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家带来严峻挑战 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在进行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游离于全球经济循环之外.中国加入WTO,也是加速我国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而这又给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 (一)计划经济下没有企业家 我对企业家的定义是比较严格的。严格在哪里?就是我不把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当作企业家。因为,在计划经济下连国有企业都很难说是真正的企业,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生产单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小宫隆太郎在中国视察后说,中国的企业不是企业,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企业。蒋一苇同志说,中国的企业不过是一块砖头,推一推动一动,而不象细胞,可以自行繁殖。最近我又听一位同志说,中国那时的企业象植物人。既然连企业都算不上,怎么能有企业家呢?那时的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严格说是  相似文献   

3.
20年与60年     
半年来,我着迷于寻找中国企业家中的“知日派”,开始只是为了准备一期中日企业家比较的报道。半年过去了,对日本企业的了解没有加深多少,但却由此感觉到了一种由企业年岁长短所致的可怕差距。 国内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说,日本企业领导人普遍年纪大、决策慢、思维保守,也不那么勤奋,嗜爱高尔夫和酒。我想他这么说,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在整个90年代,家电业都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一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而日本的企业家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的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  相似文献   

5.
高管薪酬:最佳实践标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国际大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企业家,可以说,优秀的企业家群体是中国企业振兴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去年初写了<葡萄酒--无声的国际社交语言>一文,谈葡萄酒在国际交往、特别是国际商务交往中的文化沟通作用.当时提出这个独家论点,是有感于中信集团高层主管车尔先生在美国大金融家索罗斯家做客时,交流中修正了索罗斯对中国的误解这一段经历,以及日本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对各国文化和生活习俗的细致研究.年中便发生在西班牙焚烧中国鞋的事件,促使将这一重要问题再提出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走向世界市场时须补习各国文化和生活习俗,在商务运作中注意融入当地社会这一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女企业家的性别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凡一提起企业家,人们便会想到倪润峰、张瑞敏等,可有多少人说得出中国知名女企业家的名字呢?几千年的封建落后思想和男权社会禁锢了女性向企业家迈进的步伐,阻碍了女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多少年来,我国女性在企业界所占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妇女社会、经济、政治和家庭地位的巨大变化,中国女企业家阶层已经出现,并在很多领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那么,中国的女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她们与男企业家有些什么样的不同?她们将有着怎样的未来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话不要说得太满曾经亲耳听到国内有一企业老总对日本进口商说:"我们这儿什么都能生产."结果,把日本商人吓了一跳,找个借口就走了,快到手的合同因此飞了.这位国企老总可能不知道日本商人极不信任那种自称什么都行、经常拍胸脯的人.日本进口商选择中国生产厂家时最喜欢那种专业化的企业.日本商人不相信一家企业什么都能生产.如果你说你既能生产中药,又能生产西药,而且质量都很好,日本商人会以为你在吹牛.所以,与日本商人打交道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谦虚一些反而能赢得对方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英才》1998,(5)
●《中国不当“不先生”——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去年的时候,有一本名为《中国可以说“不”》的书,突然火了起来,被称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所写的一本对西方震动最大的书籍。不过不知道是中国人的偶然还是必然,有人说“不”,就肯定会有人说“不要不”或是“不不”以及“为什么要不?”这本今年2月份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中国不当“不先生”——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一书,还是没能免去这个俗  相似文献   

10.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24):268-269
1985《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 被日本人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思想总 汇。这是中国企业家最早能够接触到的教科书——他们从中 知道了什么样的组织才能够称为一个企业。 1986年《艾柯卡自传》 艾柯卡,一位使克莱斯勒公司起死回生的企业家,给当 时的中国同行们送来了得心应手的工具和破旧立新、勇于实 践、百折不挠的勇气。在当时中国,不知道艾柯卡是落后于时 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见衣识男人     
谭相宜 《中国企业家》2007,(24):110-111
我们注意到,此次中国企业家的整体亮相在形象打扮上有很大进步,虽然依然有个别在外貌上对自己"放弃"的特例,但可圈可点之处时时闪现。"中国形象"、"国际视野"、"企业包装",这些看似笼统的概念可以闪烁在每一个人对生活品质追求的细节里。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位企业家的着装,是对自身的一种表达,和对环境的一番呼应,更可算他人生某个时期的一回领悟,一轮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说了算”不仅发生在企业,更经常地发生在中国家庭,甚至可以这样说:家庭中的“家长制”是企业中“一个人说了算”的祖师爷。在企业界,“一个人说了算”不是赵新先一人的“滑铁卢”,而是使过去很多中国企业家掉进去的“老陷阱”,如20世纪80年代,美籍华人企业家王安在电脑行业曾经做到世界前几名,一度使很多中国人倍感骄傲,后来却因王安出现重大个人决策失误,不久使公司破产。导致中国企业家偏爱“一个人说了算”的认识误区由于“一个人说了算”具有致命的缺陷,几乎所有成熟的大企业,尤其是那些世界知名企业,早已不把“一个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中国企业家月度沙龙’来上海来晚了。”刘东华社长说。 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第一次在上海举办月度沙龙。 气温高达三十七八度.企业家们(多为男性)着装从简,从而暴露出男性服装的单调。截至目前.体型已不足以判断一个人与财富的关系,大家衣着又简单,因此一般人不会知道自己面前经过的大都是叱咤上海滩的企业界人物。  相似文献   

