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发达国家在一些传统制造领域的优势渐失,知识产权争端形式已成为收复市场的一种重要的非贸易手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目前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困扰,侵权和被侵权都比较严重。本文重点分析了自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知识产权纠纷的典型案例,从知识产权纠纷的趋势、纠纷涉及的主要品牌、纠纷的国别关系、服装类别,纠纷的类型等角度分析纺织品服装知识产权纠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崛起使原有市场巨头感受到威胁,频频发起专利侵权诉讼;诉讼的目的不在于确认侵权获得胜诉,而在于利用知识产权制约竞争对手。发达国家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运用,鼓励并支持本国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与中国企业竞争;同时还运用多种手段促使欠发达国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成为西方国家“国家安全”的壁垒,给中国企业国际化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中国石油企业应该意识到:遭遇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不可避免的成长经历,积极应对这些纠纷有助于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高;提前布局或紧跟国际业务发展步伐,在主要市场积累一定数量高质量的专利权,是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基础;知识产权纠纷是领先企业限制后发企业的一种手段或竞争对手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预警工作,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美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比较活动于2009年7月22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行。本次活动别具特色:由中、美双方分别就同一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本国法律进行模拟庭审,凸显出两国在商标侵权案件法庭审理程序及实体法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国家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增强,商标侵权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笔者在法信网中以“案由: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类型:民事;审理程序:一审”为关键词条进行高级检索发现,2015年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民事一审文书共有11032份,2017年有21523份,2019年增长至41206份,2021年有42123份,数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中发现,有些企业是恶意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而有些企业是因为缺乏商标注册或使用的法律知识而造成商标侵权行为。对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商标侵权,笔  相似文献   

6.
施扬 《中华商标》2022,(7):68-72
<正>“通知-删除”规则又被称为“避风港”规则,最初起源于美国的《千禧年数字版权法》。我国最早在著作权领域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规定了“通知-删除”规则。《侵权责任法》将“通知-删除”规则适用的范围扩大至一般的网络侵权案件。随着《电子商务法》及《民法典》等法律规范的进一步颁布实施,“通知-删除”规则逐渐在电子商务领域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纠纷中予以适用。在“通知-删除”规则下,  相似文献   

7.
商标共存是指不同的经营者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使用在相同或近似的类别上而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情形。商标因其显著性而发挥表彰之功能,有价值的标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尽管这不是竞争者搭他人商标便车的借口,但是对于因客观情况造成的商标共存现象,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应该提供一种合法性或者可期待的制度依据。通过构建商标共存制度,完善我国的商标侵权判定,对促进商标法的利益平衡并有效预防和化解商标纠纷,促进市场繁荣具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被广为接受的商标侵权要件主要包括:存在侵害商标权的不法行为、存在损害事实、不法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1],也就是存在实施侵权行为的主观恶意。不管是商标的来源识别功能亦或者是其广告功能,其根本目的都是商标权利人为了利用加之于商品之上的商标来区别其商品或服务与其他商品或服务,从而达到构建其联系消费者、使得消费者能够定位到其目标商品的作用。因此,判断其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的标准应当涵盖其是否有基于利用商标权人的商标来攀附商标权人的商誉和误导、混淆消费者使其错误的定位到了非商标权人的商品意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的类型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对商标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下就对网络环境下常见的商标侵权类型及其法律规制逐一加以分析。 一、传统商标侵权的网络化 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因标记或名称的使用引起的商标冲突,就事实外观而言与传统交易环境下的商标侵权纠纷并无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华商标》2008,(3):75-75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将知识产权、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物权、债权、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等十大部分列为一级民事案件案由。 新规定将“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一级案由,下设“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和“不正当竞争、垄断纠纷”3个二级案由,并相应总共设置了33个三级案由和86个四级案由。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各单行法自2001年增设合法来源抗辩条款后,稍具法律知识的被控中间流通环节侵权的当事人为不承担或少承担民事责任,基本都会提出合法来源的抗辩主张。很多情况下,法院也主动问起是否可以提供合法来源。而与此相伴的是,不同法院、同一法院不同审判人员对合法来源的构成要件、合法来源把握的尺度和标准认识无法统一,  相似文献   

12.
郑天锋  李阳 《中华商标》2003,(10):25-27
长达几十年计划体制的影响,在商标权问题上形成了许多与商品经济发展无法协调的特殊法律问题,如商标权的“两本帐”,同一商标在国内外权属的不一致。在商品经济体制之下,同一商标由于体制所造成的这种商标权属状况必然会引起权属争议、侵权纠纷等法律争端。为解决此类商标权问题,国家工商局和外经贸部出台了一系列行政规章,但限于其效力层次低,适用范围有限,强制程度不足,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是有限的。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对以下案件的判决,从法理角度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形成对此类历史遗留问题的正确法律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最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两起“向阳渔港”商标侵权纠纷案,并已作出一审判决。这两起案例,看似商标侵权纠纷,实际涉及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认定驰名商标应掌握的原则等诸多法律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压触电侵权诉讼的归责原则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行为或物件致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不但能够解决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还决定着侵权行为分类、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分配、免责条件等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高危作业侵权诉讼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进一步明确,1千伏及以上高压触电案件是高危作业侵权诉讼的具体类型。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论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串货与现实渠道串货一样,是一种品牌侵权的行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制裁问题。其他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数量的不断增加,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伴随而来的专利侵权纠纷也日渐增多。企业可能会遭到各种侵权指控,如果被控企业缺乏专利侵权纠纷的实战经验,难免在被控侵权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预防和降低重大经济损失,被控企业可采取起诉前的确权认定、诉讼中的抗辩理由与谈判中的和解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7.
1 处理好主营业务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首先 ,当企业同时经营若干不同但相关的产品时 ,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改善。这种因增加相关产品种类而导致的节约 ,就是一种“广度经济”。同一企业经营的不同产品之间具有技术互补性质时 ,广度经济效应会更加显著。生产上 ,当同一企业的两种产品在制造技术或使用人力资本方面可以相互借鉴与相互促进时 ,就会产生广度经济 ;流通过程中 ,经营多种产品的企业可能更有效使用营销力量与资源 ;在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时 ,多种产品企业也可能具有某种优势 ,或是在技术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或是在技术与市场发展上…  相似文献   

18.
姚俐衡 《中华商标》2022,(10):56-59
<正>要旨:侵权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并非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只要违反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均系商标侵权行为。关于侵权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应由侵权行为人对自己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在客观上实施了侵权行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行为人不应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和合理开支,但是,考虑到侵权行为客观上导致相关公众混淆、误认,以及对权利人商誉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行为人仍应承担消除影响的责任,并且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无权使用涉案权利商标标志时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9.
侵权隐蔽性大、调查取证难是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相比较其他民事侵权案件的一个明显特征。为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知识产权法律及司法解释作了调查取证相关条文之规定。入世后,在知识产权方面,《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是须遵守的文件之一。探讨与寻找调查取证方法,总结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证据收集  相似文献   

20.
商标共存作为商标使用中出现的特殊情形,其与商标侵权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所谓共存指的是不同主体所有的相同或近似商标之间的共存;而另一方面,由于商标权是一种排他专用权,如未经商标注册权人的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即构成对注册商标权的侵害。因此,确立商标共存合法性的基础对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合理的商标共存被误判为商标侵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