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栋  许正松 《山西农经》2023,(8):114-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变的里程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无疑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首要目标。文章以安徽省亳州市辉山村为例,梳理脱贫攻坚成果,探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继续让帮扶干部和农村第一书记的“一把手工程”起到正确且有效的指导效用,让产业发展成为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帮扶村S村为例,探索目前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即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将“短期产业”发展为“长短期结合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匹配长短期产业需求、推动人才振兴等具体举措,系统推进乡村全面建设,并提出目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为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深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实践、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提出并深入阐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战略演进过程,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这一战略演进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持续提升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能力及坚持系统观念是战略演进的支撑,而持续强化战略实施的动力机制和优化工作推进体系是战略演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发展的重点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衔接期内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及其重点、难点,进而提出包括党、政、市场其他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主体;规划、政策、体制机制;产业、人才在内的多维有效衔接路径,力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  相似文献   

5.
王先位 《山西农经》2022,(24):55-57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文章从基本前提、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等3个维度上理解和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发展规划、产业发展、人才队伍等5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二者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对于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波 《山西农经》2023,(21):72-74+14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历史逻辑、实现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帮扶对象、持续时间、各类主体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乡村人力资源空心化严重、农民内生动力不足、乡村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乡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等多重挑战,需要从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吸收借鉴国际乡村治理经验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本研究在对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新疆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的困境,并找出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具有坚实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逻辑基础。新疆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过程中面临着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发展限制、政府和市场发展方式转换困难、经营水平和产业价值提升困难等困境。应通过优化乡村产业营商环境、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提升产业经营发展能力等推动新疆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顺利演进。  相似文献   

8.
王智 《山西农经》2022,(2):90-92
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策略展开研究。阐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总结了吕梁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就,提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凉山州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努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助力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如何发展产业从而"稳脱贫、防返贫",成为多方研究的课题。农发行凉山州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努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助力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农村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延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胜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相关人员需整合开发延边红色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文章分析了延边发展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优势,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延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延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8年青龙满族自治县退出全国贫困县序列,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脱贫之后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响应国家号召,依靠自身优势,实现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发展现状,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深度贫困村L村为例,分析了山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难点,深入剖析了深度贫困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思考和探讨了深度贫困村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为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21—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如何解决好提升脱贫户家庭收入的问题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工作。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谨汤村脱贫户的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脱贫户提升收入的路径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中促进脱贫户增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农发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全力支持原20个深度贫困县脱贫后,继续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努力。本文以信贷支持乐业县乡村振兴发展为切入点,探索金融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效举措,提出进一步完善有关帮扶机制的工作思路,为金融领域支持乡村振兴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冯亚婷 《山西农经》2023,(11):77-79
乡村产业发展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的关键一环,也是新时代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产业发展始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存在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发展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备、乡村人才建设配备不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衔接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各级财政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逐年增加,产业项目硕果盈枝,但资金使用不规范、账务处理不科学等问题时有发生.鉴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管理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树立新思维,推动南疆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要素汇聚涌动,民族文化赋能产业融合,激发农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智慧农业,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补齐产业振兴政策短板等方面探寻实践路径,旨在推动南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持续发挥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扶贫道路、扶贫经验及成果,研究精准扶贫阶段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不断丰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理论基础。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目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的实践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实现战略转变所面临的挑战。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工作体系等任务探索两大战略有机衔接的对策,提出夯实微观基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保障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巩固贫困村脱贫成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借鉴我国成功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典型经验,结合黎塘镇3个脱贫村的产业实际,对3个脱贫村采取的产业发展措施进行对比分析,梳理目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并提出应对措施,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向好健康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见质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