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城乡和谐共生的一个微观体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与农户共生不仅有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而且对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涉农供应链中共生关系的发展遵循一条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路径,涉农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的维系和强化是涉农供应链构建、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营造有利于共生关系发展的良好共生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融资难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而民间金融利用大量的闲置资金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研究发现,民间金融与微小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共生的基本原理。从共生理论的视角解释了目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面临的融资后主业空心化、融资成本高、难以监管等问题。并从规范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角度,提出了中小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共生关系的优化路径:规范中小企业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4.
生物共生学说的发展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梳理了生物共生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介绍了最新学术研究状况,概括总结了生物共生的本质;概括并划分了生物共生学说在其它领域三个层面的应用与发展:第一层面将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抽象与升华并应用到社会文化领域,第二层面是将生物共生的概念体系与技术方法直接借鉴应用到科技与经济领域,第三层面是在借鉴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本文认为借鉴与发展并重是共生理论研究与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wet-land),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湿地经济价值的表现和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发展生态旅游是湿地经济价值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文章主要运用共生理论,探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指出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方向进化,是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银企关系的文献,或是从企业融资理论的视角间接审视银企关系,或是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理论、博弈论等视角直接分析银企关系模式与行为选择。本文认为,互利关系是融资关系的实质和基础,基于互利关系的研究应该成为融资关系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银企共生模式的测评模型,并从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两个维度对我国制造业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银企共生状态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测评模型对银企关系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生能量可以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分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股权、契约、信任等共生媒介是共生模式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共生媒介入手,采取子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中间性体制组织发育、诚信文化氛围营造等措施,促进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这一战略部署,要科学理解其内涵和本质,正确认识其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意义,合理设计统筹发展的目标与内容,构建有效的实施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与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休闲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十九世纪中叶初露端倪.它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适时而生的.尽管它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但已经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研究休闲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冯维和 《全国商情》2012,(10):7-8,14
丘陵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完善城乡发展布局,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必须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完善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相关制度;必须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建立体系完整、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必须大力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一个是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的市民化;一个是推进城郊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集中化。农民变成真正的市民需要有三个保障条件:一是能在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宅,家属能在城市居住;三是能够享受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放弃两个权力:一是农村耕地的承包权,一是宅基地的使用权。实现这“三保障、两放弃”的农民才是真正的城市化的农民,实现“三保障、两放弃”后的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