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现代金融理论范式及其困境(一)现代金融理论逻辑范式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现代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基于以上思路所发展起来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和期权定价理论(OPT)等一系列经典理论,并且承袭了经济学的“理性范式”研究思路,它们基本遵循以下假定:(1)证券投资者是理性的,按照最大效用原则进行个体的投资活动,投资者具有风险厌恶特质;(2)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及全体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与认同;(3)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利润。总的来说,现代金融理论是以完全理性的投资交易行为和完美无暇的市场基础为其理论假设的,有三个关键的概念性假设:理性投资者、市场有效和随机游动。理性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在投资研究领域,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现代主流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秉承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其模型与范式是以"理性"作为最基本的分析框架的,以理性的"经济人"作为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从而形成了以数理金融为表征的现代主流金融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金融理论范式及其困境 (一)现代金融理论逻辑范式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  相似文献   

4.
效用函数与行为人:一个金融经济学视角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用函数是刻画行为人特征的基本工具,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行为金融学产生之前,标准的新古典范式一直居于主流地位.但行为金融学中通过引入财富偏好、习惯形成等因素.效用函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金融经济学也以此为基础步入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理论进展不仅全面推动了金融经济学的发展,对经济学其它分支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的不确定性选择问题,传统主流金融学以理性假设为基础发展出了两种研究投资选择的范式: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与Von Neumann-Morgenstern的期望效用理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这两种研究范式在指导投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于是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工作.行为金融学借鉴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相关研究成果,弱化经济行为人理性的假设,金融学者从投资者的实际心理和行为出发,尝试构建新的模型来解释金融异象,推进了对于投资者投资选择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本文对投资选择理论从传统主流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以及主要改进工作直至行为金融理论的各种努力进行了梳理,展现了投资选择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前景.  相似文献   

6.
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掀起的金融变革和创新势潮,在推动世界各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经济学各种理论和分析方法在社会经济的各个层次的应用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从资本市场的运作、投资组合的构造、交易策略的选择,到理论假设的检验、分析工具的优化、监管制度的设计等等,几乎渗入了现代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金融预测中的统计方法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在贷款回收率预测中运用的马尔柯夫预测法和在期权定价、破产预测中运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相似文献   

7.
法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法律金融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金融理论是法律经济学在金融学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法律金融理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宏观法律金融理论和微观法律金融理论,法律金融理论对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也存在过分推崇英美法、研究范式单一、对转轨国家经验研究单薄等缺陷.  相似文献   

8.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证券资产定价转化为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实现证券资产的间接定价。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的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证券资产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但这些理论模型间缺乏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尚未突破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9.
新古典经济学的严密体系有5个重要的基础性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偏好一致性以及自利性假设。行为经济学对这些假设提出了挑战,指出:消费者具有系统性、可预测的行为偏差,新古典经济学的5个假设与现实不符;金融机构会利用消费者的行为偏差谋利,导致竞争非有效;要在传统纠正市场失灵方法的基础上,重视从更深层面上纠正消费者行为偏差;需要结合具体的偏差类型,采取自由放任、政府干预、市场化取向的政府柔性干预等思路纠正消费者行为偏差;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行为干预和产品干预,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能力建设。行为经济学动摇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但其挑战是有力的,对人类行为的认识和解释更加接近于实际,也促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我国在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过程中,应支持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重视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演化经济学是以自然界的演化规律为借鉴,研究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产权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理论,强调交易费用的比较,市场机制的发挥和私有产权的明晰化。从演化经济学角度看,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以有限理性为基本假设,认为制度变迁的过程是连续的,有其进步之处。但是,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中的制度变迁理论过分强调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忽略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颠倒了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分支———行为经济学融和了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特点,提出了人类行为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有限自制等三点假设,从而修改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范式,推翻了有效市场假说,代之以“社会人”和“有限理性”假设下有血有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学已有较完整的分析范式和框架,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按规范的逻辑框架来讲解经济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经济学思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宏微观各经济理论的内在联系,讲授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要注重日常生活语言、经济专业语言和数学工具语言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向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使经济学的教育教学形成长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新古典经济学的严密体系有5个重要的基础性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偏好一致性以及自利性。行为经济学对这些假设提出了挑战,指出:消费者具有系统性、可预测的行为偏差,新古典经济学的5个假设与现实不符;金融机构会利用消费者的行为偏差谋利,导致竞争非有效。对此,行为经济学提出,要在传统纠正市场失灵方法的基础上,从更深层面上纠正消费者行为偏差,需要结合具体的偏差类型,采取自由放任、政府干预、市场化取向的政府柔性干预等方式;同时,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行为干预和产品干预,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能力的建设。行为经济学动摇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但其挑战是有力的,对人类行为的认识和解释更加接近于实际,也促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我国在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过程中,应支持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重视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现代主流金融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为标准。将股票定价理论的发展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主流金融理论兴起之前、主流金融理论进一步发展以及对主流金融理论的修补或重建。在考察了三阶段的各种理论假说及其演进脉络后,本文提出了以演化经济学范式对定价理论进行分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市场逐步占据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时代,现代金融理论不再以货币和银行而是以资本市场运营和资本资产的选择及定价为核心。西方金融理论从早期的货币理论到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其研究方法从利用纯经济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发展到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引入大量数学工具进行模型化的定量分析;其后进入将金融学与数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交叉,形成金融工程及行为金融等边缘性或交叉性的研究阶段。其发展背景及逻辑路径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市场增进功能与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基于开发性金融的案例,通过修正传统经济学中的信贷均衡模型,本文尝试性地建立了考虑政府因素的市场模型,并对各国金融发展方式以及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理解金融发展中国模式的要害是剖析政府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的博弈与磨合。特别重要的是,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参与市场形成实际上是改革逻辑的一种内生需要,由此也决定了政府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弥补市场不足和增进市场功能的正向作用。这种作用无疑会挑战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判断,它也时刻提醒我们需要格外关注现有金融市场化理论的适用性,从而将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路径选择的注意力放在探寻政府因素与其他市场因素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的有效组合与合理兼容。  相似文献   

17.
刘超  刘丽 《上海金融》2012,(5):27-35,49,116
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而不断革新。系统科学能够全面有效解决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系统科学理论逐步应用于金融研究中。为发展金融理论、指导金融实践,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系统科学范式下的金融理论体系。系统金融理论采用非线性、复杂性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因而较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是金融理论研究范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谭日恭 《上海金融》2007,41(9):58-61
金融资产价格与成交量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在很多实证研究中都得到确定,不同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在过去六十多年来的近代金融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以金融经济学为基础的传统标准金融理论阶段和行为金融学阶段两个时期,而不同的资产价格与成交量关系学说就是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形成。不同时期产生的资产价格与成交量关系学说,在模型上的假设和参数上的设定,都受到学说形成时的金融学界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市场逐步占据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时代,现代金融理论不再以货币和银行为核心,而是以资本市场运营和资本资产的选择及定价为核心。西方金融理论从早期的货币理论到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其研究方法从利用纯经济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发展到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引入大量数学3工具进行模型化的定量分析,其后进入将金融学与数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交叉,形成金融工程及行为金融等边缘性或交叉性的研究阶段,其发展背号及逻辑路径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重要启示,本文着重讲述信息经济对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标准的现代金融理论的模型与范式,基本上局限于“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对金融市场的行为进行了理想化的假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学者日益重视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异象,而这些异象的理性解释不能令人满意。行为金融理论正是金融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异象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完善起来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借鉴了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研究成果后,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学的研究,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