14.
资讯平台     
美国《财富》最新推出“亚洲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评选中国内地企业家占据六席入选人数超过韩国、日本、印度 最新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在最新推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年鉴中,中国企业领导人异军突起。在去年的榜单中只有青岛海尔董事长张瑞敏一人上榜,而在今年的《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亚洲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当中,共有6名中国内地企业家入选,人数超过了韩国、日本、印度和中国香港。据《财富》在网站上发布的名单,中国内地入选企业家人数为6人,超过了曰本(5人)、印度(3人)和中国香港(3人)。 入选的6位内地首席执行官中,排名最靠前的是居第6位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排名第12位的是被称为“中国的铁娘子”的上海宝钢集团总经理谢企华。排在第13位的是中国移动公司总经理张立贵,中国移动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企业,名列第15位的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总裁朱云来,他是中国惟一的国际投资银行总裁。排名第20位和第25位的分别是今年4月上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裁陈耕和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军。  相似文献   

15.
读者     
中国企业家的自信来自何方? 看过2002年第12期封面文章中贵刊对张海的专访《“一直在找一个‘1’”》后,我不禁又要为中国企业家的那种自信而担忧。 贵刊记者问张海先生,他既不像KKR、也不像巴菲特,那他的标竿是谁?张海果然做站在世界之巅状回答:“没有哪一家。从某种程度上我很自负地说,我并不一定要找一个西方的坐标。”记得也是在贵刊,某一期的《声音》栏目中,一位久居日本才刚刚回国的经济界人士发现,国内企业和企业家中,大大弥漫着根本看不起日本企业,甚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以质量管理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得以快速成长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成功,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质量管理热,对我国的质量管理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国制造业占整个世界的份额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完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家关切的重大课题.重温日本质量管理模式演进的历史,梳理和探讨其成功的因素,借鉴和学习其成功的经验,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 ,香港著名企业家陈启宗大发感慨 ,说中国人穷不是因为人多 ,而是因为工作效率问题 ,也就是付出太少的问题。他举例说 ,美国人说做 8小时真是 8小时 ,只多不少。日本人每天工作 12小时 ,实在是勤奋。但是中国人呢 ?说是 9点上班 ,来了之后看报、冲茶。到 10点 30分做一点 ,到 11点多差不多快吃午饭了。所以以往几十年中国人每天真工作绝对不够 8小时 ,他估计 ,中国人每天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只有 4个小时 ,就是说每人每天损失 4小时。按 4亿劳动人口计 ,每天损失16亿小时、一年下来 40 0 0亿小时 ,40年来不见了 16万亿小时。他说 ,为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已经逐渐成为最慷慨的慈善家. 有人说,中国企业家阶层用了20年时间从社会的底层迅速崛起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由"农民企业家"蜕变成活跃于国际商场的一代商贾.作为第一代企业家,他们似乎已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曾经只出现在国外企业家身上的从"财富自由"到追求"心灵自由"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刘波 《中国企业家》2015,(21):16-16
《中国企业家》第20期特写《墨斐最后一战》中国需不需要一家新的汽车公司?这是观致诞生之初的口号。初始的豪华团队一出手就不凡,观致的品质已经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可,在中国人自主的情况下,呈现了不输对标德系车型的产品力。观致3可以说从驾驶感受、安全性能、品质管控、外观造型等都可以说是德味十足,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是会造车的。  相似文献   

20.
56岁开始创业,却能用十多年时间把日本三菱重工、三井、韩国三星、现代等国际巨头一一踢出局,管彤贤的成功不仅是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也向中国企业家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一个企业可以让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的同时,把自己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