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在殖民化的过程中,在以白人为主导的文化背景下,黑人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更为严重的是,整个黑人民族意识也丧失了.如何重塑自己的民族意识,如何从奴隶制的阴影中走出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冷战以来中美关系一直时好时坏。,随着中国的崛起,两国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根据建构主义,国家如果在互动中产生了相似的身份,就会形成一种集体身份和利益。对于中美而言,虽然两者之间还有很多的矛盾,但是两国的新身份正在互动中建构,这有利于中美间的合作以及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4.
朱丽 《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1):11-15
本文描述了萨义德《东方主义》产生前后美国的社会背景,探讨了其理论基础的三大来源: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福柯的知识与话语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文化和世界观,也是文化身份的重要表现手段。外语教学承担着传授和传承不同语种与文化、维护语言与文化多元化的使命。本文拟探讨高校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重要作用,剖析本土文化身份的迷失及成因,进一步提出在外语教学中重构本土文化身份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7.
8.
黄哲伦的《蝴蝶君》对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解构和颠覆,反映了美国华裔作家对西方文化的东方主义构想的抵制与反抗。黄哲伦不仅解构了对东方女子作为定型的蝴蝶夫人的刻板印象,而且也颠倒了原有的东西方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代报纸广告大量出现,营造出一种广告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女性身份认同得以体现。一方面广告语境中对女性的传统身份定位进行认同和肯定;另一方面,广告语境也为近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构提供了参考和示范的样本,推进了女性身份的变迁。不可否认,近代的女性身份变迁是在封建男权中心话语权下进行的,变迁的进程和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冷战结束后,作为胜利方,美国更加不遗余力地将她的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推向全世界。企图使其他国家都认可美国的意识形态,妄图实现其文化霸权统治。本文结合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浅析007系列电影之《黄金眼》,探析影片中的所体现的文化霸权元素,警示读者们文化霸权的侵害,维护全球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作家艾米的网络小说《山楂树之恋》与同名改编电影自问世以后,就受到大众群体的热捧,引发热议。本文从时代语境出发,观察发现它的成功与时代背景、大众消费意志和网络文学优势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形成其发展热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暨“东方红”品牌诞生50周年之际,今年7月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登载了长篇通讯《这里诞生了东方红拖拉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介绍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以及东方红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6.
1921年三月下旬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海外视察员,29岁的芥川龙之介集众望于一身,踏上了长达四个月的中国旅行,其所到之处包括上海,杭州,苏州。扬州,镇江,南京,芜湖,长沙,武汉,郑州,洛阳北京,大同,天津。这是芥川龙之介作家生涯中唯一一次海外旅行,这个拥有深厚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的年轻日本作家用其特有的洞察力将其所见所感悉心记录,回国后将笔记整理,发表了纪行文《上海游记》(1921)《江南游记》(1922)《长江游记》(1924)《北京日记抄》(1925)《稚信一束》(1925),1925年11月将以上纪行文收集起来,命名为《中国游记》,并以单行本的形式由改造社出版发行。同他之前创作的中国题材作品不同,这是芥川第一次直接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风物,赤裸裸的目睹和观察被列强欺辱下的落后衰颓的近代中国。芥川作为当时文坛上不可小觑的巨匠,在《中国游记》中的吐露的不满和微词也在当时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引起了中国很多学者和知识分子的愤懑以及反感。以至于许多被激起民族情绪的中国作家奋笔疾书地发表了颇多关于芥川的否定评价。从上个世界20年代开始,我们对《中国游记》的看法始终否定偏多,很多学者依然认为芥川以一个先进国国民的高姿态来俯视被西洋人特别是日本人欺凌下的落后无助的中国,他在故意用挑剔的眼光苛责的语言污蔑中国轻视中国人,歪曲中国人的形象,特别是用当时盛行的“东方主义”趣味来品评中国,这部纪行文集长期以来被视为一把冷漠的利剑,毫不留情的刺痛中国读者的心。但是最近几年,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国内对于《中国游记》的评价逐渐摆脱曾经动荡年代的阴影而趋于客观。很多学者从客观甚至积极的一面看待《中国游记》中流露出的中国观。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征兆,暗示着我们开始跃出狭隘民族主义的视角,克制激进的民族情绪,静下心来更为深刻的阅读理解《中国游记》和芥川字里行间吐露的那些隐晦的情感。他是一位不仅拥有优秀创作才能的作家,而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新理智派”特有的冷静和理性。他不同其他有过中国之旅经历的日本作家,在充斥着“溢美之词”的背后隐藏着对中国真实状况的无视和冷漠,芥川在文章中尽管处处皆是讽刺,确是源于对中国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尤其是对有着深邃智慧和美感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憧憬和喜爱。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上十分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长恨歌》更是为其奠定了丰碑式的文坛地位。她以细腻温婉的笔调叙写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子王琦瑶四十年命运的浮沉,展现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对女性的生存境遇、情感命运、女性解放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关于间接代理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不披露委托人身份的代理同隐名代理的区别,倡导以《合同法>中关于委托的规定作为切入点,实现中西代理法律制度的融合,提出对不披露委托人身份的代理与诚信原则的分歧的处理,从而引出关于第三人撤销权增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时间中的孩子》把现实与魔幻杂糅在一起,以斯蒂芬女儿的走失为伦理主线,将斯蒂芬引入一个追寻自我真实的旅程。斯蒂芬的女儿丢失,象征着政府制定的伦理规范已经压倒了人的自身伦理。这个事件之后,斯蒂芬陷入伦理困境,开始痛苦的挣扎。妻子朱莉的怀孕预示着斯蒂芬纠结生活的结束以及生活的重生。经过彷徨和挣扎之后,斯蒂芬终于迎来了最真的自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