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城市(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民成为城市(镇)化推进中一支有生力量——农民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市(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庞大人口在带来城市进步和繁荣的同时,也因为农民工的“边缘人”身份而带来了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农民工融人城市问题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城市而言,水资源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城市是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区域,是用水强度大、水质要求高的区域。但近几年,我国多个城市频频爆出水安全问题,如缺水、水质差、洪灾严重等。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水安全成了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的城市正在经历了一场大考验,在城市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任何城市均不能回避水资源安全问题。从水污染治理到远距离调水,从实施阶梯水价到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各个城市都在想尽一切  相似文献   

3.
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5,(24):51-5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低保”人群的贫困问题更加凸显,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处境可能更加困难,贫困群体的数量也有增大的趋势。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贫困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例如长期福利依赖和隐性就业问题等,已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维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研究城市“低保”制度与低保对象就业决策的关系,以防止长期依赖和社会排斥,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模式——以梅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07,27(3):458-462
欠发达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流源地”,其人口城市化模式具有显著的特征。从人口城市化的导向、动力、空间、目标等方面分析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的模式特征,认为受多重导向作用。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非剩余”劳动力推动明显,人口本地城市化弱化,非两栖化非完全式的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对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方琼 《广东经济》2002,(4):16-21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人口的大量聚集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与城市基础功能的不断完善,这不仅是保证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支撑条件,也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建设资金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广东省城市建设投资的总体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但省内各地投资水平差异性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政府单一投资主体难以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为此,建议在稳步扩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引进各类投资主体,建立与完善政府投入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以促进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保障“十五”期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6.
城市从其诞生开始就是人类生息活动密集的地理区域,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集中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尤其是生态问题。中国城市正处在发展中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尚不发达,但由于人口、产业密集、物质、能源消耗密集,废弃物密集,从而引起的人口、原料、能源、环境、食品、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匮缺、拥挤、阻塞、污染等城市生态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令人注目。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城市生态系统是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地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水平,是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化的表面特征表现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测定,目前国内外最为通用的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数,即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在我国通常有三个标准:(1)非农业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2)市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3)市镇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悖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人口生产方式与社会整体发展不协调,社会角色转换与相应政治权利缺失,国内经济一体化与社会文化排他性,农村社会转型与公共产品供给缺失等."拉美陷阱"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超 《经济前沿》2010,(4):41-54
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7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个城市一个标准家庭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估算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指标时,淮安和宿迁是最“绿色”的城市,大庆和牡丹江是最“灰色”的城市;即使在最“灰色”的城市大庆,一个标准家庭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仅是美国最“绿色”城市圣地亚哥的1/5;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收入、气温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等因素对碳排放均有影响,家庭碳排放量与一月份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刘玲睿 《经济师》2009,(11):30-31
城市化是在“两难悖论”的复杂博弈之中推进的,城市化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随之而来产生了诸多新的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化席卷农民工群体涌入城镇社区,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地位与人际网络等差异,农民工逐渐被城市社会边缘化。以城市农民工廉租房制度实施的现状为表述对象,从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取向与覆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提出“国家-社会”合作供给农民工住房公共品的整体吸纳路径。  相似文献   

12.
A“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发展,其城市的规模、数量、发达程度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很快.于是,城市膨胀,城市人口膨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B在“城市化”加速的同时,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而且已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卢花 《大陆桥视野》2012,(14):157-157,15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城市化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这就出现了另一种城市化——“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对浙江省11个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进入工业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作为集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在“两化”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城市发展本身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犯罪率上升等,统称之为城市病。  相似文献   

16.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北京市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并和中心城区一起组成了新的核心区域,人口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域聚集。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正处在新一轮的集聚阶段,新的核心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在长期内,整个区域内人口分布将向均衡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警惕人口城市化中的“拉美陷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推进到以大城市为主的第二阶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也已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由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过渡到以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但是,以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则需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和吸取国际人口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研究和吸取人口城市化“拉美陷阱”的教训。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到第二阶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05,(8):22-32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9.
人口乡城流动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保护伞”、“安全网”、“减震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已成为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而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有着重要地位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更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问题,特别是对农民的结构性流动来说,在目前还仅仅只是个开端,从人口颖城流动的角度审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制约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各种现代城市问题并不单纯地与城市规模的大小有关,城市人口过密化是产生现代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城市的实质性城市化地域和人口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对我国城市与国外人口过密城市的比较,阐明了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化问题的实态,并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我国大城市发展、城市近郊耕地保护、旧城改造等与城市人口过密化有关的若干城市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