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本文在双元性组织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双元性组织创新平衡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佳都新太的创新实践为样本,探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双元性组织创新平衡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在创新路径选择和资源配置上,基于“平衡”和“匹配”两大过程将创新活动与结构演化融合,通过双元性组织创新平衡机制的设计和运行安排,能够协调挖掘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的冲突和相应的资源争夺,跨越组织管理悖论,改进组织创新绩效。本研究为企业创新路径选择和管理悖论突破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思维,企业在从事创新活动过程中除了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应该注重挖掘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2.
王遂昆  李菁 《会计之友》2021,(14):54-59
以2014—2018年深市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相对于开发式创新投资,产品市场竞争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在市场竞争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政府补助的增加会强化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并增强市场竞争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减少投资短视行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3.
组织冗余在应对外部环境突变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组织冗余与整体创新投资关系的探究,基于企业具体投资活动的研究较少。以2013—2017年深沪两市上市企业为样本,在考察组织冗余对双元创新异质性影响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对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后发现:组织冗余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但与开发式创新没有显著相关性;股权集中度可以抑制组织冗余资源用于双元创新的投资,而股权制衡对组织冗余与双元创新的调节作用表现得并不明显。根据产权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的进一步回归结果表明,股权制衡作为企业重要的治理机制,在国有企业中正向调节组织冗余与探索式创新投资的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外部环境效应替代了内部治理机制,股权制衡并未发挥其治理作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以2013-2017年重庆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按照创新活动对企业分类,分别探析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创新投入对政府补贴和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当期及滞后一期政府补贴的共同作用对无创新活动企业的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有消极作用;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包含探索式和开发式创新的双元创新,其中,当期探索式、开发式创新及滞后一期的开发式创新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7,(5):79-85
本文采用定量文献综述的元分析方法 ,基于72篇实证研究文献的223个效应值,考察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都与企业绩效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探索式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的影响更明显,利用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更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匹配方式,不论是双元平衡还是双元联合,都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双元联合的影响比双元平衡强。因此,企业既要通过利用式创新增加当前收益,又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并且处理好二者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考察我国高科技新创企业逆向型FDI行为,认为我国高科技新创企业逆向型FDI是海外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并阐述了逆向型FDI中的探索性学习与开发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及其平衡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关于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并没有一致结论。文章将企业绩效细分为新产品绩效和财务绩效,以苏州工业园区186家科技型企业为被试对象,分别研究不同创新战略对不同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创新战略对不同企业绩效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问题。绩效管理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优化企业活动的重要内部管控制度之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家精神等非正式制度的核心,对企业的长期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格力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格力四个战略阶段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进行编码并得出二者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完成对应框架体系构建。结果表明,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来源于企业需求,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工具相辅相成,企业愿景对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具有助推作用。基于此,本文得到如下启示:第一,精准定位企业需求,重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建设;第二,优化企业反馈机制,增强企业内外部信息连通性;第三,科学理解绩效管理,培育企业绩效文化;第四,深化企业预测研究,树立合理企业愿景。本研究成果为企业拓展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启示,有利于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更多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3,(11):121-123
本文立足于动态视角对组织复杂性的管理展开研究,进而提出了包括动态要素、实施模型和成功要素的组织复杂性动态管理的逻辑框架。以格力电器为案例,基于逻辑框架,阶段性地描述格力电器组织复杂性动态管理的过程,分析动态要素、实施模型以评价其组织复杂性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3,(6):3-7
为能够科学定量的跟踪与控制我国航天企业的组织创新路径在动态形成过程中的演化机制,本文基于动态结构BP神经网络来针对组织创新路径演化的不同形态进行控制系统的构建,并利用动态结构BP神经网络来提升传统模糊控制系统的精度,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对我国航天企业的组织创新路径的演化进行模糊控制的目的,并基于控制仿真曲线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最后结果表明:通过对影响航天企业的组织创新路径演化要素的模糊控制,能够使组织创新路径的时效性大幅度提升,并且此种控制方法超调小,响应快,无静差,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对组织创新路径的演化做出迅速的相应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国内一家商业地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组织社会化理论,从主动社会化和被动社会化两个方面入手,对案例企业中管理培训生培养体系的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从而对现有的管理培训生项目进行优化,进而促进管理培训生在组织中的社会化进程、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综合型管理人才,促进组织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变革型领导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对组织文化建设与发展产生的作用,详细地解释了领导者如何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运用权变性奖酬、鼓舞式激励、智力性刺激、理想化影响、个性化关怀以及综合变革型领导的特点来促进企业市场式文化、发展式文化、部落式文化、层级式文化等不同导向的组织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本文基于交互作用视角发现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组织认同与组织形象这两大重要因素是推动变革型领导对组织文化演进影响作用所不可或缺的。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构建出变革型领导对组织文化演进作用的跨阶段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媒体企业构建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人力资源管理(HRM)上升到可以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本文研究以Schuler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HRM)分析框架5P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无锡村田的案例研究,对该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围绕组织战略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哲学、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过程、人力资源进步的新5P模型,进一步完善行为视角下强调战略整合内在一致性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张婉露 《价值工程》2019,38(6):38-41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利用互联网大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创新商业模式等途径在传统的领域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现代企业之间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和技术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文章结合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特点,通过对滴滴出行这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出影响滴滴出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六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3,(6):121-124
在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和金融等政策框架下,如何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提出了一个产业集群政策的CPEE分析框架,并基于这框架对广东产业集群政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PEE框架能有效地分析产业集群政策和实施方案的现状,并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指出广东产业集群政策的不足以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德梅 《价值工程》2015,(17):50-52
随着冶炼企业竞争加剧,矿产资源逐渐匮乏,冶炼企业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导致环境遭受破坏,职工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冶炼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对冶炼企业创新进行分析,构建冶炼企业价值链活动创新图,并提出政策性建议,希望能给冶炼企业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碳产业发展的碳锁定效应对碳减排及产业低碳转型造成刚性制约,把握碳锁定的成因进而有效实现碳解锁,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基于此,构建了碳锁定效应改进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角度提炼碳锁定效应驱动因素,分析各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为重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高碳产业发展的技术—制度双重锁定,而相关利益主体对变革的阻碍又进一步强化这一状态;解除碳锁定状态,应同时从技术和制度方面入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