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敏 《现代商业》2011,(20):282+28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90年以来,即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注入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妇女新思想新内涵,并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开创了我国妇女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高欣 《商场现代化》2010,(9):195-196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社会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阐述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实践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如今,物质文化已显著提高,但单一的物质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必须站在唯物主义实践的理论高度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实践中促进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中决定性的、不可或缺的魅力部分.在人类历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时又促进了中国经济腾飞,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周晓燕 《中国报业》2012,(16):161-162
随着女性主义发展,妇女观问题逐渐受到网络传媒的关注。圣训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语、行为和默认,是仅次于《古兰经》的第二位的经典。在圣训中,有大量的内容涉及到妇女问题,认为妇女在婚姻、家庭、生存权、教育、法律等方面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论述了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应负有维护妇女的责任等特有的观念,这些问题在网络舆论中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基本国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休闲普遍化、大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人民树立怎样的休闲观以及选择何种休闲方式关系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高质量、全面发展。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价值旨归;自由与劳动奠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马克思休闲观围绕与指引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不断获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同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提升,最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刚 《致富时代》2011,(2):207-207
马克思的国家观直接来源于黑格尔。《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国家思想呈现新旧观点相互冲突的情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借助于历史学的大量材料,全面清算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思想,从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  相似文献   

8.
刘卫华 《中国电子商务》2009,(9):163-163,172
恽代英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兼学者。他一生虽然短暂,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他何时何因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史学界没有确定的说法,本文从新的角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贾菁岚 《商》2012,(11):137-137
本文以中国古代妇女贞节观为视角,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婚姻家庭制度出现后,封建礼教贞节观对女性压迫愈演愈烈的历史,从而说明了畸形的古代贞节观对女性的权利的戕害。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女性应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拥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并结合现实使结论更具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试图从历史研究的方法出发,以北京和东京妇女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变化为例,比较80年代以来中日妇女生育观念变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探索产生差异的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关于妇女社会作用的不同观念及不同的社会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图从历史研究的方法出发,以北京和东京妇女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变化为例,比较80年代以来中日妇女生育观念变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探索产生差异的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关于妇女社会作用的不同观念及不同的社会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经济服务观包含着以服务产品的形式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一般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以及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重伦理内涵,它揭示出服务是经济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的统一,给人们开启了一个理解现代服务观的辩证法视野,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服务型社会构建中存在的双重基本矛盾关系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的民主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也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认识,在延伸至对毛泽东民主观的探析。毛泽东的民主观在坚持与马克思的民主观一致的同时又加进了自己的个人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强调把理论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建立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在哲学范围内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哲学与经济学双向互动中完成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表现为从异化劳动为尺度的人道主义人本观向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人本观的转变.揭示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对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松峰 《消费导刊》2014,(4):247-247
国家的本质是认识国家的前提,是解决政治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根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必须从认识关于国家的各种起源说开始,从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批判的认识探讨我国应如何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同时也提供了使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我们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方位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牢牢抓住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结合点,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将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役中取得全面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至少涵盖如下几重逻辑关联:世界观层面的实践与劳动的关系;认识论层面的劳动与认识的关系;最后落脚于唯物史观层面,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分层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以往有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研究,很少分梳出这三个层面,基本上没有对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层出不穷的城市问题掀起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的浪潮,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将空间观念移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中,这种创新性再思考的研究范式为我国研究城市和城市化开拓了崭新的视野。重新回顾新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城市发展、总结城市经验、规划城市空间、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对之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第一,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即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第二,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姜惠允 《致富时代》2011,(3):158-159
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对科技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不断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各国关注。正确处理环境危机,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观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同时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加强环境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