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宇  刘杰 《经济论坛》2005,(23):123-126
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试点工作的启动。截止2005年8月19日,第二批股改试点尘埃落定,所有42家试点公司方案全部通过。2005年8月23日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就股改的全面推进做出了战略性部署。本文将分析总结试点公司方案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以期对下一步股改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有股减持1999年12月开始,就像悬在斯芬达克头上的那把剑,给中国股市带来了长期低迷,几经周折,今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为落实“国九条”,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并已经全面展开。截至2005年12月19日,共有14批366家上市公司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改。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变革,其目的是逐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进而不断优化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文章从实证角度以2005年9月公布的全面股改首批40家和第二批32家共计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以期从中发现规律,为股权分置改革的纵深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 《经济论坛》2006,(3):119-120
从2005年4月29日,我国开始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随着第三批的武钢股份、新钢钒、新兴铸管和北方国际等国际公司纷纷亮相,拉开了中央企业全面股改的序幕;10月份,含B股的上海永久和深万科进入股改程序标志着含B股公司的股权分置工作开始启动,股改向前迈出了极其慎重而重要的一步;11月7日,进入股改的深振业在股改方案中首家推出了认沽权利,中海发展则成为沪市第一家含H股的股改公司。截至目前,共有223家公司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改,虽然相对沪深两市1400余家上市公司而言尚属少数,但根据对试点及全面股改后前几批公司的总结,股…  相似文献   

5.
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进行了3个多月之后,不久将在深沪股市全面铺开,这无疑是今夏股市最热的话题。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G股)一直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热点,而其良好的赚钱效应也为市场注人了人气。除两家公司的股权方案相对较差,其市场走势较弱外,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关系管理: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一贯专注于投资者关系的上市公司,才能在资本市场上基业长青。自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推出首批4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后仅月余,在6月20日又再次推出了第二批共42家试点公司。二批试点公司不仅数量大大超过首批试点,而且公司覆盖面也更加广泛,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等超级大盘股赫然其中,显然,大型中央企业将成为今后股权分置改革的重点。证监会和国资委既然敢推出大型企业试点,那么就传递给市场一个信心,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让人感到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潮流势不可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试点公司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有关政策规定的陆续出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在两地证券交易市场全面展开。据统计,截至目前,深沪两市共有674家公司已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占深沪两市总家数的比重为49.78%,而两市股改公司总市值已经过半,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从已推出股改方案来看,众多上市公司出于不同背景、持股成本与目标期望,分别推出了形形色色的股改方案。不但“送股”、“缩股”、“送现金”、“送权证”、“公积金转赠”、“重组”等种种方式不一而足,而且多种方式交叉并举者屡见不鲜,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  相似文献   

8.
康鹏 《经济论坛》2006,(10):113-114
一、前言自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06年2月,已经有21批共58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些公司均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认股权证或支付现金的“对价”方式。“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可见,股权分置中“对价”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向流通股股东所支付的代价。本文将从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一项重大制度性、基础性战略举措,股权分置改革,在市场各方的支持、参与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自2005年4月两批试点起步,至2005年11月底分批实施,已经实施或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企业共11批,达293家。相对于全国1400多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改方案的292家上市公司已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左右,基本涵盖了不同种类、不同特性的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对凝聚了社会各界智慧.体现了不同企业禀赋的各类原创性的个案进行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浅论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中开始,股权分置改革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论坛中的主题,此次股改政策的出台被人们广泛认同为我国证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重大契机。这种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长期以来股权分置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痼疾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浪潮,股权分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各方对于股权分置问题的认识和决心趋于统一,经过两批试点企业的尝试之后,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全面展开。一、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意义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被人为分割成两大块,一部分股权上…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的短期市场效应与长期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基础上,从短期市场效应和长期公司绩效两个方面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的理论模型,在剔除掉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后,综合衡量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首先,运用事件研究方法,以全面股改前40批939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以个股日超常收益率等指标作为度量指标,探讨了股改的短期市场效应。其次,利用股改前后的四期公司绩效数据,借助平均绩效等指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了股改带来的长期公司绩效。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市场存在波动,但总体上,改革对证券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分离长期经济周期影响后,上市公司绩效有着明显的改善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这种改善来自主营业务。随着环境的改善,股改的积极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学艳 《经济师》2008,(4):91-92
中国股市存在着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股权分置”问题,导致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公司经营绩效低下。截止2007年1月4日,沪深市已经有1137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文章选取2005年底前完成股改的328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却表明样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在股改后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一项重大制度性、基础性战略举措,股权分置改革,在市场各方的支持、参与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自2005年4月两批试点起步,至2005年11月底分批实施,已经实施或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企业共11批,达293家.相对于全国1400多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改方案的292家上市公司已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左右,基本涵盖了不同种类、不同特性的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对凝聚了社会各界智慧、体现了不同企业禀赋的各类原创性的个案进行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产权属性和竞争环境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2)股改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明显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却明显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3)股改后,在高度竞争行业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在中度和低度竞争行业中两者则无明显差别;(4)股改后,高度竞争行业内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还表明,产权论和市场竞争论二者作用的发挥都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同产权属性的公司绩效并不相同。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本文还就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凤洲  孔丰  崔杰 《经济师》2008,(11):17-20
随着改革的深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完成了股改工作,从已完成的股改情况来看,改革效果非常好,目前股改收尾工作还在进行着,曾在市场上广泛流传的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种种疑问已逐渐淡去,其中当时引起市场各方密切关注和激烈争论的对价支付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还在演化。文章通过对国有资产流失判定标准的分析,以国有资本保值率为核心指标,选取第一、二批46家试点公司中28家含国有股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看以账面净资产计算,国有资产的确是发生了损失;但从长期以市值计算来看,将会大大溢价,因此,对价的支付可以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正式启动.按照新的融资管理办法,只有股改完成半年以上的公司方可再融资,加快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步伐.股权分置改革现已进入尾声即将进入全流通时代,这样的经济背景势必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二批42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名单甫一公布,股市又现反弹.试点公司数量之多,远超市场此前预期,此举表明管理层解决股权分置的决心与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以往对股改前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不相关或相关度不高。通过对比股权分置改革前后高管薪酬的情况,本文实证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高管激励机制的影响。我们发现,与股改前相比,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显著提高;与未股改公司相比,股改公司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更高。本文论证了股权流通性改善对于完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积极意义,为全面评估股权分置改革与理解高管薪酬的制度约束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5年、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 275家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进行研究,采用了修正的Jones模型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并对其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降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降低股改前一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本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监管和盈余管理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林凡  陈斌 《经济管理》2006,(17):48-52
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改的“对价”方案普遍考虑了非流通股份流通后对股价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中,非流通股比例、当前股价与净资产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对价”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可得的基本判断是,当前的股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化博弈机制,这个机制保障了两类股东在各自利益前提下达成妥协的可能。但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以及股改的对价比率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仍是这一机制存有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