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0~2015年林下经济发展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林下经济发展指标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之间的VAR模型,运用Eviews 6.0检验了林下经济发展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协整关系,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指标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2000~2015年期间,林下经济发展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林下经济发展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贡献度最大,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的贡献度次之。因此,建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短期内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的林下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等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具有较大贡献度的林下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进行"内涵式发展",合理利用和发展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贡献度较小的林下经济中的其他行业,在助力经济转型时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大量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林下经济,兴林富民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经济对于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林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国内多个省份陆续出台了加快本省林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林下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本文着重对于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和林下经济的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对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推进我省林下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林业、提高我省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探讨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针对现阶段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与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完善林间套种体系、发展林下套种方式、结合林下养殖方法、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四个方面,对如何完善发展我国林业经济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快林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当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林业经营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为目标的林下经济引起了人们的目益关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林业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亮 《山西农经》2022,(15):117-119+128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情况下,进一步落实科学经济发展理念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林业经济体量不断增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受到广泛重视。强化林业发展,不仅能提高林业经济水平,而且能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因而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文章从林业价值分析入手,分析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要素,研究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阐述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森林康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包含了众多的可再生资源:林业、野生植物、动物资源等等。而林业资源又是长期发展重点。寻求经济发展转型,以发展林下经济来实现森林康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特点,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视绿色发展,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林业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支柱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转型阶段,要改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叙述了经济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阐述了林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常态下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技扶贫是我国针对落后地区提出的经济发展理念,对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科技扶贫和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结合发展,成为山区落后地区的重要出路.对此本文就将对科技扶贫林下经济作物中职新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科技扶贫过程的原则和策略,以及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给相关经济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支莉 《山西农经》2022,(5):131-133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加之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的共识。文章分析了低碳经济在林业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低碳林业的发展原则,探讨了影响林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及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提出了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木材产品的需求增加。林业经营需要不断向前发展,而想要满足市场需要以及节约林业资源,林下经济必须得到人们的认可并被合理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林下经济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林下经济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从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峰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林下经济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实现国有林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林下经济发展背景和趋势的研究、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剖析,以及对其发展林下经济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高峰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思想路径和行动路径,以期在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峰样板"的重要实践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我国的林业资源贫乏,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尤其重视林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环保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经济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国发展林业经济必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基于建设特色林下经济产业体系,突出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抓好主导产业,打造知名品牌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介绍了福建、江西、广东3省发展林下经济的做法、措施、成效。由于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并注重培育典型,3省的林下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地增加了林农收入,提高了造林成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从中得出几点启示。建议五级书记抓林改,制定规划统筹安排,提升林业行业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是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林下经济总产值逐年剧增,参与人数超过3400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储备林充足的林下空间中,种植经济作物,可增加项目收益,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不同于一般的林下种植,在国家储备林中发展林下经济不能损害目标树种的生长培育,应明确采用的种植模式和投资管理方式。对于参与企业,建议以订单式生产为主,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种植产品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余文忠 《山西农经》2023,(2):113-115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的现代发展形式,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使经济林从单一的林产业转向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文章分析了林下经济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其评估模式,根据林下经济当前阶段发展问题,提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策略,以期为地区第一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增收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林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转型。如何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开拓林业经济发展新思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发展休闲林业经济,发挥森林资源功能,是实现林业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分析了休闲林业经济在林业产业转型期的意义,发展休闲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创新休闲林业经济发展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下经济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双赢发展模式。分析了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对各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富民林业”。林业经济具有绿色、循环、低碳的重要特征,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前景十分光明。加快林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树立现代化理念,积极推进现代林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内林场多年来习惯于使用单一林业经济模式,导致林下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浪费大量资源,降低林业综合效益。在这样的形势下,林下经济成为林场寻求新的发展的重要方式。从青海基层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主要模式,提出了加强林下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