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实现其食物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在内蒙古、甘肃、河南和陕西4省(自治区)中8个国家级贫困县320户农村居民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物不安全风险承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分析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常被认为是改变居民饮食结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为了探究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影响,采用2001~2020年31个省市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与推荐摄入量有较大差距,城镇化与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居民膳食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4.
一、收入增长态势分析湖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态势,表现为持续、缓慢和水平较低的特征。第一,收入持续增长。湖北省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66.8元,2004年为2890.1元,增加额为323.3元,增长了12.6%。2005年,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99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2%,增速下降了5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客观因素构建了储蓄行为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外部因素中,利率、货币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同等外部条件下,不同农户的家庭规模、借贷数量、缴纳税费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了解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分布的变动状况,明晰收入对农村家庭膳食质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营养干预政策。本文基于1997—2011年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与2015—2018年全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采用随机优势法测算了中国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家庭膳食质量分布的变化情况,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家庭膳食质量改善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收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1)1997—2018年,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家庭膳食质量在不同分位数处均显著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居民的膳食质量水平仍然偏低;(2)低收入群体总体改善程度较高,高收入群体改善程度较低,不同阶层膳食质量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其中,高收入组的膳食质量改善主要发生于1997—2006年,低收入组的膳食质量改善则主要发生于2011—2018年;(3)农村家庭膳食质量评分的收入弹性仅在0.2左右,并随膳食质量评分的提升而下降;家庭人口特征变量、食物价格、食物消费习惯及食物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农村家庭膳食质量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性储蓄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大都忽视了这种预防性动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此,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呈现出结构性断点;针对储蓄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与农村居民储蓄强度正相关,而支出不确定性、名义利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国家贫困县之一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实地调研,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选择行为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受教育年限、中等教育年教育投资费用、子女性别对农村家庭中等教育投资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母亲受教育年限、子女性别、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上学、家庭人口数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母亲在家庭教育选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决策权,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有利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助学贷款制度的不断完善,家庭经济收入已不再是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口碑传播作为中国农村居民在生活中传播信息内容最丰富、最受信任的沟通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各种购买选择。本文从口碑传收双方特征、口碑信息类型与口碑传播对中国农村居民购买决策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入手,兼具考察产品类别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口碑传播者专业能力、意见领袖、感知风险、关系强度和口碑信息类型均显著影响口碑传播对中国农村居民购买决策的影响力,同时,产品类别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居民的家庭食物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家庭食物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贫困地区12个县的农户调查资料构建模型,对影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家庭收入变量对家庭食物安全影响显著,但能量的收入弹性相对偏低,脂肪的收入弹性相对较高;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面临食物不安全风险;农村市场体系的发展有助于家庭食物安全的实现;耕地资源也是贫困农村地区实现家庭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农业生产要素、农村医疗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度、农村产业结构、财政信贷支农等指标数据,针对影响其农村居民收入变动的因素进行研究。财政信贷支农、农村产业结构、城乡融合度、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有较大贡献,其中涉农贷款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效果最为显著。基于此,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从提升财政支农水平、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和提高农村保障水平等角度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耕地质量是指反映耕地生产能力高低、耕地环境状况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与产出效益高低的综合属性,包括耕地的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耕地的环境质量、耕地的管理质量和耕地的经济质量。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状况是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合占耕地总面积的995%,高等地仅占05%。东北地区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看法是东北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从下降转向稳中有升的趋势。作者认为过去东北地区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上呈下降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下降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并逐步趋于上升,耕地的管理质量和耕地的经济质量均明显上升,但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耕地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耕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耕地“占优补劣”导致局部区域耕地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微观家庭视角下长江上游库区移民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移民适应的策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移民适应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统计分析法,分析影响移民适应的因素与移民适应状况及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异质性。[结果]发现户主特征(户主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移民适应没有显著关系;家庭特征(是否负债、是否受灾),经济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土地面积),政治因素(是否有党员干部、意见受重视程度、政策满意度、政治参与度),文化因素(语言异同、身份认同)与库区移民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长江上游库区移民的总体适应比仅68%,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比分别为71.0%,68.3%,65.8%;适应的移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和耕地面积分别比不适应的移民家庭多1 815.01元、0.24hm~2。[结论]长江上游库区移民总体适应状况不佳,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状况存在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也存在显著异质性。移民适应的状况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移民适应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报表是通过少量感度浓缩的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表达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报告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分析是分析主体根据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为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计划、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分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本文将对影响报表分析质量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国家现代蜂产业体系蜂农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家庭养蜂技术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地区间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蜂农户参加资本主导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并不能提高蜂农的养蜂技术效率,非成熟蜜比重过高降低了蜂农的养蜂技术效率,蜂农的受教育程度、养蜂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及其在村中的相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深入分析食物安全、家庭食物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利用12个国家挟贫重点县的农户调查资料,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贫困农村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和程度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食物安全广度不断扩大,但是食物安全深度却出现下降;食物获得能力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粮食自给能力有助于降低家庭的食物不安全发生概率;食物可获得性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市场方便度越高,实现家庭食物安全的概率越高;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复杂程度和家庭温饱负担程度的提高,农户面临的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概率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时代巩固脱贫成果需要大力提升精准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能力,而生计多样化是家庭应对外部干扰和提升生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精准脱贫户实现可持续生计、防止返贫的核心保障。本文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基于就业多样化和收入多样化的双重视角,对精准脱贫户生计多样化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特征、劳动力构成、外部环境和产业发展均会显著影响精准脱贫户生计多样化。其中,男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高于女性,代际效应对高层级生计多样化具有促进作用,这对于我国后扶贫开发时期的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彬如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129-134
近些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农村消费的总体水平及其恩格尔系数仍然处在较低的阶段.文章采用Kaya恒等式的拓展,对模型中的多个变量进行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建立中国农村消费解构模型,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解为消费结构因素、消费率因素、收入因素及通货膨胀因素,并基于1999~2012年中国农村消费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表明:1999~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之前消费率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变化的干预值最大,2001~ 2012年收入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干预值与干预率均急剧增大,收入因素在这一时期成为影响消费变化的主因,消费率因素次之.就1999~ 2012年各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干预值与干预率而言,收入因素的干预值与干预率最大.该文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相关讨论,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应当从推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与消费结构转变人手,最终实现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