵地。在去年底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开展的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一批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窗口,其中不乏就业服务窗口的杰出代表,本期刊载的新疆兵团农四师就业服务中心和金华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只是其中之二。他们的工作生动地诠释了就业服务的职责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并始终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摆在就业工作十分重要的位置。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困就业造成巨大冲击,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成为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任务。2009年,各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努力开展工作,不仅稳定了我国的就业局势, 相似文献
12.
<正>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分析每年毕业生群体中都有一部分人因为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就业积极性不高、求职能力储备不足,加上当前生活水平提高,受互联网“躺平”“佛系青年”文化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懒就业”与“慢就业”等现象。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年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相比2021年提高了3%。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正>“刚失业那会儿,感觉天都塌了。真的很感谢这次就业援助‘暖心活动’,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我心里说不出的温暖。”43岁的郑立艳激动地说。家住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红港新村社区的郑立艳于今年8月初失业,恰逢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启动,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郑立艳的情况后,便立即帮其办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随后猇亭区人社局根据其技能特长和就业需求多次向其推送招聘会场次和合适的岗位信息,最终郑立艳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在欧达宜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重新就业,并于8月30日正式上岗。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吉安市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关于印发吉安市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思路,以五大创建标准为方向,以23项具体行动为路径,创新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立“五精准”就业创业服务机制,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宣武区广外街道社保所以2010年“再就业宣传月”和“春风行动”为契机,在街道及29个社区设立宣传点,通过突出“三个抓”,不断挖掘沉淀失业人员,强化职业指导服务,推动就业工作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17.
2002年4月1日,我光荣地走上了普陀区长寿街道长四居委会就业援助员的岗位。半年多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指导帮助下,我勤奋工作,努力探索,在向社区居民宣传劳动保障政策、调查劳动力资源情况、维护劳动权益的同时,介绍了32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8.
19.
20.
随着就业市场化机制的完善,劳动逐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大量协保、失业人员回到社区要求就业,街道社区的就业压力增大。去年对静安区各街道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达2640人,迫切要求就业的“4050”人员有1544人。在这一范围内,各街道居委会又进行了逐个排摸,统计出我区就业条件较差、生活较困难的特困人员为1278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