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蓉蓉 《消费导刊》2009,(15):225-225
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比的。本文通过对康德的认识论三个环节关于感性、知性、理性学说的更深入研究与分析,指出了康德认识论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红兰 《消费导刊》2014,(8):185-185
康德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大变革,对后来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更为深远。现代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还是批判都是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和完善也起源于康德哲学。但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虽然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但鉴于康德哲学的局限性,马克思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康德哲学某些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商》2015,(31)
费希特曾以阐述康德的哲学而成名,后来虽然背离了康德的哲学,但还是深受了康德的影响。因而费希特也想康德一样,主张哲学就应该是认识论,应该探讨知识的发生问题。他立意要弄清知识是怎样发生的,知识的成立需要什么样条件,知识有哪些因素,它们之间是怎么关联的等等问题,因此,费希尔把自己的哲学成为"知识学",而他的"知识学"的则以三条原理为轴心: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非我和自我统一。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4,(3)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哲学家,在其思想理论体系中,三大批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康德对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是打开其法哲学的一把钥匙。本文从康德法的定义、道德法则去浅析,从而深化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董贺 《北方经贸》2010,(7):103-105
在西方思想史中,康德的认识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康德强调直观形式、想象力、统觉这些主观认知条件在规整客观对象时的主动的、统一的作用。他的思想承前启后,调和了当时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矛盾,开启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目前,对当代西方思想诸流派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者当自尊     
德国是个哲学繁荣、哲学家辈出的国度。康德就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著作曾经震撼了西方思想界。但也有不少人指出他的哲学著作晦涩难懂,为多数读者所不能接受。对此批评,康德善意地劝告说,请这些读者不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去干自己能胜任的其他工作。康德不愧为哲学家,他的做法是明智的、实事求是的。因为哲学毕竟不是通俗文学,一般人是  相似文献   

7.
王震 《消费导刊》2009,(7):218-218
何兆武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把康德历史哲学著作译介到国内,径直命名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哲学界长期以来对这一名称存在争议。本文从康德哲学体系建构的三个历史过程着眼,认为"历史理性批判"在康德意识中是不曾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单东辉 《消费导刊》2010,(6):245-245
"Being"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哲学界被译作"存在"、"是"、"有"等。我们主要从"存在"这种译法出发来理解海德格尔的核心思想,而这种理解又关联到康德与黑格尔在这个基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通过对这个核心概念的辨析,我们能够比较切中地发现三位哲学家一些本质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把商誉按照其不可辨认性从无形资产中独立出来,并在计量方法上采用了被购买方的整体价值与其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在后续计量方面则采纳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现金产出单元"相类似的"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概念,否定了原来的直线摊销法,取而代之的是减值测试法.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提出对商誉本质及其减值意义以及对商誉后续计量的核算问题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德国哲学以康德为第一大家,作为卢梭的信徒康德发动了启蒙哲学的快车,终于为形而上学在赫拉克里特之后找到了一个新开端,而其后的德国哲学无不在批判或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8)
自由与理性是构架康德哲学的根本性概念;自由是前提,同时也是落脚点;自由问题既显得必要,同时又把它作为先验范畴化为本体界亦具有不可知性;在以自由为前提下,康德认为理性的自然人必然能够在认识论领域为自然界立法,同时在道德领地一般理性存在者必定出于义务、遵循道德法则进而自我立法。康德伦理学以"自由意志"为前提,意在建立适于一切人类理性的、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同时对自由的问题保留,使得"上帝存有"与灵魂不朽"理想得以成立,为"至善"理念找到了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12.
高境 《光彩》2010,(6):14-14
投资瓶颈亟需突破事实上,5年前的旧"36条"中就有"非禁即入"的政策规定。但是,现实中所谓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使民间资本在很多领域看得见进不去,或者进去了又被"弹"出来。究其原因,其一,是有无形的门槛,不知道怎么跨过去;其二,里面已经坐满了,挤不进去;其三,挤进去,又被非市场的力量挤出来。  相似文献   

13.
乔萌杰  胡苗  赵苏杰 《商》2014,(50):115-115
众所周知,《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主要论著,从它们的主要内容来看,三大“批判”对应解决的是康德为哲学设定的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即认识和道德),其中《纯粹理性批判》建立了自然形而上学,为人类认识奠定了基础,《实践理性批判》建立了道德形而上学,为人类道德(自由)奠定了基础,《判断力批判》则是一座沟通自然与自由的桥梁,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而康德哲学目标中的第三个有关宗教的问题,是在其晚期的著作《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解决的。很显然,从其哲学指归和目标来看,康德的三大“批判”都只是实现三大启蒙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思想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发展的制高点。在这制高点上,西方全部哲学传统的核心假设都被质疑,其主体中心主义、理性中心主义(罗格斯中心主义)的统一性假设被悬置,哲学本身变成一种不受任何事实或逻辑标准制约的自由思想和表达。阿多诺以一种反体系的否定性思想活动直接展现了与早期人本主义批判异质的哲学经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框架也由此从内部瓦解了。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2)
时空是科学与哲学的共同基础范畴,亦是两者的重要交叉点。在时空研究方面颇具个性和挑战性(一如其所言之"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的康德,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他特殊的时空观就是众多课题之一。《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的核心与本质部分,即是关于时空的学说。康德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及"先验阐明",论证了时间和空间作为纯直观形式的先天普遍必然性,论证了数学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进而为后续相关问题的解决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劳动基本形式的分工,影响并制约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一般意义来看,所谓分工,是"一种特殊的、有专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的协作形式"。分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立足于分工视角,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1)
荒诞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虽然中国现代文学在其滥觞时期并没有内生性的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但是"荒诞"等带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学命题已经在鲁迅小说中隐现。根据加缪所言的"非理性"和"无理性沉默"是荒诞形成的两个必备因素这一理论,在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荒诞这一文学与哲学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以探索性的姿态在小说中被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车成兰 《商场现代化》2012,(29):172-173
康德哲学向来是研究西哲之人所必经之路。其批判哲学概念模糊,语言晦涩难懂,理解起来难免各人有异。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对象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是一个颇有歧义的概念,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变化较大,对这一概念的见解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是先验对象的出现是带有必然性的,它是康德为解决在认识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必要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商》2015,(8)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康德主要通过道德法则来论证自由,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根据。自由意味着按照我自己设定的律令行动,自由即自律。共同体主义者的叙事式的自我观把自我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历史、传统、共同体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体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因而成为其对康德自由概念的某种批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在近些年来也发展迅速,其中所蕴含的经济现象也逐渐被认知。然而,我国的体育经济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其功能和潜力远远没有被充分地开发出来。在产业化改革的浪潮之中,如何促进体育经济高效、快速地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介绍了体育经济的相关概念和发展体育经济的意义,分析了我国体育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体育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