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主要竞争目的。湖北省也是其中之一,现如今湖北省省委和省政府对于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它也是湖北省的经济金融中心,它既有历史优势,又有交通优势,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如今这个重要发展战略的机遇期,正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绝佳地点。但是现如今武汉市还存在着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不足、优质企业群体优势不足以及经济依托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有鉴于此,对阻碍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及案例分析,总结了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强调我国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时也要遵循一般规律才能取得突破.同时指出,我国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不宜简单模仿世界典型性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更应该着眼于自身现有的各种条件、资源和机遇,借鉴国内外经验,解决好如何确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标准,如何完善和维护区域金融中心的各项功能,如何使其真正带动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等重要问题,使其对加快中国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冉 《北方经贸》2012,(8):43-44
2011年,中央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高到国家层面。通过对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和金融聚集理论研究,可以深入探讨金融中心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郑州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具有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4.
《商》2016,(2)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持久而又艰巨的任务,有赖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纵观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依托实体经济发展而成的金融中心才更具生命力,而科技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对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广州区域金融中心总体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科技金融发展的视角提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以期能促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活动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金融资源集聚和发散的金融中心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复苏缓慢,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冷冬中依旧增长,这就给中国主要城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武汉据此提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规划提到,到2020年,把武汉建设成中部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值1200亿元;到2030年,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值达到3000亿元。立足于武汉自身优势和缺点,分析其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点和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批复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河南省经济腾飞的一个历史机遇,郑州空港经济区依托新郑机场,是推动国际经贸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增加就业水平、实现中部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平台。文章研究了郑州空港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势,梳理了郑州发展空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面临压力,为发展郑州空港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芳 《商》2012,(14):78+76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发燕尾服,为了实现中原经济崛起,就必须加快金融业的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上海、大连、西安等20多个大中型城市都在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以期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郑州和武汉同处于中部地区,是中部金融中心的有力竞争者,郑州市如何在这场竞争中获胜,是关系到河南省整合中部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以金融中心的示范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带动中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部建设一个区域金融中心已达成共识,金融中心的选址需要严格的研究与论证。本文借鉴城市竞争力理论,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各个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进行了排序。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从单个指标还是综合排名来看,武汉在中部区域中的优势最为明显,因而是最适合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背景下,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配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和宁波自身的优势条件表明,宁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各项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战略将是理想的路径选择。同时,宁波的经验对我国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立之初,就被赋予品牌的烙印.在城市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将城市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而其重要的依托点便是文化创意产业.郑州航空港为郑州城市品牌插上了向世界腾飞的翅膀,为此,探讨了依托航空港文化创意产业的郑州城市品牌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骆俊 《现代商业》2011,(23):133+132
现代经济已经是金融经济时代,是一种在高度货币化和高度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基于对区域金融中心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热。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更是面临新的难得历史机遇,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在这样一个新起点上,对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进行重新审视和谋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济南市亟待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由于济南市在金融体系、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开放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济南市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慎重、科学的态度,明确定位.济南金融中心的定位可以考虑以分步骤逐步提升的方式进行.初期目标是依托市中区金融商务区的建立逐步形成面向山东中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在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实现之后,进一步扩大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部崛起是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中部经济的腾飞需要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作支撑。构建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实现金融集群,是实现中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资金保证。认为南昌具备构建城市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并就如何构建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霖 《北方经贸》2006,(10):71-73
金融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中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实现中原区内经济、金融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与周边区域的良性互动,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整合。前者致力于弥补金融发展短边,后者涉及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培育,实证分析表明郑州市具备一定的金融聚集潜力。然而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指标来看,郑州目前主要承担着中原城市群的“龙头”角色,仍未能发挥中部崛起的杠杆作用。因此,必须逐步增强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以郑州市为金融中心带动中原崛起,进而带动整个中部崛起,促进区域的和谐发展和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产业集群在先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后发地区也逐步开始培育本区的产业集群,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后发地区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创新意识不强等缺陷,致使产业集群发展缓慢,质量不高.发展产业集群,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依靠本地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要注意扩大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关联,增强集聚,逐步实现产业发展向产业集群演变,最终通过产业集群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中心,对于自身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理论和数据两方面讨论合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区域金融中心如果离开城市带经济的支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东北区城金融中心的建立,必须是以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广的经济辐射力,较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带为依托。本文提出了几条具体措施,设法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区域内畅通无阻,让城市带形成统筹发展的格局.为区域金融中心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姬爱国 《商业研究》2001,(7):143-144
“把郑州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是江主席对郑州的题词,也是郑州人民的期望和努力的方向。依托郑州优势的地理位置,凭借郑州昔日的辉煌商战经验,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企业,探索郑州商业发展道路,建立高、中、低三级商业群相配套、布局合理的商业服务网络,方能快速有效地促进郑州商贸城的健康发展,增强郑州在全国的商贸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孟静 《商业时代》2011,(1):53-54
伦敦金融城历经沧桑,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其地位不言而喻。从其成为全球最重要金融功能区的发展历程可得到启示:金融中心的诞生不仅需要有形的区域和场所,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机制设计和功能建设。在中国打造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以及各主要城市大力建设各自金融功能区的过程中,伦敦金融城在塑造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决策当局服务、开放行业与市场等方面,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次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淮安市已具备了成为次中心城市的一系列条件.但由于淮安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次中心的建设任重道远,要加大力度,提高淮安城市化水平,加速引进资本,提升淮安的工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